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消息,根据IDC最新市场研究报告,可穿戴设备销售实现连续八个季度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共1140万件,比去年同期的380万增长了两倍。
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运动追踪器等,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消费者的喜好。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入市场,消费者也发现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也更有兴趣。发展中国家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而IDC认为,最近的销量激增一定程度上源于价格的下滑。
“任何新兴的市场,价格战都非常激烈,”IDC高级研究分析师基特什·尤布拉尼(Jitesh Ubrani)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如今40%的设备价格均低于100美元,这也是排名前五的供应商之所以能够将市场优势从去年三分之二的占比提高到今年第一季度四分之三的原因之一。
下一个重大的考验在于消费者对新款的苹果表以及其溢价行为的反应上--苹果的智能手表开始发售时定价349美元,并从此往上飙升。其他供应商可能仍然依赖较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消费者期望的也许是其他商家的智能手表甚至是健身追踪器能够在与苹果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仍有待观察的是,苹果的到来究竟可以怎样改变未来,“IDC调研部经理雷蒙·拉马斯(Ramon Llamas)表示,”无论公平与否,苹果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款作为其他可穿戴设备的衡量标准的产品。这也迫使竞争者升级产品,以保持引领市场的地位。“
苹果正式发售日期是4月24日,因此并未包含于IDC第一季度的报告中。同时,苹果本身也没有透露苹果表的销量。4月末的第二财报季电话会议上,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没有透露Apple Watch实际销量,但他表示,一直以来客户对苹果表的反应”非常积极“,并确认说一直供不应求。
投资公司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当地时间周二发布的报告显示,至今为止,苹果表的预定量已达到700万,但受供应约束的影响,该公司出货量仅为250万块。Global Equities Research董事总经理特里普·乔杜里(Trip Chowdhry)表示。苹果预计在6月30日结束的第二季度前交付500万块苹果表,为分析师预估的2倍。如果这些数据最后都成真了,苹果将成为可穿戴领域的领军者。
IDC表示,然而在第一季度中,Fitbit的健身运动追踪器以出货量390万领先。该公司因第一季度发布了三款新产品--Charge、Charge HR、Surge,而在市场领先。与此同时,其老款设备依然备受欢迎。
排在第二位的是小米,该公司售价13美元每个的智能手环销量达到280万。IDC称,这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该产品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出货,并且大部分主要在本土市场销售。
Garmin以其健康和健身追踪器70万的销量排在第三位。该公司产品主要面向背包客、跑步者和其他运动发烧友,大部分Garmin产品配备GPS功能,测定用户坐标和距离。
三星可穿戴设备第一季度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的30万增长至60万。据IDC分析,三星可穿戴设备销量的增长归根于全球对三星Gear系列智能手表的需求上升,包括Gear、Gear 2、Gear Fit、Gear 2 Neo、Gear S和Gear Live.而另一方面,限制Gear智能手表销量的因素之一是Gear手表的一个特点--它要配合三星部分高端智能手机才能使用。
最后,Jawbone 以50万的可穿戴设备销量甩开Pebble和索尼位居第五。Jawbone的销量业绩源于该公司新推出Up Move运动追踪器以及市场上对其UP24设备的持续需求。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华为徐直军谈鸿蒙:10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成熟的标志
- 数智江苏 向新而行
- 数智江苏:推进万兆+AI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打造
- 孙正义黄仁勋互曝往事:差点买下英伟达 错失两千亿美元
- 特朗普胜选影响科技业:AI加速进步,平息反垄断调查(谷歌除外)
- 马蜂窝发布2024北京文旅十大新玩法,创新体验激发目的地新活力
- 戈尔发布业界首部《车灯凝露解决方案白皮书》,助力汽车照明应对行业挑战
- BEZ三十年 | 砥砺三十载 奔“赋”新征程 电子城高科举办成立30周年暨重组上市15周年主题活动
- 华为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推出HarmonyOS NEXT和多款新品
- 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原生应用超15000个,开启更多机型公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