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痛批美国5G惨败:AI与6G时代的竞争,得开发者者得天下

极客网·网络通信7月23日 近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致总统备忘录》播客中抛出重磅观点:“我们(美国)输掉了 5G,技术输了,政策输了,战略也输了”。

分析认为,这位科技巨头掌舵者说出这番言论的时候,不仅是在复盘过去,更在为美国的 AI 与 6G 竞争敲响警钟。

在他看来,5G 的溃败并非偶然,而若不及时调整策略,美国在 AI 和 6G 领域将重蹈覆辙,失去的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全球科技生态的主导权。

5G 惨败的核心教训:失去开发者,就失去未来

黄仁勋对美国 5G 失利的诊断直击要害,“过去某些政策导致我们失去了所有开发者。” 

在通信技术领域,开发者是构建生态的核心力量。从基站设备到终端应用,从工业互联到消费场景,每一个技术落地都依赖开发者的持续创新。但美国此前的技术限制政策,相当于主动切断了全球开发者与美国技术栈的连接,最终导致其 5G 生态从 “全球标杆” 沦为 “区域玩家”。

这种 “政策自缚” 的后果在数据中尽显。如今,全球 50% 的 AI 开发者聚集在中国,他们更习惯在本土技术生态中构建应用。黄仁勋直言,这正是 5G 时代 “开发者流失” 的翻版预警。如果 AI 时代仍用限制代替开放,美国将失去定义全球技术标准的机会。

AI 竞争的本质:让全球开发者站在美国技术栈上

在黄仁勋眼中,AI 的本质是 “计算的竞争”,而计算的核心是 “开发者的争夺”。

为此他提出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让全球每一位 AI 开发者都在美国的技术栈上构建应用,就像美元是世界货币一样,让全球每一个 AI 系统都建立在美国的技术栈之上。”

这个目标背后是计算生态的 “正向循环” 逻辑——技术越普及,吸引的开发者越多;开发者越多,基于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就越繁荣,进而反哺技术迭代。

例如,英伟达自己的 CUDA 生态正是通过数十年的开发者培育,形成了 “芯片 - 软件 - 应用” 的闭环,让全球 AI 训练任务高度依赖其技术栈。黄仁勋强调,AI 的 “扩散” 不该是限制技术输出,而应是最大化美国技术栈的全球普及,因为限制只会让其他国家被迫建立独立生态,最终稀释美国的技术影响力。

6G 与 AI 的双重使命:开放普及与本土适配并行

黄仁勋的战略思考不止于 AI,更延伸至下一代通信技术 6G。

他指出,6G 本身将由 AI 驱动,其竞争逻辑与 AI 一脉相承。谁能让全球开发者在自己的技术标准上创新,谁就能主导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必须摒弃 “技术封锁” 思维,转而通过开放输出建立 “标准霸权”。

同时,他也理性地指出,全球 AI 发展不可能 “一刀切”,“每个国家都必须发展自己的本土 AI 能力,构建符合自身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观的 AI 系统。” 在他看来,指望一家西方公司理解全球所有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是不现实的,美国技术栈的普及与各国本土 AI 的发展并不矛盾。前者确保美国在核心技术上的主导权,后者则是技术落地的必要适配,二者共同构成全球 AI 生态的平衡。

总体来看,从 5G 的 “政策致败” 到 AI 与 6G 的 “生态之争”,黄仁勋的核心主张始终清晰: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普及,而普及的关键是赢得开发者。对美国而言,要在 AI 和 6G 中重拾优势,不是筑墙,而是搭桥 —— 让全球开发者自愿选择美国技术栈,让 “正向循环” 持续运转。否则,5G 的惨败故事,终将在新的技术革命中重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23
黄仁勋痛批美国5G惨败:AI与6G时代的竞争,得开发者者得天下
技术输了,政策输了,战略也输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