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暴风眼里,金融科技需要新内涵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的暴风眼里,金融科技需要新内涵

文/孟永辉

互联网金融在前,金融科技在后的现实让很多人一直都在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科技一直都在革“互联网金融”的命。因为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在做那些互联网金融来不及做的工作,甚至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改造。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那么,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改造者,或许更加贴切。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被改造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与金融元素的简单相加无法带来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只能提升金融行业上下游的对接效率。这种无法深入到金融行业本身的做法非但无法长久持续地带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反而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金融行业带来伤害。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行业的乱象就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走向后来的停滞?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非但没有解决金融行业本身的难题,还将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放大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若非相关监管主动刺破了泡沫,互联网金融或许还将会把金融行业带入到更大的危机之中。简单地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提升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做法,无法带来金融行业的深度改变,只能用去中间化的方式提升金融行业的对接效率。缺少了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所谓的进化是偷懒,是投机,是概念,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涵与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现象,注定了它必然会被再度改造的宿命。我们看到,当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启,伴随着海量的互联网金融被淘汰出局,拥抱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玩家暂避监管风暴的避风港。真正能够彻底拥抱金融科技的不是中小型玩家,而是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除了互联网公司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之外,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加入到了拥抱金融科技的战役当中。可见,金融科技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参与其中。

新旧玩家纷纷投入到金融科技的浪潮当中的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这场持续且深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来得何其及时。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他们拥抱金融科技的方式是通过自身建构起来的强大的技术资源来实现的,赋能成为它们投身的金融科技浪潮的主要方式;对于金融公司而言,他们加入到金融科技浪潮的方式则是凭借的是他们对于金融行业本身运行体系的精准把控以及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了解,自我革命成为它们投身到金融科技时代的主要方式。

无论是科技公司的赋能,还是金融公司的自我改造,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问题和诟病,从而把金融行业的运行与供给和需求再度对接,最终让金融行业变成一个驱动外部行业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存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洗礼,我们更加明白金融科技的内涵,我们更加明白知道金融科技的方向。

其实,科技公司在做的是科技金融化的事情,而金融公司在做的是金融科技化的事情。无论是科技金融化,还是金融科技化,说到底就是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的深度融合,终极目的则是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只不过,科技金融化借助的是外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力量,而金融科技化借助的则是金融行业内部的力量而已。

金融科技的这一现实注定了决定其发展的不是流量的多少,而是对金融行业改造的多少。只有那些可以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改造的玩家,才是未来真正可以在金融科技市场上笑傲江湖的玩家。相反,如果仅仅只是把金融科技看成是一个获取流量的概念,缺少了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所谓的金融科技只能是一个虚假的概念,等到这个概念被捅破,一切又将从头开始。

没有厘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关系的那些人一味地把金融科技看成是互联网金融进化的结果,一味地迷信流量本身的巨大作用,忽略了对于金融行业改造能力的建设。从短期来看,这种发展方式依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余温还在。当互联网时代落幕,特别是流量本身已经发生了深度改变之后,如果我们依然死守流量至上的金科玉律,缺少对互联网模式颠覆和改造,那些以金融科技之名行互联网金融之实的人必然会面临新的转型。

因为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改造之后,用户的需求不再仅仅只是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对于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体验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是无法带来这些新的,深度的改变的,它只能充当一个流量的收割机,用撮合的方式把那些不合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买给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们。虽然在庞大的流量的支撑下,互联网金融可以获得较快的发展,甚至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描绘一个美妙的故事,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撮合,缺少了深度改变,这样的撮合其实不是在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而是在放大金融行业的风险。当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承受这些风险的时候,爆雷和跑路便会成为常态。

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改造并不是拍脑袋,而是站在用户和行业的立场上做出的非常及时的政策调整。经过这场旷日持久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之后,人们才会对互联网金融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更会对未来的金融行业再进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同样更加清醒,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而是它的改造者。由此,金融行业的新进化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金融科技时代,真正决定市场地位的不是流量,而是对金融行业深度改造的能力。如何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改造,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抑或是依然依赖互联网,显然是不行的,真正能够对金融行业的关键依然在新技术上。因此,无论是科技金融化,还是金融科技化,出发点都是科技,落脚点都在金融。同时,一味地强调金融,抑或是一味地强调科技都是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的,只有真正理顺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

科技是金融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当金融科技的概念开始被推到前台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以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为代表的诸多新技术的涌现,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开始投身到这些新技术的布局和研发当中。虽然这些新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和金融这一个行业产生联系,但是,它们的确可以在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体验的过程当中发挥作用。

科技依然是金融科技的主要驱动力,更是决定谁能够在未来的金融科技市场笑傲群雄的关键。所以,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都应该把抢占新科技的制高点看成是出发点,以科技为出发点来看待这场金融科技的新进化,用科技的手段去解决那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痛点和难题,从而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同传统的方式建构起来了金融行业的原有体系一样,新科技依然可以重新建构起来金融行业的新体系。谁找到了新科技改造金融科技的结合点,谁能够用新科技改造金融行业业已约定俗成的运行体系,谁就能够在金融科技时代获得新的增长动能,从而率先在金融科技时代占得先机。

金融是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只有真正改变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的存在和发展才有意义。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为我们留下的血的教训。以金融为落脚点的关键在于要用新技术去改造那些金融行业业已约定俗成的发展模式,这样的进化才有意义。如果仅仅只是一味地强调技术,甚至一味地去金融化,所谓的金融科技或许又陷入到了新的发展困境当中。

将金融看成是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其实是在修正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错误,通过把金融行业看成是改造对象和落脚点来改变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痛点和难题。只有这样金融科技才不会远离金融这个中心,而是以金融为落脚点,那些在互联网时代无法改变的矛盾和弊端才有改变的可能性,金融行业本身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落脚在金融行业本身,金融科技才不会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有始有终的存在。这个时候,金融科技的进化才有意义。如果一味地强调科技,忽略了金融,那么,金融科技就变成了类似于互联网金融的存在。虽然从短期内来看,新科技有助于改造那些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难题,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局限在科技本身,忽略了金融的属性,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依然有脱轨的风险。只有把金融看作是金融科技的落脚点,互联网金融的悲剧才不会在金融科技身上再度上演。

对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最终把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里。当这种状态持续,金融科技的发展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瓶颈。厘清金融与科技的关系,找到金融科技的突破口,金融科技才不会是一个概念,而是有产品和有体验诞生的新物种。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行业观察者,特约评论员。长期关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2-13
互联网金融的暴风眼里,金融科技需要新内涵
无论是科技公司的赋能,还是金融公司的自我改造,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问题和诟病,从而把金融行业的运行与供给和需求再度对接,最终让金融行业变成一个驱动外部行业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存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