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高管警示:未成年人诈骗新套路曝光,家长必看防骗指南
暑期来临,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增多,诈骗分子也趁机瞄准这一群体实施犯罪。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近日在个人微博发文,提醒家长关注针对未成年人的新型诈骗手段。本文梳理了当前常见的诈骗套路,并提供专业防骗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提高警惕。
一、诈骗套路揭秘
1. 假冒警察实施威胁
诈骗分子通过免费领取小说、游戏道具等噱头吸引未成年人留言,随后将其引导至第三方平台。在群聊中,诈骗者冒充警察,声称群主涉嫌诈骗,要求未成年人协助调查。他们威胁若不配合转账,将“找上门来”或“留下案底”,利用未成年人对权威的恐惧心理实施诈骗。
2. 冒充游戏主播诱导下载远程软件
黑产账号通过搬运知名游戏主播的内容,伪装成主播本人,在评论区锁定目标。他们以“免费代练”“赠送皮肤”为诱饵,诱导未成年人下载远程操作软件,进而控制其设备或直接骗取转账。
3. 虚构“涉嫌诈骗”罪名施压
部分诈骗分子直接谎称未成年人“涉嫌诈骗”,要求其用家长手机转账“赔偿”,否则将“联系派出所”。这种套路利用未成年人对法律问题的无知,制造恐慌情绪,迫使其就范。
二、诈骗手法分析
抖音反诈中心负责人指出,这些诈骗套路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 精准针对兴趣:以游戏、小说、明星周边等未成年人热衷的内容为诱饵。
- 利用心理弱点:通过“免费福利”降低警惕性,再以“权威威胁”施加压力。
- 跨平台导流:先通过短视频或评论区接触目标,再引导至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实施诈骗。
三、家长防骗指南
1. 加强沟通与教育
家长应主动与孩子讨论网络诈骗风险,告知其“免费福利”背后可能存在的陷阱,并强调:
- 任何索要转账或下载软件的要求均需警惕。
- 警察不会通过社交平台办案,更不会要求未成年人转账。
2. 启用未成年人模式
抖音等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可限制私信、评论、充值等功能,有效减少诈骗接触机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开启此模式,并定期检查设备设置。
3. 设置支付防护
- 关闭免密支付功能,设置转账验证。
- 避免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定期检查账户流水。
4. 识别异常行为
若孩子出现频繁躲藏使用手机、情绪紧张等异常表现,需耐心询问是否遭遇威胁,并及时报警。
四、平台与社会的责任
除家长外,平台需持续优化内容审核机制,清理黑产账号;学校可开展反诈教育课程;警方则应加大对跨平台诈骗的打击力度。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为未成年人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结语
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利用人性弱点牟利。家长需保持警觉,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双管齐下,帮助孩子远离陷阱。抖音的警示为全社会敲响警钟:防骗无小事,守护未成年人需从细节做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