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时代,续航焦虑和充电时长,一直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两座大山。
不过,有一项技术的突破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那就是全固态电池。它被视为解决电动汽车现有痛点的关键技术,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都纷纷投身研发。
最近,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时间逐渐清晰,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在内的车企相继公布了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从目前来看,基本可以断定2027年将是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上车的元年,大规模量产则要等到2030年左右。
试想一下,届时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轻松突破1000km,10分钟就能充满继续出发,还不用担心电池自燃的风险,这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电车的终极形态嘛?
全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2027年成量产元年
2月15日,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一场业内论坛活动上表示,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将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此外,孙华军还透露,比亚迪在2024年已经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不过批量的示范装车应用还要等到2027年。据了解,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已经投入了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工作。
更重要的是,从长期的发展的角度看,经过测算,规模化之后,固态的三元电池跟液态的三元电池可以接近于同价,理论上是可以做到“固液同价”。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在2月9日举行的”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也对外展示了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长安金钟罩",宣称可实现1500公里纯电续航。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明还公布了明确的量产时间表:2025年底完成功能样件开发,2026年启动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广汽集团则表示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2026年搭载于昊铂车型。上汽集团也布局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计划在2026年四季度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奇瑞汽车也透露,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固态电池,计划在2026年投入定向运营,2027年则实现批量上市。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有着积极布局。根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已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并在近期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除了国内车企以外,国际上这些车企巨头也将全固态电池视为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丰田计划2026年开始逐步实施量产计划 ,不过初期产能有限,要到2027年才能逐步扩大产能,届时全固态电池有望搭载到纯电动车型上。从长远规划来看,丰田的大规模生产也要到2030年之后,目标是实现年产量 9GWh。
另外现代汽车首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有望2025年底亮相,计划2027年部分量产,2030年全面铺开。日产则计划在2028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车。
1000公里续航只是起步,充电速度媲美加油
那各家都在争相投入研发的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何方神圣?
我们目前常见的传统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关键要素组成。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要使用固态电解质(如陶瓷、硫化物等材料)替换传统液态电解液。
简单来说,传统锂电池内部有液体“导电介质”,而全固态电池用固体材料替代了这部分液体。而液态电池的电解液容易燃烧,而固态电解质不可燃,即使被刺穿或高温也不会爆炸起火,彻底解决了电池自燃风险。
而全固态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量密度高,固态材料能让电池储存更多电量。比如比亚迪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远超目前主流电池的300Wh/kg,电车的续航里程轻松超过1000公里。而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未来有望突破600Wh/kg。
此外,由于固态电解质导电效率更高,理论上充电速度比现在快4-6倍,未来可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 ,甚至与加油时间相当。
技术、成本目前仍有待突破,好技术不怕等
既然全固态电池这么好,上车又有了明确的时间表,那么近两年打算买车的消费者要不要再等等?毕竟谁也不想刚买的新车就变成了旧款。
这里可能要给期待的朋友稍微泼一下凉水了,全固态电池虽好,但目前仍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成本壁垒也尚未突破,距离真正的商品化可能还很远。
比如,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最难的就是“固-固界面”问题。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是刚性接触,难以像液态电解质那样充分浸润。实验数据显示,固-固接触界面阻抗是液态电池的5倍以上,反复充放电后界面接触失效概率显著上升,直接导致电池容量断崖式衰减。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就对全固态电池保持着审慎态度,其首席科学家吴凯此前坦言,如果将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分为9个等级,那么目前称宁德时代处在等级4 ,目标是在2027年提高到7-8级,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另外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说白了就是太贵了。比如,全固态电池当中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是目前液态电池的十倍,而这还只计算了其中一项关键材料,再加上生产制造等环节,可见目前全固态电池整体的成本有多高。
从目前来看,2027年只是全固态电池实现小规模量产的节点,即便上车也注定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况且2027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预计仅400Wh/kg,与当前液态电池(300Wh/kg)差距有限。普通消费者想要用上成熟可靠的全固态电池至少要等到2030年了,并且这还是在理想的情况下。
但这并不意味着等待没有意义。每一次技术迭代的积累,都在为终局之战蓄力。正如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所言:“全固态电池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下或许不必执着于“等固态电池上市再买车”的焦虑。技术的演进永远存在代际更替,而电动车市场的成熟正让每一代产品都更具性价比。全固态电池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即刻颠覆现有市场,而在于为人类打开一扇通向更高效、更安全能源世界的大门。
而对于车企和电池企业来说,谁能够率先投入大规模量产并降低成本,谁就能够在市场中抢得先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