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白云峰
首先向柴静致敬,社会总有人应该站出来做这个事情,她做的是比较正义的事情,她不应该因此而受到任何谩骂甚至是侮辱式的打击,这是没有意义的。
柴静不应受到任何谩骂甚至侮辱式打击
我们现在是一个拐点
我觉得我们现在是一个拐点,原来的经济发展是属于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模式,现在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转到了下一步想要边发展边治理的过程中,所以中间的调节过程存在一定的经济结构变化,以及调整产业模式时会有一定的阵痛。短期之内,我觉得两三年之内可能会发生,比如高污染、高能耗,包括对水、对土壤都产生污染的行业,必然会被淘汰,甚至会停止。
提高煤炭集中度是根本解决途径
不可能回避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事实,这是老百姓要生活、工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的基础。在这个情况之下,煤电肯定要长期存在的,我断言30年之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把已经产生的要用的这部分东西怎么优化好。
中国煤炭的集中度非常低,大概只有42%-48%之间,但是世界平均是61%-62%,欧美这些比较发达地方甚至达到80%以上,日本能够达到90%以上。煤炭集中开发、集中利用、集中治理,必然会导致污染水平较低。
还有大概一半的煤要在外面烧。可以把大的煤炭使用污染都控制住,小的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散,经济性不够,而且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不能集中使用就不能集中治理,实际上散烧一吨煤的污染是大型电厂经过治理后的20倍。
现在像河北不停的拆,不停的集中,北方开始集中城市供热,发改委能源局一直在推进集中供热,包括热电连产、上大压小等系列措施,就是想办法提高煤炭集中度,这是根本的解决路径。
煤电可以做到近零排放
事实上污染的治理并没有那么难。像我们做的上海外高桥(31.55, -0.39, -1.22%)三期电厂的污染,确实已经比燃气低了,已经运行了将近2年时间,是低能耗水平的,而且是非常低成本运行,改造成本也很低。超低排放也好,也有管它叫近零排放,实际上是以燃气污染的排放基本值为基准值的情况下它的差做一个比较叫近零排放,是可以做到的。
去年10月份开始,发改委能源局密集发文,所有电厂改成近零排放。我们根本的想法是,把排放总量降下去。所以在已经能够集中利用煤炭的行业里头,能更进一步净化煤炭,使污染物排放整体量下降。同时再进一步提高煤炭的集中度,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估计要几个过程,但全民这么重视,应该能比原来速度加快很多倍。
发展清洁能源不要造成新污染
我们还有好的清洁能源基础,这个情况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没坏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千万不要造成新的污染,比如我们说大力发展太阳能,这边却是多晶硅、单晶硅巨大的排放。
清洁能源要真正干净。如果来源就不是最清洁的,发展纯电动车的意义有什么呢?应该都值得研究和考虑。根本点,中国目前来讲,降低能源消耗是根儿,治理污染是表,标本兼治才行。
雾霾的产生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应该讲,雾霾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危害了大家的健康,但是逼迫很多人产生了责任,而不仅仅是国家的要求。
同时,国家对污染治理的补贴已经非常大,我觉得可以推动商业模式发展,就是可以动用社会资本。比如说1月14日国务院刚发文第三方委托运营的方式,环保公司可以利用社会资本,你可以没钱,我来建设,帮你运行,共同分享国家补贴,这样会加速这方面的过程。
现在普通民众越来越认识到这个情况,不停骂污染,就骂政府,骂这些企业,骂完以后忽然发现,实际上这些电是不是我在用,现在暖气是不是也很热呢,夏天7、8月份也有雾霾,开着空调在屋子里上着网,然后骂,说这个污染怎么回事。每个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我不仅仅是雾霾的受害者,我也是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
未来十年会怎么样
未来3年、5年到10年可能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来讲,3年左右时间所有新建电厂和主力电厂会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能够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达到近零排放。未来3-5年的时间之内,钢铁、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也会朝近零排放发展,就是5年左右时间,污染治理会达到更高水平。
未来5-8年的时间,可能煤电比例会适度下降。大概在未来8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煤炭会产生峰值,就是2023年左右,峰值以后开始往下走。这是一个展望。
我觉得未来5-10年之间,低风发电可以普及,一旦到低风发电和无叶轮,风电会离我们更近。同时太阳能将会发生颠覆式革命,未来5-10年时间太阳能每度电的成本和价格要低于现在的煤电。一旦发生这件事情,对太阳能的利用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会进一步下降。
未来10年之内会发生这么多事情。煤电能下降几个点?现在不乐观的说能下降3个点,我觉得下降5-10个点也未可知。
柴静不应受到任何谩骂甚至侮辱式打击
当天视频出来以后很多人艾特我,觉得我是专门治理雾霾的,问我怎么看这个事情。首先向柴静致敬,社会总有人应该站出来做这个事情,她做的是比较正义的事情,她不应该因此而受到任何谩骂甚至是侮辱式的打击,这是没有意义的。
坦率地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我看了她的纪录片之后第一反应是,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甚至我们知道的比她还多,对我们来讲都不是新闻。但是这个片子基本上是把目前的状况归总了一下,有它的价值。因此这个片子本身积极意义就在于,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污染、对雾霾的重视,我觉得是有它积极意义的。
从专业角度来讲,这个片子不能够去拿专业的技术片去判断,去找里面数据上的毛病,这没有意义。就跟我们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没有必要探讨辣椒放了几颗,花椒是在哪儿。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环保部燃煤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新能源车技术升级抢先看,ChatGPT崩了引热议:未来科技如何破局?
- 自动驾驶行业大洗牌即将结束,小马智行引领千台车队新篇章
- 微软反垄断风暴:Office捆绑销售引质疑,云服务策略遭调查,巨头陷困境
- 显卡涨价风暴来袭!NVIDIA/AMD紧急应对,全力加速生产运回本土
- 微软新目标:用1000亿美元打造实用通用AI,未来可期但需谨慎
- 亚马逊云科技陈晓建预测:未来三年内,生成式AI将引发云市场新革命
- 林肯中国辟谣:财务调整非合并,业务不变稳如泰山
- 字节跳动研发大手笔:2024年投入接近BAT之和,能否引领中国OpenAI新潮流?
- 跨境汇款平台新举措:蚂蚁集团开发者服务限每日10万美元,助力全球交易更便捷
- 我国充电桩建设提速,50%增长背后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