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彩电行业正在面临新的变革。随着OLED新技术兴起,以创维为首的OLED阵营正在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新兴势力。日前,为了全面普及OLED电视,创维更是召开了“创维2019OLED风暴发布会”,重磅推出55英寸和65英寸S8A的普及价——7999元和15999元,宣布将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切实拉动OLED在市场普及层面的落地,让OLED电视在未来能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彩电行业陷入困境 未来LCD将会成为低端屏幕的标配
近年来,液晶电视一直称霸着中国彩电行业的主流市场,但是由于经济放缓、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影响,整个液晶电视市场遭遇下滑。从原先的“量涨额跌”到现在的“量额齐跌”颓势状态,整个彩电市场陷入了微利困局。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市场零售量规模1202万台,同比下降1.1%,零售额规模349亿元,同比下降13.1%。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志国先生在发布会上指出,随着液晶电视价格逐步下降,且创新不足以提供溢价空间,液晶电视在没有空间进行下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未来会成为低端屏幕的标配。
整个LCD电视发展前景堪忧,在彩电行业面临困局的情况下,新的技术变革势在必行。据了解,现行市场各大厂商为了试图改变现状,在LCD技术之下推出了各种衍生品如折叠屏、QLED、ULED等,在高造价的基础上让其产品靠近OLED部分性能,但究其本质上还是LED背光源的电视。这些产品并没有给整个彩电行业带来实质性改变,只是加剧了LCD电视市场的混乱局面。整个彩电行业亟待新的显示技术去驱动发展,彼时正在兴起的OLED电视俨然成为了行业变革发展的首选。
新一代OLED技术革命 将引领彩电行业进入新变革
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普遍的共识。在7月9日的OLED科技风暴会上,奥维云网董事长文建平指出OLED作为新技术将重塑整个彩电行业的话语权。相比普通LCD电视而言,OLED不仅拥有自发光、广视角、无穷对比度、低功耗、高反应速度等特点,而且由于其柔性特性,OLED能展现除透明、卷折、无缝拼接等包罗万象的任何形态。代表未来科技的OLED技术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场景化的需求,更适合AIOT场景中人与显示界面的无缝连接,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消费大国,在全球,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能力最强,中国的中产阶层达到2.2亿名,代表未来科技的OLED电视其实对中产阶级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随着创维这场OLED普及风暴的开启,未来将有更多的厂商加入OLED阵营,随着OLED阵营的扩大、市场需求的增加,OLED或加速对液晶电视的替代,中国彩电行业将进入新的变革时期。
OLED将在今年实现全面普及 新一轮彩电红利期强势来袭
王志国先生在发布会上宣布将开启OLED全新赛道,并将“让100万家庭都用上OLED”作为今年的目标。作为中国OLED第一品牌的创维,从2011年就开始布局OLED产业并投入大量资本进行研发。至今,创维在OLED领域已积累相关专利技术100多项,并且成为中国唯一有资质做自制OLED模组(OBM)的高科技企业。据悉,目前拥有这项技术的全球只有两家,索尼是其中一家。
此次通过创维通过降价全力推广OLED电视,是希望能将消费者的起点抬升至入门级的OLED电视,用切实的体验、消费口碑来推动OLED的普及,以此开启彩电行业的新蓝海。
王志国在发布会上表示,创维希望更多的友商能加入进来,能共同通过OLED技术重塑行业。为了共同发展OLED电视,创维未来不排除会将OBM技术以及其他OLED专利进行开放,和友商一起做大做强,因为只有整个OLED产业空间足够高,彩电企业们才都有生存空间。OLED电视从来不是创维的护城河,OLED是整个彩电行业的护城河。
创维相信,通过OLED技术进一步下沉,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面板企业加入对OLED的投入,OLED的面板产能也会逐年增长。未来,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OLED价格也会更加亲民,最终OLED的技术红利也将被更多消费者所共享,中国彩电新一轮的红利期也会来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新智能门铃:带Face ID、自研W-Fi芯片,安全与科技完美结合
- 天马科技果链新身份:苹果HomePod供应商,LCD屏成本仅10美元,真实揭秘
- OpenAI GPT-5研发遭遇困境:成本高投入低,预期效果不尽人意
- 保时捷将重新评估电动汽车计划:销量下滑,市场挑战加剧
- 美团旗下微信社群团购业务年底停运,揭秘行业变局
- 李斌直言不讳:萤火虫三重奏大灯设计拒绝iPhone影响,彰显独特魅力
- 微软探索Xbox游戏掌机:第三方厂商洽谈,打造全新游戏设备,颠覆传统游戏体验
- 阿里巴巴非洲首站开业:摩洛哥市场新机遇,探索未来商业新模式
- 蔚来设计师回应萤火虫三眼大灯设计争议:不模仿苹果,坚持创新之路
- AI仿冒名人带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踩“雷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