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正式迈向汽车大国行列,汽车报废市场的容量和空间也随之迅速扩大。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为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国汽车总保有量已达1.72亿辆,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至5年,将是国内报废车市场的高峰期,届时报废汽车及补贴流程将为车辆管理部门带来重大压力。而近来,大量资本和民营企业也已经注意到这个领域的巨大商机,纷纷开始提前谋划布局。
互联网 汽车领域的新秀——“报废专家”创始人赖晓凌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报废车的容量和汽车保有量是直接相关的,目前欧美每年报废车大概是保有量的6%至8%,而且这个数比较稳定,按照这个比值估算,中国1年将有超过1000万辆汽车面临报废。
与高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相对的,是极低的汽车回收报废率。根据国务院2001年发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凡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必须要进入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然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累计回收汽车170万辆,不足汽车保有量的1%。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汽车报废率过低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最近10年是国内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大多数汽车目前距离报废还存在一点时限。
其次,由于车主对于汽车报废了解不足,导致数以百万本该报废的汽车,经由各类黑市“黄牛”流向了二手市场。车主与“黄牛”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被对方忽悠,导致这些报废车辆被充当二手车卖出,这可能对原车主带来了极大伤害。
更糟糕的是,不少车还会进入“黑作坊”非法拆解,主要零器件被改造为拼装车,这也给新的购车者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潜在安全风险。
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延莉表示,根据拆解量和注销量数据,的确可以看到大量报废汽车未经过拆解而非法流入了市场。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也需要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高延莉认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不同于一般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属于环保型加工类公益性企业。报废汽车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金属、橡胶等资源浪费。”
黑市“黄牛”肆虐的背后是千万车主“报废无门”的窘境。传统的车辆报废通路不畅,手续繁杂,且周期长,回报低,对于急需处理报废车辆并购买新车 的车主而言,借“黄牛”之手处理报废车辆实为无奈之举。再加上拥有合法资质的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生存艰难,无力满足报废车车主需求,由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汽车报废市场陷入到了恶性循环。
如同10年前的二手车市场,报废汽车行业也同样面临重重难关:用户需求巨大,行业瓶颈繁多,市场高度缺少整合。这恰好也为互联网创业提供了极佳的土壤——打通用户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消除零散而低效的“中间商”,提供更流畅和傻瓜式的服务,这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目前中国的报废车数量应该在500至800万辆左右,正规渠道完成报废的车辆有望超过200万辆。到2020年,报废车总 数量会超过1000万辆,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的成熟、车价的再进一步下降,合法报废的车辆会超过500万辆以上,会是一个百亿市场。
赖晓凌表示,未来五年到十年,汽车报废行业会迎来一个高潮。到2020年,中国整个汽车报废行业的利润应该在百亿以上。在这其中,应该至少容纳3家公司达到上市的规模。
正因为看到了报废车市场的前景和潜力,目前很多资本和企业已经着手开始布局。在这其中,第一类就是原来汽车产业里的企业,包括主机厂、经销商, 还有原来的拆解厂及拆解厂原有的股东和投资人;第二类是为这些企业提供设备、服务的一些公司、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比如天奇股份、格林美等等;第三类就是 年轻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这类公司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汽车、环保行业有投资的一些资本也开始在报废车这个行业开始进行投资,但是都还刚刚开始,远没有二 手车的投资体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互联网 汽车领域的创业风潮方兴未艾,且融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数百亿美金。
以“报废专家”为例,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用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4000多辆汽车的报废量,现在一个月差不多维持在1000辆左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日媒称本田和日产将开始进行合并谈判,应对电动车竞争
- 比亚迪海豹获评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奖 中国品牌首次
- 11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1.1%和11.7%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6%
- 一定红开启电混越野新时代 最强泛越野坦克500 Hi4-Z预售价37.98万元
- 萝卜快跑宣布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牌照
- 鸿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计售价100-150万开启预订
- 华为与江淮强强联手,尊界S800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时代旗舰亮相华为Mate品牌盛典,鸿蒙智行“四界”阵容齐聚
- 智界新S7惊艳登场,售价22.98万元起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