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政企混合云有多难,你就知道华为云Stack有多好用
华为云政企战略在5月15日正式发布。
此次最大的亮点是,华为云Stack系列产品上市,它所具备的一致性体验、数据安全、全域协同、生态繁荣等特点,完全与过去的“混合云”概念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华为云终于对企业混合云市场“出手”了,毕竟这是最复杂、最具有难度、但也最具有前景的云市场之一。
正如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所说:“在新基建时代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云、AI、5G是新的生产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政企智能升级已进入深水区,谁越早地使用云服务,谁就越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
这就是华为云Stack推出的初衷,是华为云坚定不移战略投入的表现之一,也是华为基于行业实践、自身数字化实践而推出的重磅服务。
政企混合云之难
在说产品之前,我们要看看政企云有何特别之处。
在过去这篇实际案例采访 中,我们分析了政企上云的几个问题所在,除了体制、制度保障之外,还存在不少门槛和难题。
- 首先是数据安全合规 。 这是金融行业、政府行业的重点,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尤为突出。这里面的问题是:企业数据怎么分类,用什么存、怎么用才是最安全的,而且还不能“固守自封”,还要符合当今的技术趋势。
- 其次是体验。 能不能一键上云,能不能像一个APP那样操作,能不能智能运营和运维,而不是盲目堆人力?体验上去了,云的普惠价值才能落地。这背后隐藏着是对用户的洞察、消除技术壁垒,不是用IT的技术思维考虑上云,而是站在用户和业务角度上云。
- 第三是生态。 云本质是弹性、按需使用等。如果非要划为IaaS、PaaS和SaaS层,那么,政企用户不是要一堆“实例”,不是关心SaaS和IaaS的兼容性、云数据库和容器的部署和运营,而是要关心应用能否跑的顺畅,数据能否支持业务转型、AI能否加持?
如果再加上混合云的复杂程度,比如内网和外网、不同的IP段、数据中心的托管和自营、数据的加密和脱敏等等,组织结构的权限等,这些是政企混合云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不同案例看成效
越是有挑战的,做出来越是令人惊喜,我们先从几个案例说起,再说技术部分。
- 华为。 华为用华为云,正是业内“狗粮自己吃”的精神。在云的支撑下,华为业务持续增长和持续变革,形成了“大平台+精兵作战”。华为业务的全球化布局和指挥权前移,让机关能“听到前线炮火的声音”。
而华为遍及全球19万+员工,正是通过华为云,建立了实体化数据管理组织,所有数据入湖,数据驱动了业务流。同时,在华为内部上线了1500+ AI和大数据应用,服务180+ 部门,沉淀和孵化出ROMA服务、DAYU智能数据运营平台、WeLink智能工作平台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很独特,1是华为自己使用,内部要求更苛刻,证明华为云是经过“大考”的。2是在内部磨练之后,沉淀和提炼出来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可以对外输出的。
再以大庆油田为例。
采用华为云Stack之后,大庆油田打造了“高性能计算云数据中心”,部署了生产业务和创新业务,带来的价值是:整体算力提升8倍,勘探数据处理从数天缩短到数小时;叠前地震数据处理工区面积,从400 KM²提高到2000KM²,提高5倍;可针对油田深层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地层勘探深度,从5000米提升至8000米。
对于这样的大型油田而言,华为云的算力、油田大数据分析、AI创新应用服务至关重要。难点在于基于HPC的算力、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将数据变为生产资料,就会产生更多生产力,节约成本,直接提高效率。
- 国家电网。 在疫情期间,国家电网各个省份一周左右部署了“复工电力指数监测系统”,通过采集配电网上的用电数据,结合营销系统里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得出复工电力指数,动态监测、直观反映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目前国家电网管理5.3亿台智能电表,全国每天采集数据日增量超过10TB。
- 交通部路网中心。 通过华为云Stack及IEF智能边缘服务,联接了全国高速公路的5.5万+个智能门架设备,统一管理了30万+门架计费应用,实现了高速公路网一体化运维运营。
这个案例的核心是华为云的AI能力(华为云EI解决方案)部署到30万个门架系统,成为典型的智能感知网络,实现了云边端的协同,难点在于对云上和边缘端对数据的训练、推送、和处理。
除了上述案例,华为云Stack还可提供诸如容器、数据库、微服务框架、视频服务、大数据和AI等服务,极大增强业务能力;成功支撑中国人寿(统一管理+大数据)、招商银行(大数据)、深圳机场(AI),江西政务云(多级管理)等,完成自身的数字化实践。
智能化升级的三个版本
从以上不同的案例能看出什么?
如今,企业正在利用新技术智能化升级,该如何走,各个企业的路径和技术需求不同。
企业的规模、业务模式、行业不同,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上云的需求也不相同。有的侧重AI能力,如深圳机场;有的侧重大数据能力,如石油行业;有的侧重边缘计算能力,如交通部路网。
这就是本次华为云之所以推出华为云Stack三个版本的原因所在: 华为云Stack基础版、智数版和全栈版分别对应着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帮助企业上云、业务要“数字化”,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智能化”。
当然,三个版本都是无缝衔接,可以升级的。
让混合云变得简单
重点来了。看完这些案例之后,为什么华为云Stack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行业、企业、不同的业务之中?这就是此次华为云Stack的独特之处。
它与华为云、华为云边缘都以华为云擎天架构为基础,实现一个架构云边端全场景覆盖,你可以理解成这是华为云面对企业复杂的IT、业务环境独立推出的解决方案和平台,具有协同、统一、系列化、安全优势。
- 先说协同。 既然采用统一的架构,那么华为云Stack就能与华为云保持一致的使用体验,包括统一的API、同步更新各类AI、大数据、区块链等10大类云服务。最关键的是,针对企业有一个丰富的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市场,一键获取各类应用,是一个共建、共享的混合云生态。
- 统一。 这一点表现在管理一朵云、数据一盘棋、应用一张网方面,实现了用户视角的一朵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企业的组织机构复杂、业务复杂、IT系统复杂、数据复杂、各个部门的权限复杂,如何多维度统一管理?
华为云采用了云联邦“技术”,是业内唯一的多级运营运维能力,背后是精细化分权分域,对不同地域、部门、应用的资源授予和管控。你可以理解成云上的大大小小的每一块积木(颗粒度不同)都有自己的权限,但核心和操作、管理是相同的。
- 系列化。 这则指以上三个不同版本,能做到预装服务,开箱即用。华为云承诺是,设备到货后,从现场调试到上线时间小于24小时。
- 安全。 华为云的做法是,推出智能加密卡,按照不同等级、不同场景划分不同的权限,并对接国家认证的第三方公司密钥系统,实现客户独立管控密钥。
小结:正在快马加鞭奔跑
企业混合云是所有云厂商的必争之地。但是各个厂商的做法截然不同。
此次华为交出了一份答案,令人满意。这是站在华为对技术的不断理解、工程化能力、提炼解决方案和产品的能力、对行业理解和落地的能力之后输出的。
按照华为的思维,技术将复杂的难点消除,将最简单的交付给用户。也许正是在这种思维牵引下,华为云不断发布面向技术维度的、面向通用行业的、面向政企这种独特行业的系列产品。
我觉得有必要可以多研究一下华为云Stack的架构和体验,因为从当前披露的信息来看,“简直太好用了”,就和公有云的操作一样。那样的话,加上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系列产品,华为云在政企云市场岂不是跑得更快?
按照调研机构的说法,华为云在中国IaaS市场排名前三,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估计在此次政企行业开辟了混合云新战场之后,华为云的增速会更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