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消息(林想)云原生、DevOps重塑运维行业,引领运维技术升级,当前工具式的监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运维需求了。为了实现运维监控的数智融合能力,博睿数据日前正式发布了ONE平台,标志着博睿数据正式进入了数据链DNA+的时代。同时该平台是国内第一个能够做到一体化智能可观测All in ONE的平台。
数据链DNA+时代开启
为了帮助客户走出数据中心,打通“云管边端”,从客户角度上构建一套全新IT管理、治理、运维的指标体系,去实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从代码到用户全数据链过程的每一部分数据采集能力,博睿数据去年提出了打造数据链DNA的构想。
D是DEM(用户数字化体验管理),N是NPM(网络性能管理),A是APM(应用性能管理)。博睿希望打造的是“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的理念。集合公司70%的研发资源,经过不断打磨,ONE平台正式构建完成。博睿数据COO吴静涛指出,ONE平台的推出主要基于三重考量。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在客户业务层面上,“十四五”时期国产化加速,从信创角度来讲,平台国产化之后会出现许多性能、稳定性的挑战,如何能够打通“云管边端”去做管理和新的IT运维,就变得非常核心和重要。
在IT架构层面上,后台开始进入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也开始转向新的微服务架构。从传统数据中心到私有云、从公有云到混合云,从云原生到API,从微服务架构企业如何去做统一治理目前还没有答案。
此外,受疫情影响,企业数据中心运维模型也将面临全新挑战。博睿数据与艾瑞联合发布的《2022企业应用运维管理指标体系白皮书》显示,企业应用运维管理指标中有2000多个体系要走向智能化。为此,博睿数据推出了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助力客户“十四五”和后疫情时代。
吴静涛指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的推出是运维领域跨时代的大事件,也标志着数据链DNA+时代开启。
ONE平台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作为平台化东西,把数据链DNA实时数据整合在一起,同时兼容到ITSM、CMDB这类底层数据,把Metric、Log、Trace、Metadata整合关联在一起,真正帮助客户构建一套从“以应用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运维逻辑,去实现自动化运维、实现业务洞察,都通过ONE平台来实现。
正如吴静涛所言,对博睿数据来说,ONE平台是核心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客户走出数据中心,打通云管边端,通过代码到客户全数据链DNA采集能力,和ONE平台的大数据/AI能力,实现传统产品工具到平台+架构的转型,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运维体系。”
运维监控走向数智融合3.0时代
“数字经济会进入一个全面的扩张期。而智能运维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在保障数字经济本身的业务连续性、业务体验以及业务成本和业务效率方面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基石。”博睿数据产品部高级总监孙丽指出,云原生、DevOps重塑运维行业,引领运维技术升级,当前工具式的监控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运维监控将走向数智融合3.0时代。
博睿数据产品部高级总监孙丽
运维监控1.0时代,以点带面的体系存在不少缺陷,不仅监控工具是孤立的,可观测性也是片面性的,一旦出现问题没有办法定位;运维监控2.0时代,产品拼凑容易造成数据融合难;定位问题时需要到不同的产品之间切换;全局分析时很难关联或者打通。
“运维监控的趋势是要走向数智融合的3.0时代,我们推出ONE也是为了实现运维监控的数智融合能力。”孙丽指出,运维监控数智融合能力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要有全局数据采集能力,二是要以运维视角重塑产品,而不是以本身数据采集逻辑的视角或者产品视角来做功能;三是数据被采集到平台以后,需要对它进行有机关联和融合,四是基于数据和信息挖掘,需要搭载AI能力去实现智能运维全场景的落地。
孙丽指出,博睿数据ONE平台通过三大战略升级带来全新运维体验。“第一个升级是从监控走向可观测;第二个升级是从孤立的工具走向统一的能力平台;第三个升级是从人工分析走向智能见解。同时基于ONE平台,我们可以实现支撑统一ITOM监控,真正智能运维,聚焦业务和用户体验的业务运营和业务运维体系,将平台融入DevOps赋能企业数字化四大运维场景。
三大特性变身“牛刀”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行业运维监控产品,ONE平台具有三大特性,也必将脱颖而出。
一是All in ONE。用户通过一个平台可以满足所有运维监控需求,不需要再去重复建设或者购买不同厂商产品去自行组装,只需要购买ONE平台就可以实现任意能力开箱即用。
“统一是实现真正可观测平台的第一步,没有一体化的可观测平台都是耍流氓。”博睿数据产品经理刘亚辉指出,一方面因为统一本身就会带来很多价值,例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现代化数字系统具备复杂、弹性、动态等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情况下,如果不做统一治理,还让DevOps保持持续高质量发布,那就是强人所难。所谓“宰牛还需要牛刀”,所以我们认为统一是解决现代化复杂的数字系统遇到的运维问题的一把“牛刀”。
统一既要覆盖全面,也要足够开放和包容。过去十多年,博睿数据积累了许多全栈监控经验,覆盖了从用户端到网络、到云端服务、中间件、基础设施、设备、场景等监控能力。所以,ONE平台可满足客户在数字体验、业务、网络性能、应用性能、安全等等所有监控需求,真正做到“即开即用,随时扩展”。
二是关联性。纳管了监控所有实体和数据关系后,如果不进行有机关联,数据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博睿基于实体和关系进行可观测体系建设,对可观测性做了一个升级,真正做到可观测性。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化系统所囊括的对象越来越多,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错综复杂。构建这些关系是实现真正可观测平台的核心。”刘亚辉指出,ONE平台通过信息整合数据挖掘构建数据关联与关系图谱,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整个系统的完整拓扑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流,大大提升了可观测性。同时为了提高识别和定位根因的准确性,基于图计算来定位性能瓶颈,通过依赖路径很容易找到哪个路径、哪个节点是瓶颈。在业务运维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我们可以迅速定位故障影响范围并给出答案,客户可以根据业务受损范围来做相应决策和预案。除此之外,我们的指标还可以从不同维度做拆分。
可以说,博睿数据已经把关联性做到了产品骨子里,推出的产品不仅有联想能力,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
三是智能见解。以前企业运维在做业务连续性保障时,出现问题追查时间比较漫长,解决问题也比较困难,不仅给用户造成比较大的困扰,也导致了用户体验降低。有了智能见解后,企业运维变得更敏捷、更高效。
“ONE平台具有信息、经验智能决策融合的见解能力。”刘亚辉指出,见解是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ONE平台就像一个专业顾问,通过主动分析来帮客户出谋划策,把我们多年在运维领域积累的方法论、经验及AI带给客户。在他看来,AIOps落地比较难,因为数据质量比较低,AI算法没有和真正的运维知识库、运维经验去做结合,而这恰恰是博睿的优势。多年的积累让博睿拥有了全面的数据,为AIOps实际落地提供很大帮助。
ONE平台是一个有见解的可观测平台。“我们的产品不是一个冷冰冰工具,是有思想的、人性化的、有见解的。“平台会主动分析所有数据,对每个监控对象做健康评分;会主动比对数据,识别系统发生的变更;会主动检查状态、主动报告异常和问题,主动去推荐知识库和行动建议,来帮助用户真正的节省时间。
ONE平台还是一个有智能见解的可观测平台。刘亚辉指出,我们自研的Swift AI中台一直在致力于“AI赋能运维,让机器代替人思考与决策,实现真正的智能运维。”目前在事件关联、异常检测预测、智能告警、智能根因分析等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落地,同时得到了中国信通院认证,未来会在故障风险挖掘以及智能问答与知识库方面去逐步落地。
帮助客户实现三大价值提升
会上,博睿数据资深技术总监常旭重点介绍了ONE台在行业的落地情况。某银行客户借助该平台效率至少提升了55%以上。后来该客户反馈说:“你不知道,当时现场研发人员看到你应用调动链时,眼睛比见到自己女朋友时都亮。”
“现阶段,我们帮助客户实现了三大价值提升。”常旭指出,第一个价值提升是帮助它搭建了一套从业务视角去实现数据层面的监控,这个是一个平台的“从0到1”的过程。第二个价值是在整个应用性能的优化以及排错、以及效率提升上,提升了至少51.3%。第三个价值是通过拨测、终端监控等方式,帮助客户构建了一套业务上线前监控模型。
常旭强调,基于数据链DNA+,构建以用户为视角的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对企业来说更是益处多多。
“通过IT/用户/业务运营的方式帮助客户减少5%的流失率。通过打通新老平台,通过一体化的监控方式,把运维、研发、业务都在一个平台上沟通,降低沟通成本。做能力或效率提升。可以直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已经平均使用时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5%,同时去降低它的拉客成本或者提高拉客成本的投入产出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