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米登顶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一,获雷军点赞,但它与苹果还差很远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Q3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累计为3200万台,小米成功登顶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一,出货量达690万台,苹果以420万台出货量位列第二,其次是Fibit、华为、三星。
该数据发布后,雷军还在官微上表示了对该成绩的表扬,其提到称:“小米手环3 非常畅销。(点赞表情)据IDC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最新报告,小米在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90.9%的同比增长,跃升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供应商,占据21.5%的市场份额,已经与第二名苹果的13.1%拉开较大差距,而Fitbit排在第三位。 ”
根据小米官网显示,小米旗下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多达10款,其中包括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2、Amazfit 运动手表、米动手表青春版、米家石英表、Amazfit Cor手环、小米手环3 NFC版、小米手环3、小米手环 2、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2S、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
小米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售价从99元——1399元不等,其中用户量最多的产品是小米手环2、小米手环三,官网信息显示,小米手环2的商品评价达226031条,小米手环3的商品评价达30702条,而售价高达1399元的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2S官网评价仅42条。百度指数显示,小米手环2、小米手环3的搜索指数也远超过其他产品。
今年9月份,小米公布数据称,小米手环全球累计出货超过5000万支。
从出货量数据来看,小米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曾多次超过苹果,位列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
但如果从产品售价来看,小米与苹果还是差很多。
小米手环2的售价为99元,小米手环3的售价为169元,小米手环3 NFC版的售价为199元,虽然小米也有售价更高的可穿戴设备,但销量最多的产品仍然是售价不足200元的小米手环产品。
在产品售价方面,苹果的Apple Watch就有非常大的优势,Apple Watch Series 3的起售价为2199元,42毫米支持蜂窝网络的售价达3299元。Apple Watch Series 4的起售价为3199元,Apple Watch Hermès的售价大多在10000元左右,Apple Watch Nike+起售价为3199元。这些都还是在不算另外购买表带的情况下。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曾发布预测,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2.25亿部,全球终端用户在可穿戴式设备上的支出额预计会达到420亿美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穿戴设备市场仍然不够大,至少没能成为厂商的下一个“手机”,无论是出货量还是营收方面,来自可穿戴设备的贡献仍然不够,以苹果为例,iPhone+Mac+iPad占总收入的77.4%,而包括 Apple Watch、AirPods 等的「其他产品」营收才42亿美元,仅占苹果总营收的6.7%。
产品起售价超过2000元的苹果尚且如此,售价更为低廉的小米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小米智能手机虽然出货量会高一些,但平均售价偏低,这样其在小米的营收中就很难体现出来。
小米手环、Apple Watch这类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在于,作为手机的延伸,依托穿戴式的便捷性,为用户提供更为详实的身体健康数据。
不过,可穿戴设备仍旧有着非常明显的软肋——续航问题,不像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充电,如果是戴着的小米手环、Apple Watch,突然没电了,然后要用户取下来充电,续航时间又短,用户就必须不断地为其充电,实在太过于麻烦。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可穿戴设备能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它是作为一款新兴设备上线的,而用户本身并没有使用此类设备的习惯,这就要求厂商需要依靠时间的不断积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使用可穿戴设备,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壮大。
而从盈利的角度来考虑,Apple Watch的高售价还有盈利空间,小米手环明显有点儿“入门级”,一共也就99元售价,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