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算是中国大数据事业发展的元年,世界由IT时代不断变化到DT时代。随着智能设备几何级增加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应用都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并通过内部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业务优化和管理。
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今年1月14日至15日,2016中国大数据国际峰会在北京召开。360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企业,受邀参加本次峰会,与众多企业领导、专家一起从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情况和趋势、大数据在数字营销等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安全和隐私等热门话题进行分享和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得理解和运用大数据,让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更加的智慧高效。
配图:360营销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佳现场分享《大数据实践打破疆界》
大数据实践打破疆界
在经历了信息单项推送的“门户时代”、信息交互分享的“社交搜索时代”和人与互联网交织的“大互联时代”之后,我们已然进入了个性化、智能化的“链接时代”.
人与资讯的链接、需求与服务的链接、产业与消费的链接,当下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链接。而这些链接又在不断打破人与人、人与物、物于物之间的界限,入口、资讯、行为、关系、数据、趋势、智能、交互……这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变得不再隔阂。
“链接,让这个世界紧密相连。物联营销的核心价值,让个人和周围一切自然产生友好的联系”奇虎360营销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佳如是说道。
用数据塑造品牌价值
“互联网+”,已经足以塑造出一个可推翻所有原有商业模式的惊涛骇浪。每一个传统行业、每一个商家、每一个商品都需要试图在融合与改变中实现重生。
梁佳认为,行为链大数据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数据蕴含独特的价值,可以为数字营销提供莫大的支持。如关注银行人群兴趣点多集中在3C电子、时尚、影视娱乐等,呈现出年轻化;关注理财人群更注重汽车相关;关注基金股票的人群,兴趣倾向于家庭理财,金融等。
在品牌营销方面,可以通过品牌在数字领域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度,评估品牌在数字领域的健康情况;通过用户对品牌关注路径的还原,帮助品牌判断竞争关系、市场变化、自身竞争力;两端浏览器数据还原用户关注品牌的行为路径,为媒体接触点、预算分配提供决策依据,由此可以总结出三种品牌数字营销模型,即品牌联结资产模型、品牌忠诚叛变模型和用户路径探知模型。
拿品牌联结资产模型来说,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内容联结,主要包括官网、官方论坛百科类、垂直网站、问答首页;行动联结,包括下载、注册、登陆、购买、试乘试驾和APP等;需求联结,则指的是与搜索引擎、问答、百科、新闻、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联结;至于互动联结,顾名思义就是跟SNS、博客、电子报、论坛、视频、微博微信等内容的联结。通过品牌在这四个方面连接数据的分析,评估品牌的优势和不足。
360的物联营销王国
梁佳在谈及未来大数据发展的时候,特别提到了物联网。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只是互联网发展的一块基石,物联网才是真正的方向。
一组来自Gartner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的智能手机装机量将达到15亿部,PC也将达到6亿台智能物联设备数量更是会达到250亿之巨。人们的生活和连接方式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冲击,发生各种变化。
梁佳说,技术的发展让连接方式不断变换,而这样的变化会一直持续,因此连接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数据!而数据只有经过积累、分析、应用的过程才能产生营销价值。
360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手机和PC端应用提供商之一,目前为止已经覆盖了5.14亿PC用户和7.99亿手机用户,覆盖率高达96.6%.360在物联网方面的布局已经涵盖了从入口到云再到终端一系列完整的物联网系统,为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提供便利。如好搜、安全卫士、浏览器等入口,360云、影视大全等移动应用,奇酷手机、行车记录仪、蓝牙自拍杆等终端设备,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360通过对各个场景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多维分析、清洗,找出其中价值所在,从用户的行为轨迹、消费层次、兴趣点、爱好入手,借助其实效平台、聚效平台、广告投放系统等商业产品,开展触发模式自然、营销模式友好、用户定位精准、转化更加有效的物联营销,实现让万物发声,让品牌触手可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