早就有各种数据和新闻称,苹果iPhone占据了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大头,《华尔街日报》周日撰文再次明确了这一点,该报援引几家研究机构的数据称,当前全球拥有大约1000家公司从事智能手机制造业务,但大多不赔不赚维持运营、甚至亏损,整个行业利润几乎均被苹果占尽,“苹果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前八家手机厂商营业利润之和的92%。”
不足20%份额=90%以上利润卖得贵是关键
市场调研机构CanaccordGenuity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前八家厂商营业利润之和的92%,创下新纪录,去年同期苹果这一数字还只有65%。今年随着三星陷入麻烦,苹果独占了利润高地。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苹果智能机出货量全球份额不足20%、但利润份额却高达90%以上。其数据显示,去年iPhone全球平均价格水平为624美元,而安卓手机平均价格仅为185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财季里,iPhone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在大屏iPhone6和iPhone6Plus的拉动下,该季度iPhone的平均价格上涨超60美元至659美元。
以不足20%的份额攫取90%以上的利润——多方数据反映出,智能手机行业利润被苹果独占已成事实。朱飞认为,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iPhone价格更高,在同等物料配置(甚至更低BOM成本)情况下,当所有的Android都在降价揽客时,iPhone却越卖越贵,同时销量不减。
归根结底是品牌溢价带来的产品溢价能力
当然,iPhone产品高溢价能力背后的支撑是苹果品牌的溢价能力。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哪怕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苹果公司也从未放下那“高贵的身段”,在产品和售价上从未做过妥协。
在这种品牌溢价策略下,苹果的其它产品也受益匪浅。研究公司BernsteinResearch的数据显示,尽管苹果Mac产品线销量不大,每100台PC中Mac仅占6台,但其利润份额却占到整个PC产业的一半。
当然,上述数据及结论仅是美国研究机构得出的结果,不见得符合全球发展现状。譬如,CanaccordGenuity统计的前八大手机厂商是苹果、三星、联想、LG、索尼、微软、HTC、黑莓——与其说是全球,不如说是美国的市场格局,华为、小米等厂商(销量明显超黑莓)并未计入其中。但从利润角度来讲,错误的样本可能并不影响结果。反而,当销量巨大但利润微薄的中国厂商加入计算,只能是拉低苹果的市场份额,烘托出更可怕的利润获取能力。
另外,华尔街日报也指出,许多智能手机制造商采取了不同于苹果的方法切入市场,通过出售设备获得了大量份额,譬如小米。理论上讲,把这些销售额和利润也计算入内,才能反映真正的份额及盈利分布情况。但不容忽视的是,苹果在这方面也很强大,几乎无懈可击。
谁来打破苹果帝国的垄断格局?
华尔街这篇文章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三星、HTC、微软、苹果等公司代表对此拒绝置评。华为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消费者业务实现了盈利,而且随着华为销售出更多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公司的盈利逐步增长。在去年10月份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手机业务的联想集团某高管也表示,他们预计在六个季度内使摩托罗拉移动实现盈利。
“天下智能手机利润一石,苹果独占九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样的格局谁来打破?朱飞认为还得回归事情的本质,仅靠口头唱衰是打不倒苹果的。这个本质是什么呢?朱飞认为是颠覆性创新:制定新规则,形成新秩序。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时,诺基亚还占据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苹果用颠覆式的触屏+智能颠覆了诺基亚,开创了真正的智能手机时代。很多人不认同苹果对诺基亚是颠覆性创新,固执地认为iPhone只是微创新的整合,其实是错误的。在抄袭iOS系统的Android系统出现之前,是没有几家手机厂商能像苹果一样生产触屏智能手机的,毕竟操作系统的门槛不是一般的高,塞班和黑莓操作系统能成就诺基亚和RIM(现称黑莓)便是明证。
Android这个抄袭者成就了很多手机厂商的短暂繁荣,但更长远来看是把它们带入不归路。有了这一免费开源的系统,手机厂商不再具备原创和思考能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情绪,再难做出自我颠覆或颠覆格局的东西。
因此朱飞认为,要想颠覆苹果,须从抛弃Android开始,以苹果的方式干掉苹果。(作者:朱飞,微信公众号zhufei101。首发极客网,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IBTimes同步更新,转载务请保留此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