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狂挖谷歌AI墙角:20名DeepMind精英跳槽背后的行业暗战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科技巨头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更是硝烟弥漫。近日,微软从谷歌旗下DeepMind团队挖走超过20名AI专家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其中包括前谷歌Gemini聊天机器人工程主管阿马尔·苏布拉马尼亚。这一大规模人才流动不仅反映了AI行业的高流动性,也揭示了微软与谷歌在AI领域的激烈博弈。
微软的“人才收割机”模式
微软近年来在AI领域动作频频,此次吸纳DeepMind团队的核心成员只是其战略布局的冰山一角。苏布拉马尼亚在加入微软后担任AI部门副总裁,他在领英上表示微软的文化“低调却充满雄心”,这一评价或许暗示了谷歌与微软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与他一同跳槽的还包括工程主管索纳尔·古普塔、软件工程师亚当·萨多夫斯基等关键人才。据统计,过去六个月,微软已成功从DeepMind挖走至少24名员工。
微软的挖角策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AI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去年底,DeepMind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加盟微软,负责消费级AI战略,并带走了多米尼克·金和克里斯托弗·凯利等骨干,成立AI健康部门。今年3月,微软又以6.5亿美元收购苏莱曼创办的AI初创公司Inflection,进一步吸纳其技术和团队。这一系列操作显示,微软正通过“收购+挖角”双管齐下的方式快速补强AI实力。
谷歌的反击与行业薪资通胀
面对微软的攻势,谷歌并未坐以待毙。尽管DeepMind员工流失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核心人才的出走仍迫使谷歌对AI部门进行重组。例如,苏布拉马尼亚的同事马特·韦洛索转投Meta,加入其AGI(通用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谷歌发言人回应称,公司仍能吸引全球顶尖AI人才,包括来自竞争对手的精英。
这场人才争夺战也推高了行业薪资水平。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曾批评Meta以1亿美元天价签约奖金挖角,助长“雇佣兵”文化。而微软与谷歌的竞争更是将AI人才的市场价值推向新高。据业内人士透露,资深AI研究员的年薪加股权包已轻松突破百万美元,初创企业甚至开出更高价码争夺稀缺人才。
DeepMind的科研优势与微软的落地野心
DeepMind在AI基础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联合创始人德米斯·哈萨比斯团队曾凭借“AlphaFold”破解蛋白质结构斩获诺贝尔化学奖。相比之下,微软更注重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例如将Inflection的对话AI整合至Copilot,或通过健康AI提升医疗诊断效率(成功率达人类医生的4倍)。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使得两家公司在人才需求上形成互补——谷歌需要保持科研优势,而微软亟需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这场人才迁移的背后,是AI行业从学术研究向产业落地转型的缩影。科技巨头一方面争夺稀缺的顶尖人才,另一方面也在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对谷歌而言,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商业变现是一大挑战;而微软则需证明其大规模投入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技术护城河。
可以预见,随着AGI研发升温,人才争夺战只会愈演愈烈。企业除了提供高薪,还需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环境。毕竟,在AI这场长跑中,短期挖角或许能带来战术优势,但长期胜出仍需依靠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与技术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