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调查:1/6成年人竟认为"少布置作业"能防学生用AI作弊

英调查:1/6成年人竟认为"少布置作业"能防学生用AI作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英国最新民调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应对学生滥用AI完成作业的问题上,公众认知存在显著分歧。剑桥大学出版社委托YouGov开展的这项调查,暴露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价值冲突与认知鸿沟。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6%的英国成年人支持通过减少或取消作业来遏制AI滥用。这种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背后,实则反映出部分公众对教育本质的误解。OCR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吉尔·达菲的回应颇具深意:"课程作业在AI时代仍然重要,不能取消。"这句话点破了教育评估体系面临的核心矛盾——我们究竟是要回避技术冲击,还是主动重构评价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AI的接受度呈现明显的"工具性分化"。近半数受访者(46%)能容忍学生使用AI改进语法和标点,但89%的人坚决反对直接利用AI完成作业。这种选择性接纳表明,社会正在自发形成"技术使用边界"的共识——AI作为辅助工具可被接纳,但绝不能取代学习过程本身。

更深层的矛盾体现在教育主体的技术应用上。68%的受访者反对教师使用AI批改作业,这个数字恰好与反对学生滥用AI的比例形成镜像。这种双向警惕揭示出普遍存在的"技术信任危机":当AI同时介入教与学两端时,人们担忧教育会沦为"机器对机器"的异化过程。

面对这些数据,教育决策者需要超越简单的"禁与放"二元思维。达菲提出的"国家AI战略"构想值得关注,其核心在于建立技术时代的"新教育契约":既要保留课程作业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价值,又要开发能检测AI参与度的评估工具。例如,可以设计更多需要现场演示、口头答辩的考核形式,或开发强调思维过程的"反AI作业"。

技术哲学家们常言:"我们塑造工具,然后工具重塑我们。"当1/6的成年人选择用减少作业来应对AI时,本质上是在用工业时代的思维解决数字时代的问题。更务实的路径或许是:重新定义作业形式,将AI协作纳入教学框架,培养学生的"人机协作素养"。毕竟,未来职场必然是人机协同的环境,教育岂能置身事外?

这场辩论最终将指向教育的永恒命题: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的时代,或许更该重视那些AI难以替代的素质——原创思考、情感共鸣、价值判断。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与其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不如确保人不会像机器一样思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25-07-29
英调查:1/6成年人竟认为"少布置作业"能防学生用AI作弊
英调查:1/6成年人竟认为"少布置作业"能防学生用AI作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英国最新民调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