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概括近两年的AI创企现状,融资和造芯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芯片这个词,极有可能会入选2018年年度关键词。
从去年开始起来的热度,在中兴事件的催化下,快速发生更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便是AI语音芯片的快速崛起:
5月到7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从公开报道的资料可以看到有超过5家公司对外宣布做了AI语音芯片: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发布AI语音芯片,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导火索:智能音箱市场的小爆发
今年的618促销活动,天猫精灵玩了一把价格营销战,只需要99元就能购买一台智能音箱。很快,在7月5日,天猫精灵就宣布一年时间内,他们的全渠道销量累计超过500万台。
这种巨头压低价格走量的行为,很快引起了连锁反应,关于智能音箱风口的讨论甚嚣尘上,由亚马逊带起的这阵风终于刮到了国内。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的总销量达到920万,同比增长278%。
“当设备的量刚起来的时候,大家突然意识到芯片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它的必要性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作为最早开始布局AI语音芯片的云知声,其创始人黄伟谈到最近的芯片热如是说道。
这一轮智能音箱市场的爆发,让不少人看到潜在的AI语音芯片市场机会。
据今年3月外媒Information的报道,亚马逊正在设计定制用于支持智能音箱Echo的AI芯片,当时消息称亚马逊已经拥有449名有芯片专业知识、技能的员工。
无独有偶,刚刚被阿里收购的中天微,也在7月初表示要发布智能语音芯片。
巨头潜在的动作是最重要的市场风向标之一,这个导火索也顺其自然地燃到了AI语音芯片上,探寻其背后的逻辑,也在于AI语音芯片较之于传统通用芯片的优势。
其实最早的通用芯片在语音方面发挥的功效并不大,通常情况下就是将多媒体数字编码器+数字信号模块处理相结合。
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亚马逊的Echo问世,有些半导体厂商瞄准了这块市场,开始推出语音芯片,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联发科。据了解,当时有人推测2016年智能音箱市场将近80%的芯片都是MTK提供的,而这又得益于他们和亚马逊Echo的深度合作。
当智能硬件对语音交互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在端上实现,比如唤醒、数据信号处理。同时考虑安全、网络情况等因素,AI语音芯片出现是必然结果。
相比较语音芯片,AI语音芯片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能够实现算法和终端的完美结合。
Rokid联合创始人王舜德在回答当初为什么会做AI语音芯片的时候,就提到“因为我们知道做产品的痛苦,了解芯片的价钱会带动整个产品,而当时的芯片非常耗电,集成度低。经历过这些痛点,我们就想优化芯片的设计,用上我们前端的算法。”
算法—芯片—硬件:商业化落地的必然
仔细梳理一下现在几大主流AI创企做AI语音芯片的思路,大多数还是选择和有经验的芯片公司深度合作。
比如出门问问和Rokid就宣布自己的芯片是基于杭州国芯科技芯片深度定制,其中Rokid的KAMINO18基于40nm工艺的国芯GX8010制造,GX8010是国芯去年发布的主打AI交互的NPU芯片,该芯片专为物联网应用设计,具备低功耗、可离线、可移动的优势。思必驰在宣布打造芯片的时候,也提到他们会和某芯片巨头在AI芯片方面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芯片公司提供低功耗、集成度低的设计架构,AI语音技术公司则会在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语音交互SDK以及语音降噪、唤醒、识别理解上做功夫,将自有的AI语音交互技术集成到其中。
为什么算法技术落地,要从芯片以后后续的硬件开始,个中缘由离不开我国的软硬件环境。
华为的轮值CEO徐直军在2018年软博会上曾提到:“国内客户尤其不接受软件收费,导致国内软件产品型企业无法形成商业模式。”
大家接受的软件销售模式就是类似于硬件的模式,国内就认为硬件很值钱,软件不值钱,认为它的成本低。
所以在国内如果要实现业务和商业快速增长,规模化的爆发,只做算法、软件是非常困难的。最新的技术、方案,包括产品通过硬件载体的方式更有可能实现规模化的增长和复制。
所以,AI公司的算法集成到芯片公司的语音芯片中,可以说是一个省力又讨好的合作,而AI语音芯片伴随着各种智能硬件热度上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刨除这些技术因素,讲好芯片的故事,也有助于AI企业获得融资,有更多的资本施展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当下的时间节点:做芯片既是技术实力的表现,也是民族情怀的象征体。
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AI语音芯片走向崛起爆发期,实属意料之中。
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些跟风者想在浮躁的市场里作个“网红”,蹭一波AI语音芯片的热度,不过做芯片不是做肥皂,规模化的产业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还有商业落地能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
12下一页>(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