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遭有组织抹黑 线索直指某品牌代理商

岚图汽车遭有组织抹黑 线索直指某品牌代理商

近日,岚图汽车法务部发布严正声明,称其全新车型“岚图FREE+”上市后遭遇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诋毁,相关线索已初步指向某品牌代理商。这一事件不仅引发行业关注,也再次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乱象置于聚光灯下。

事件背景:新车上市即遭恶意攻击

岚图FREE+作为岚图汽车的重磅新品,上市15分钟内即斩获11583台大定订单,市场表现亮眼。然而,伴随新车热度而来的却是一系列针对岚图品牌与产品的恶意内容。岚图汽车在声明中指出,这些信息系不法分子批量散布,内容多为捏造事实,严重损害了品牌商誉。

值得注意的是,岚图方面表示已掌握初步证据,线索指向“某品牌代理商”。尽管未直接点名具体企业,但这一表述暗示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已从商业层面升级至违法领域。目前,岚图已向公安网警部门报案,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行业乱象:恶性竞争何时休?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品牌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从线上水军刷评到恶意举报,从技术参数贬低到直接诋毁品牌形象,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灰色手段。此次岚图事件若查实为竞品代理商所为,将进一步暴露行业恶性竞争的严重性。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行为可能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刑法》中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若证据确凿,组织者不仅需承担民事赔偿,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企业应对:法律武器与用户共治

岚图汽车此次反应迅速,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呼吁网友提供线索,形成“企业+用户”的共治模式。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既展现了品牌维权的决心,也有助于凝聚消费者信任。

业内专家认为,车企在应对恶意攻击时需注重三点:一是及时固定证据,确保法律维权基础;二是保持信息公开,避免谣言发酵;三是建立长效监测机制,防患于未然。岚图的处理方式为此类事件提供了参考样本。

思考:竞争底线与行业健康

此次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亟待明确的竞争底线。在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赛道上,企业本应凭借产品力一较高下,而非陷入互相抹黑的泥潭。监管部门也需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对组织化黑公关形成震慑。

岚图事件最终走向有待警方调查,但其警示意义已然显现:市场竞争需恪守法律与道德边界,任何试图通过诋毁对手获利的行为,终将反噬自身。对于行业而言,唯有回归良性竞争,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16
岚图遭有组织抹黑 线索直指某品牌代理商
岚图汽车遭有组织抹黑 线索直指某品牌代理商 近日,岚图汽车法务部发布严正声明,称其全新车型“岚图FREE+”上市后遭遇有组织、有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