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起草有关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同时,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在制定中,中国希望通过制定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力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
从这个发展战略中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拥有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迫切性。对于创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春节前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也有所体现。根据《通知》,从2月开始至6月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补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削减,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最为关键的是,在2018年推广补贴中将进一步提高续驶里程、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并强化调整系数影响,扩大高性能车型补贴金额优势!例如纯电动乘用车的续驶里程门槛由去年的100km提高至150km,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则由90Wh/kg提高至105Wh/kg,百公里耗电量门槛条件也有所提高。
回顾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几个大型合作会发现,中外合资建厂集中电动汽车隐约开始成为新主流。例如,2017年共有4家全球汽车巨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就在几天前,长城汽车也宣布与宝马将成立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合作。有专家认为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可能让中国汽车行业丧失研发动力,再一次沦为代工厂。
除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还有企业试图通过投资国外汽车企业来获取更多技术能力。如吉利李书福拿下戴姆勒近10%股份成最大股东,除了希望能够借助戴姆勒实现全球市场的开拓,据称吉利更希望与戴姆勒就共享电池技术达成协议,以进一步推进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战略。
以上无论哪种形式,无疑都无法从根本上帮助中国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技术能力,这或许也是推动国家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因。那么,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来说,什么变革才能够完成全球高点占领?
1.鼓励新兴互联网初创车企参与市场竞争
2014年起就有一批创业者、企业家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而在3年后,这波企业也开始陆续进入了首款量产车型的量产上市阶段。他们包括由贾跃亭创建的FF&乐视汽车;李斌创立的蔚来汽车;李想创立的车和家等等。这批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应该说是开创了中国“网营车企”的试验田——在中国“民营车企”曾为中国一度“国有车企”为主流的市场带来了蓬勃生产力,并把中国的汽车产业带到了如今世界领先地位。而今,这一波以互联网企业家为主要创业者的“网营车企”阵营无疑将完成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创新变革。
例如在动力系统上,贾跃亭创立的FF法拉第未来的首款量产车型FF91实现了700公里的最大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为2.39秒,数据上远远超越了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而蔚来汽车目前已经上市的蔚来E8的续航能力则是400公里,也超过了国内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设计上,FF91采用的模块设计在4年前争议颇多,但四年后这种设计却被证实为是电池回收的上佳基础所在。
2.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参与核心技术攻关
就在几天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北京市三部委)联合印发《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地技术要求(试行)》(简称《技术要求》),对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路测标准进一步细化。这些文件被视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了成熟攻坚阶段的标志。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中,互联网企业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坚力量,包括BAT、滴滴等企业都站在了赛道中。例如,在几天前,滴滴使用两辆改装的观致5 SUV在上海附近的测试道和公开道路上测试。
不过,核心技术竞争也伴随着更多残酷的争议。在去年年底,百度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其前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及王劲所经营的美国景驰公司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该案件显示了在核心技术上企业竞争的残酷性。
3.市场环境更需有更高的容错性
无论是“网营车企”,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这在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而这些参与者在渴望获得政府在政策、资本上的大力支持外,还渴望获得市场更高的容错度。
去年10月,中央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并提出树立对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导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这一意见对于初创车企企业家来说,尤其重要。
在中国,贾跃亭的造车创业就十分典型。在去年乐视陷入资金危机后,其创业的FF法拉第未来也受到了国内媒体舆论的攻击,在种种波折后,FF在今年2月春节前正式宣布完成了15亿美元A轮融资,这证明了此前对其产品以及企业实力的舆论攻击并不公正。现在看来我们都需要反思,如果真的是舆论将一个具备颠覆产业的企业扼杀在摇篮里,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或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