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emini将登陆Wear OS手表 全面替代Google Assistant
谷歌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工智能战略部署:Gemini人工智能助手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登陆运行Wear OS 4及更新系统的智能手表平台。这一举措标志着谷歌正在加速推进用Gemini全面取代Google Assistant的计划,预示着智能手表交互方式将迎来重大变革。
技术部署与设备兼容性
根据官方公告,首批支持Gemini的智能手表品牌包括谷歌自家的Pixel系列,以及三星、OPPO、一加和小米等主流厂商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更新仅适用于运行Wear OS 4及以上版本系统的设备,这意味着部分旧款手表可能无法获得新功能支持。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谷歌采用了多入口触发机制:用户既可以通过传统的"Hey Google"语音指令唤醒Gemini,也能通过长按手表侧边按钮或直接点击屏幕上的专用应用图标来启动服务。
功能特性深度解析
Gemini在智能手表端的应用场景设计充分考虑了可穿戴设备的特性。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它能处理诸如"切片蔬菜应该烤多久、温度多少"这样的即时烹饪咨询,或是"今天需要带伞吗"这样的天气查询。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跨应用协同能力——Gemini可以直接读取邮件内容并生成摘要,或是将体育赛事信息自动添加到日历中。记忆辅助功能也得到强化,用户可以要求Gemini记录停车位置或设置购物提醒,这些功能都针对智能手表的使用场景进行了专门优化。
交互体验全面升级
谷歌此次同步升级了Circle to Search(圈选搜索)功能,将其与Gemini深度整合。在新版本中,用户通过圈选、高亮、涂鸦或点击屏幕内容进行搜索时,系统会直接调用AI Mode的深度推理能力。搜索结果不仅会显示标准信息,还会提供AI生成的概览内容。用户可以通过"通过AI Mode深入了解"选项进行追问,整个过程无需切换应用,这在屏幕空间有限的智能手表上尤为重要。此外,Google Lens中的AI Mode也获得了改进,现在安卓和iOS系统的谷歌应用程序都能使用该功能。
游戏场景的特殊优化
针对移动游戏玩家,谷歌特别优化了游戏场景下的搜索体验。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圈子搜索"功能识别新角色或查询游戏策略。这一设计解决了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暂停去查询攻略的痛点,虽然主要面向手机场景,但也可能在未来扩展到支持游戏功能的智能手表设备。
视觉呈现与订阅服务
谷歌对AI概览的视觉呈现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关键信息更加突出,并加入了更多视觉元素以提升可读性。作为推广策略的一部分,谷歌宣布Pixel 9 Pro用户将免费获得为期一年的Google AI Pro订阅服务,其中包括Veo 3等高级功能。虽然Veo 3目前主要面向手机和平板设备,但这一举措显示了谷歌在AI服务商业化方面的布局。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Gemini登陆Wear OS标志着可穿戴设备AI助手进入新阶段。与Google Assistant相比,Gemini展现出更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和任务执行效率。不过,这种转变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提高,以及用户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交互逻辑。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谷歌统一AI体验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Gemini在不同设备间实现更深度的协同。
总体而言,Gemini在智能手表的部署不仅提升了单设备体验,更是谷歌构建跨设备AI生态的关键环节。随着AI功能日益成为智能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谷歌此举无疑将加剧与苹果Siri、亚马逊Alexa等竞争对手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角逐。
- 小米激光投影仪3 4K上市:千流明亮度+双扬声器 售价4399
- Ray-Ban Meta新眼镜渲染图流出:续航增强 AI升级
- 宜家智能家居升级:明年全线支持Matter协议 打通苹果Home生态
- 宜家放弃Sonos合作 改推低价蓝牙音箱
- 谷歌Gemini将登陆Wear OS手表 替代Google Assistant
- Meta砸1200万英镑在剑桥建音频实验室 专攻AR眼镜音效
- 中国移动路由接入荣耀生态 智能提醒功能升级
- Apple Watch Series 10卡路里追踪实测:92%准确率领先竞品
- 中兴Wi-Fi 7 CPE产品全球百万级交付:从数量到质量的破局
- 小米新款米家空调巨省电立式震撼上市:风量大广角大,新一级能效,售价亲民,实用之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