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联想这两家全球500强中国企业,最近屡屡被用来比较,而由于近来华为风头甚劲因此普遍将他视为偶像,而联想由于手机业务大幅衰落而被嘲笑,事实上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俱依赖中国市场起家和发展,而它们的在国际市场取得的成功都是中国企业值得学习的榜样。
华为和联想各自精彩
2003年华为营收突破300亿人民币,而联想的营收约214亿元人民币,就在那一年华为强调进军全球市场宣布海外市场营收超过10亿美元,而联想开启并购战车。
5年后的2008年联想首次进入全球500强,而华为则在2010年成为全球500强企业。相比起数年前联想的营收仅有华为的七成收入,到领先华为成为全球500强,可见联想的并购并无大错。
在并购IBM的PC业务后,联想后来先后在欧洲和巴西展开并购,最终成为了全球PC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牌。
华为则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张,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商地位。2014年华为营收395亿美元,而联想2013/14财年营收287亿美元;2014年500强排名华为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至285位,联想集团排名由去年的第329位上升至286位。作为中国的两家全球500强企业于是不时的被拿来做比较。
中国市场对华为和联想异常重要
2005年联想曾表示中国区收入占其营收的36%,而且是其几个运营区中盈利最好的;并购IBM的PC业务后陷入亏损境地,柳传志重新出山到2009年依靠中国市场扭亏成功,这一切俱说明中国市场对于联想的非常重要。
华为目前是全球电信设备运营商,今天它以自主创新知名,然而其总裁兼创始人任正非有句名言“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所以它的做法向来是以营销引领研发。其实这也没有错,追求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往往有很大的风险,曾为全球最强大的电信设备企业—北电就是因为过度沉迷于技术研发最终倒闭。
在2003年华为开拓国际市场后,中国区的营收占比开始大幅度下滑,2010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到65%,其已经正式成为国际企业,但是中国区依然对华为非常重要。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爱立信等国外电信设备企业发展停滞,而中国由于2009年开始大规模建设3G网络而华为赢得三大运营商3G网络设备的份额最多帮助它在2009年赢得20%的增长,是前五大电信设备商中增长最快的,同期爱立信营收反而下滑了2%。另外据华为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补贴分别为7.5亿、11.7亿可见中国区市场对华为的重要性。
华为和联想对中国都很重要
自2007年后中国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而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至今未能走出经济困境导致欧洲的资产价格奇低,中国由于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需要欧洲的先进技术,因此欧洲成为中国海外并购的重要目标地。
从这个方面来说联想走出中国进行海外并购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可以快速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联想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成就它的全球第一大PC品牌地位、收购MOTO手机业务走向欧美市场,并在印度成为中国手机品牌的领头羊,在巴西发展势头良好,这对中国都是一件好事,能促进中国的出口。
华为的电信设备借助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为基础,帮助它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品牌。在手机市场,虽然华为已经贵为全球第三大和中国第一大手机品牌,但是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却应该向联想学习。2015年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4600万,而联想海外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约5100万。
至今为止,华为手机业务有近六成在中国市场完成,在海外市场中欧洲市场表现出色,但是在美国市场和印度市场都远远逊色于联想,美国市场据comScore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MOTO位居第四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印度市场华为更是屡屡败战,去年的市场份额呈现下滑趋势,今年一季度vivo、联想、OPPO是该市场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而华为继续同比下滑!
总结来说,华为和联想它们的成功之路各有自己的出彩之处,并不应因为眼下联想遭遇的困难就一味的唱好华为而将联想取得的成就一笔抹去,对于中国来说能增强中国品牌竞争力的道路都是正确的,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并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