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先锋”点亮物联网灯塔

原标题:“人类先锋”点亮物联网灯塔

科技产业,总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科技行业,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由技术变迁引发的新浪潮,造就影响时代的风流人物。

这两年,IoT与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飞速融合,正在以惊人的加速度,成为工厂、港口、园区、城市等诸多行业智能化觉醒的必要条件。

尚在高校的莘莘学子,如何在科技召唤下一试身手,让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提前碰撞出火花?各种物联网赛事,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2021年8月27日,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等联合支持的2021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幕。

(2021全国大学生物联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嘉宾和评审专家合影)

作为全国大学生物联网领域的第一赛事,这场大赛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疫情反复之下,国家级大赛应该如何在效率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十四五”开局之年,物联网技术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界又提出了怎样的创新需求?通过比赛能否解决物联网的人才焦渴,搭建面向产业的人才体系需要哪些条件?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本次大赛与往届相比的“变”与“不变”说起。

触发浪潮,物联网大赛的变与不变

2021年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举办的第七个年头。有人说,7是一个代表轮替的数字,人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经历了人工智能浪潮、穿行在疫情期间的大赛,自然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时间来到2021年,物联网大赛的规模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今年共有国内571所高校、8400余名师生组成近1500支代表队参赛,规模堪称庞大。参赛者的热情,也与物联网近两年来重要性、产业融合度不断提升有着直接关系。

(参赛学生代表线上宣誓)

变化之二,是多元融合的技术挑战。过去一年里,新基建提出,云原生、鸿蒙系统等新技术、新趋势不断出现,5G商用、智慧城市等建设如火如荼,这也给物联网领域带来了新的命题与挑战。因此在今年的赛题中,首次增加了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OpenHarmony赛道,选手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能力。很多参赛队伍也都将云、IoT、人工智能、5G、鸿蒙操作系统等新技术进行了融合创新,展现出智能物联网(AIoT)的潜力。

变化之三,是后疫情阶段的竞赛方式。疫情反复之下,大赛也试图找到能够长期、可行、兼具未来感的组织形式。本次大赛首次采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竞赛答辩和评审环节由以前的纯线下模式,变成了学生线上答辩、评委线下线上混合聚集讨论评审。期间全程采用华为云会议和5G传输,评委和学生利用智慧屏,实现实时高效互动。颁奖仪式也采用了云颁奖形式。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疫情下既保障了相关人员的安全,又保证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和效率。

(学生线上答辩,评委线下聚集评审)

当然,大赛的一些特色与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比如:

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没有变。通过竞赛,让物联网技术找到与产业勾连、相互迭代,实现产学研联动的思路持续贯穿,根据每年的产业现实需求设置赛题,比如去年赛题中增加了当红的5G应用部分,今年华为则将赛题定为城市智能体解决方案,鼓励参赛队伍尝试推动智能体万物互联和业务联动,投身产业智能化浪潮。

产业界对大赛的支持没有变。这是大赛举办的第七年,也是华为支持的第四届、冠名的第三届。不仅华为长年累月地为大赛提供全方位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霍尼韦尔等竞赛合作伙伴,同样也成为护航物联网人才高质量成长之路的重要伙伴。

(竞赛组委会向华为颁发2021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最佳支持)

对了,大会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变化吸引了我的注意,颁奖仪式在黄大年茶思屋举办。这是黄大年专为产学研合作开辟的“造梦空间”,缘起于罗马广场,公元1世纪至5世纪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在罗马广场上阐述自己观点的思想碰撞,杰出思潮和天才涌现,今天,和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理念不谋而合,受到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生前建立 “茶思屋”的启发,其愿景是在与大学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专家学者、科研团队搭建与华为技术力量进行思想碰撞的开放包容的交流研讨空间和科研攻关平台。

无数天才曾用思想与行动照亮了人类文明史的星空。如今大赛走进这间茶思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人类先锋”点亮知识灯塔的过程。

解开困局:一场大赛掉落的产学联动之钥

为什么物联网(IoT)在今天变得这么重要,牵动着产学界如此众多人士的关注?今天,物联网已经借助AI算法、云端算力、大数据技术、5G无线通信、HarmonyOS等等,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以往的物联网设备终端,只能起到数据传输与远程命令的作用,但与AI+云+5G+HarmonyOS相结合,物联网设备收集的多维数据可以被实时处理、分析、应用,提供主动服务,从而让智能来到边缘终端,改变工厂、园区、城市的运转方式,让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但必须承认,目前物联网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说:

1.设备所在的物理环境复杂且多元,需要将业务问题转化成物联网解决方案;

2.硬件基础设施形态多样,计算性能、延迟、功耗、改造成本等问题在落地时需要通盘考虑;

3.设备繁多且数据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运维管理等现实问题有待优化。

而上述问题,不能靠某一个企业、某一家实验室来单挑,而是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力。产学联动,也就成为物联网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如果说产学联动是一道考题,那么华为也通过手里的两把钥匙,尝试揭开物联网进阶的因果。

第一把钥匙,是广泛布局的技术前哨。要培养物联网领域的顶尖人才,如果导师和出题人本身的技术能力都不具备代表性和高度,自然很难使参赛者得到充分锻炼。

在物联网领域,华为的技术布局和实践十分广泛,可以提供从通信芯片、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物联网平台,到生态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大赛依托华为端、管、边、应用等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部分能力,为开发者提供 IoT 华为云开发平台、5G 网络、边缘计算、 HarmonyOS 等软硬件和开发环境的支持,使得选手们能够通盘考量,设计出更高水平的参赛作品和方案。

第二把钥匙,是扎根产业的标准奠基。来自”象牙塔“的创新最怕的就是想法与产业需求脱节,这是困扰高校人才培养的难点,也是华为等众多企业在大赛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众所周知,华为是产业数智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是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推动者,以及AIoT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这意味着,华为能够在产业实践中充分践行并落地相关产业标准、行业规范。在大赛中,华为通过赛题设置、技术支持、培训等形式,将其分享给参赛选手们,这意味着参赛者的方案不仅仅停留在比赛,还具备了极高的应用性,为未来的进一步落地打好基础。

在往届比赛中,就有不少参赛选手依托平台成功地开启了创业道路。此次入围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队伍中,有将近40支队伍选择了华为命题,占入围大赛全国总决赛命题队伍的40%以上,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华为在技术和致用双重能力的认可。

高校学子们如群星般闪耀在赛场,万物智联才能更早点亮世界的各个角落。

(华为中国政企人才发展部副部长闫建刚为获奖团队颁发华为杯)

先锋集结:从华为港口驶向万物智能

为什么华为要用多年心血,吹响物联网领域的人才集结号?

高效、持续培养顶尖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当智能化浪潮席卷中国,科技强国呼唤着各种人才踏上征程,这时候能够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接,就成为了科技企业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就拿物联网领域来说,我国从2010年7月开始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此后十年时间,教育部一共批复成立551个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一批职业学校也开始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据统计国内有一千多所学校开办了物联网相关专业。物联网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学科交叉、靠近产业的专业,这就必然产生了大量专业建设支撑资源的需求。

首先是对资源的需求。物联网需要与AI、5G、云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而这些又会带来算力、云服务费、通讯硬件等现实成本,并不是所有高校和学生都能够承担得起,这时候来自科技企业的支持就至关重要了;

另外,刚刚起步十年的物联网专业,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拥有雄厚的师资和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更加需要倾听产业的需求和声音,科技企业成为重要的连接点。

华为之所以能成为物联网人才的港湾,或许在于用心建构了一个人才闭环,提供了“新手村”成长的必备条件:

1.资源输送。2013年以来,华为启动了“华为ICT学院”校企合作计划,与国内400多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参与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为也接连投入了ARM 服务器、高斯数据库、欧拉OS 、ModerlArts服务、AI开发套件、HarmonyOS以及项目经费等资源,支持高校人才创新。

2.能力培养。针对不同的院校,设置不同的方案和课程,来支撑高校学生更好地获取最新的ICT技术。比如依托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开展大量的师资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为物联网领域培养优质的师资力量。通过华为ICT大赛、物联网设计竞赛,鼓励学子们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帮助学生打开国际化视野。

3.产业实训。每年华为也会在寒暑假期间例行举行师资培训班,通过小班化、案例式教学将最新的技术和案例传递给高校的老师,再通过老师将这些知识更好的植入到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中,截止到目前累计协助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超过1200人。

4.就业对接。华为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有影响力的ICT人才认证标准,在此次大赛中,华为还为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选手提供了150张物联网方向的华为认证考试券,每张考试券价值200美金。此外,华为还在全国各地举办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把最优质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院校聚集在一起,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岗位,助力他们更好地职业成长。

这四种条件组合起来,为物联网人才们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打好基础,从求学到职场过程中获得牢靠的支持。如果说莘莘学子们是向着智能星辰大海出发的水手们,那么华为就是他们成长并启航的港湾。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愿景和物联网设计竞赛的主题不谋而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倡导以“生态+”赋能产业,打通“知识-技能-产能”人才供应链,做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针对不同的院校,华为提供了针对性的课程支撑高校学生更好地获取最新的ICT技术。同时,华为积极联合院校、教育主管机构和平台组织及能力型人才联盟伙伴,创新集“华为认证+教师培训+ICT大赛+人才联盟双选会+人才实训基地”五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闭环作为校企合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华为每年会例行举办人才联盟双选会,把最优质的合作伙伴和院校聚集在一起,共同给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作岗位。从在校到在职的岗前实训阶段,华为推出了为生态伙伴输送优质院校人才目的“百舸计划”,希望通过华为的平台和资源,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创新、竞赛、就业等机会,让学生更快地跟产业进行对接。

茨威格曾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命运会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它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殿堂。

我们很幸运地看到,一群勇敢的选手们,在这场物联网大赛中如星子般绽放出光辉,照亮他们人生的旅途。正是这样一个个群星闪耀时刻,智能时代的大幕终将被彻底拉开。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9-02
“人类先锋”点亮物联网灯塔
这是黄大年专为产学研合作开辟的“造梦空间”,缘起于罗马广场,公元1世纪至5世纪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在罗马广场上阐述自己观点的思想碰撞,杰出思潮和天才涌现,今天,和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理念不谋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