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刷爆朋友圈的科技新闻,除了三星Galaxy S8之外就数谷歌翻译App开放中国地区访问这事儿。谷歌翻译App不只是支持常规图文翻译,还支持语音、文字图像扫描的实时翻译。不少媒体报道谷歌翻译App的炸裂,甚至有媒体用几个案例去评测得出结论,谷歌翻译秒杀国内一众翻译。还有人则将这一举动视作是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信号。然而,这些报道均对谷歌翻译App开放中国区进行了过度解读——只不过是谷歌的一次常规升级,将其包装为“重大更新” 博眼球之意甚于其他。
事实上,谷歌在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旗下翻译(translate.google.cn)和地图(ditu.google.cn)就一直能够被正常使用。然而过去七年其翻译App所接入的服务是translate.google.com,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App无法被正常使用。现在谷歌翻译App将中国区的接入服务调整为translate.google.cn,因而可以正常访问,从版本号为5.8来看也没有大更新。国内媒体惊呼谷歌翻译重大更新,说明过去谷歌翻译网页版在中国没存在感,因为被媒体惊呼为“炸裂”的功能事实上在过去的网页版也支持。
为什么谷歌翻译App受欢迎?
跟许多热门App不同,翻译应用一直在“坐冷板凳”,人们需要时它很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不需要的时候用户可能就会忘了它。近期谷歌翻译App一夜爆红也有多重原因,除了中国用户和媒体对谷歌的迷之情结之外,从技术层面来看谷歌翻译App爆红还有几个关键因素:
1、移动App带来全新的翻译场景。谷歌翻译网页版和App使用的是相同的技术,但移动App带来了新的翻译使用场景,比如语音和图像。过去互联网翻译的典型应用场景是学生使用它阅读英语论文,或者外文网页,更多是在工作、学习中。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则让翻译App被用于与不同语言的人交流、去海外旅行时翻译菜单、看英文原版书时翻译文字等等,这是谷歌翻译App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谷歌WordLens功能
2、应用神经翻译技术后更智能。谷歌翻译在去年底进行了真正的大升级,底层技术由原先“基于词组的机器翻译”转变为“神经机器翻译”,说白了就是引入深度学习技术,不再是基于大量语料的统计,而是让机器不断学习优化算法。从许多测试来看,引入新算法的谷歌翻译确实变得更聪明,人工智能在2017年进入应用爆发年,翻译App是AI技术的受益者。谷歌App让一些过去不关注谷歌翻译的人发现了这一点,惊呼原来翻译可以这么聪明。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译技术,NMT并不是谷歌首创,百度翻译使用这一技术在2015年5月(然而许多中国媒体选择对此视而不见)。
3、谷歌主动推进翻译App入华。谷歌过去七年都不管无法使用翻译App的中国用户,为什么一夜之间要支持?自然不是程序员的突发奇想,一个核心原因是谷歌的主动推动。谷歌这次还破天荒地对媒体回应,称“将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维护这些应用程序,运营的服务仍然存在,并将接受任何政府发布的请求或审查。”之所以要积极提供在华服务,核心原因是翻译技术并不完全依靠工程师的算法,人工智能基础是海量高质量数据是妇孺皆知的道理,谷歌翻译去年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急需大量的语料,尤其是占据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由大量少数民族组成的中国用户的语料。
谷歌翻译秒杀中国翻译?“Add eggs”
那么,谷歌翻译真的如同一些媒体所评测的那样秒杀国内翻译App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用几个Case来测试翻译App的准确度,没任何说服力,是很不专业的做法。有媒体用一些case测试就得出结论说谷歌翻译更强大,这缺乏逻辑。很简单,也有媒体找到许多case来证明百度翻译甚至微软翻译都比谷歌更准。比如撸啊撸、牛逼、露陷等case,百度翻译得就更接地气一些。再比如“然并卵”谷歌翻译为Add eggs成笑话,无论是百度翻译的“However,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还是其它,都比谷歌翻译合适,类似案例很多。但穷举没有任何意义,究竟谁表现更好,专业评测结论更有说服力,而最终裁判则是用户的选择。
AddEggs
第二,理论上说谷歌翻译不可能比中国翻译更“炸裂”。谷歌翻译网页版7年都可以用,却几乎被遗忘,除了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外,不如中国翻译App好用或许是另外一个原因。大家在技术原理上都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百度还用得更早。更重要的是,中国玩家,百度、有道甚至微信,手里的中文语料都更多,再加上有接地气的本土运营,凭什么会比谷歌翻译差?毕竟AI最基础除了算法还有数据。一些媒体吹嘘的类似于“Word Lens”(扫码翻译)、语音翻译,百度翻译早已支持,且表现不逊色于谷歌翻译。其实,其他基于语料的应用领域比如输入法、语音识别,谷歌在中文上的表现都不如中国玩家,核心原因还是因为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缺少足够多的中文语料所致。
中国用户急需建立国产技术自信
从谷歌翻译App被过度解读甚至言过其实的吹嘘,能看出一些媒体对国外互联网巨头的盲目崇拜,当然,这也迎合了中国许多谷歌粉丝的情绪:谷歌的是好的,百度的是差的;硅谷的是创新的,国产的是抄袭的;国外公司是高大上,国内公司是土肥圆。然而现在愈发清晰的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已经逐步跟国外公司看齐,在一些领域甚至已经取得领先,比如翻译。
百度翻译早已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支持20多种语言和700多个翻译方向,引入“中轴语翻译技术”实现了葡萄牙语、泰语等小语种之间的翻译。在商业模式上百度翻译不只是免费给用户提供翻译服务,还在企业级市场布局,走开放平台模式,包括华为手机、敦煌网在内的1万个应用已接入百度翻译平台,这已经证明其技术能力。除了总是被与谷歌对标的百度,中国的微信翻译支持聊天内容的直接翻译,还有一些平台提供类似于翻译Uber这样的共享经济+人工翻译模式。这些玩法都体现出中国翻译应用的创新和技术实力。
不论谷歌翻译是否入华,百度翻译们与谷歌翻译在世界舞台较量也是必然。翻译的本质是人工智能应用,它正在取代人脑的重复工作。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说机器翻译未来会取代同声传译引发争议,或许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取代书面翻译却在成为现实。而不论是翻译还是别的AI应用,中国互联网公司都跟硅谷巨头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有大数据优势,中国互联网公司甚至在某些领域表现更好,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这个领域的四只独角兽全部在中国,其中美图秀秀已将国际化上升为公司战略,正在发力美国等市场。
我一直认为,中国互联网全球化竞争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一方面中国市场人口红利消失,互联网公司纷纷出海求发展获增长;另一方面则因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具备与海外巨头在世界舞台角逐的能力。“抄袭硅谷”在过去确有发生,但那是十年前,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比肩甚至领先于硅谷,移动支付、微信、共享单车、O2O等领域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创新,芯片、操作系统、数据等底层技术中国公司也在努力补齐短板。现在许多领域,比如新零售、智能手机、内容文娱产业、云计算、以及地图、翻译等等,中国互联网都在出海。这对于中国而言是好事。中国用户要建立技术自信,不要对海外公司盲目崇拜,不要瞧不起中国公司,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结论会很不一样。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频道(luochaotmt)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