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正能量 郑凯
疫情就像是一只黑天鹅,它给经济社会,乃至全球的文明秩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每当黑天鹅来临的时候,总能催生一些新的业态。以数字化、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政府决策部署,企业复工复产,还是居民日常生活,都已离不开这些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新”和“基”两点:“新”代表了有别于传统“铁公基”的数字化方向,而“基”则代表了以5G所代表的新联接,以及云与AI代表的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泛在算力:智能社会的基石》报告通过多个行业案例的分析发现:在传统制造业,算力上每增加1美元的投入,可以带动10美元的相关产值提升。而这显然与新基建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的意义是相通的。“新基建”之于数字经济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拉动投资,更能培育新动能,由此带动的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广阔空间。
5月21日,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栏目访谈时表示,云、AI和5G相互融合,并且和行业结合起来,驱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能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同时,云、AI、5G将是新型基础设施的三个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1)华为这样诠释新基建
“新基建”为什么会将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做为“新导向”?因为,这些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创造多种应用场景,在云和AI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带动多个行业共同发展,创造经济增长的机会。
作为一位曾经写过几十万行代码的资深程序员,侯金龙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兴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因为这些新兴技术的贡献,企业得以顺利地复工复产,学校做到了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整个社会在一种静谧的氛围中,维持了正常的运转,这一切都是因为新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成果。
如今,我们也处在后疫情时代与新基建时代的交汇点上。IDC在近期的一个调研中发现,疫情催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例如在政府治理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方面,将带来数字平台与大数据的深化应用;在城市集群+中心城市的分散化方面,将带来新型智慧城市与园区等等。这些新的变化无一例外都与数字化技术有关。
这与侯金龙的观点也是不谋而合,他认为,新基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将会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金融业、能源等各行各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升级,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使其具备高质量增长的可能性。
从行业实践的维度,侯金龙得出了两个关键点:
一是提质。以专注于合成纤维的高新技术企业三联虹普为例,过去的数据采集通过人力实现,做到分钟级已是极致。但合成纤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数据采集必须达到秒级响应。结合华为云AI技术,其机器采集的频度顺利达到秒级,甚至毫秒级。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提质”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案例。
二是增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使用基于Atlas 200的智能运检方案实现输电线无人巡检,运维人员基本不再需要“爬塔走线”,远程可视化检测,人工效率提升5倍以上。这又是一个通过大幅增加工作效率,实现业务智能化升级的案例。
其实侯金龙用了两个非常典型的故事,诠释了新基建的意义,无论是提质还是增效,它们的前提条件,都必须建立具备联接和计算属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上。
2)新基建的“算力底座”
有一种推论认为:蒸汽技术革命的文明高度,取决于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如何影响牛顿力学;电气技术革命的文明高度,取决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对建模技术的影响。而科技文明的高度,则取决于算力的指数级增长。
实际上,“‘新基建’的根本在‘基’,‘基’的核心是云、AI和5G,5G就像信息的高速公路,云与AI就像发动机一样。而华为云与计算业务聚焦在计算,云、AI和数据基础设施四个领域工作,几乎与新基建的基础的诉求一致。”侯金龙说。
首先,在计算的层面。算力是数字经济的生产力,计算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算力的核心是芯片,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积累已经超过十年,致力于把鲲鹏和昇腾打造成新基建的算力底座。
其次,在云的层面。华为云是基于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及华为自身数字化实践,华为聚焦打造最适合政企客户的混合云,为政企提供最佳的上云路径。通过IT“双模化”,业务的“云化”和“数字化”,帮助企业走向企业“智能化”。
第三,在AI的层面。华为拥有昇腾系列处理器,搭载了数千颗昇腾910 AI芯片的Atlas 900 AI集群,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商业创新。同时华为也在致力于将AI能力普惠化,AI作为一种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兴技术,华为聚焦普惠AI,让更多人和企业能够享受AI带来的好处。
第四,云和AI等相互融合,华为云与计算业务形成了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各行业实现数据存储智能化、管理简单化和价值最大化,推动各行业拥抱数字经济。
在去年发布的计算产业全景图当中,以鲲鹏+昇腾为代表的两翼,作为新计算核心中的核心。有了它们的逐渐成熟,华为也有了为新基建打造算力底座的底气。
3)新基建,怎么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基建的顺利落地也需要取决于多样性算力的极大丰富、大量的行业成功实践,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同时,对华为云与计算来说,新基建也是对其行业实践的一种考验。
首先,新基建是通过新兴技术的基础设施属性,去赋能行业数字化,它的本质是千行百业数字化成果的一个结合体。而华为的能力集,也来自于大量行业实践的累积,除了侯金龙介绍的提质和增效两点之外,很多行业都通过算力赋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例如华为帮助高速自由流项目实现全国一张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缩短通行时间,提升网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再比如,华为帮助南方电网引入人工智能实现线路远程巡检,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提升了运维效益;其实,在政府、交通、医疗、制造业等行业,华为都为它们融入了新基建的“基础”能力。
其次,新基建既然可以称之为“基建”,就必然会结合地方经济转型,与数字经济挂钩。侯金龙也认为,计算产业是个万亿产业空间,“华为已经与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江苏,湖南等地区的伙伴签署协议,开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合作,以区域整合产业,以行业聚合应用,为区域数字经济增长创造动力。”
第三,新基建将会兼顾科技与民生的结合,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城市智能化升级。华为云与计算,将继续稳步推进全国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数字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统一安全的数字政务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并围绕海量数据分析处理需求而产生的多样性算力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政务”计算基础设施。
新基建时代,华为的角色特别像是一位“摆渡人”,摆渡人所做的一切工作,唯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建造最好的船,以最稳定的方式帮助政府和企业成功到达新基建的彼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