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共同打造的6G技术赋能机器人实训外场,已在昌平信息港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实训外场”致力于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测试环境,模拟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复杂工况、多变条件及长时间连续运行等严苛要求,全面检验6G技术支撑未来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性能和可靠性,为6G技术赋能机器人产业提供重要的试验验证平台及产业创新孵化器。
目前,该外场基于6G无线云平台和服务化网络架构,使用现网频段和终端,通过边缘部署服务化平台和AI算力资源,联合乐聚完成了机器人超远距离、高精度操控与实时自然语言人机对话功能,标志着6G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为未来6G赋能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储备。
一是实现远程高精度操控。研发团队基于信息港外场部署的6G技术5G化试验网络,成功实现超远距离、毫秒级响应的机器人高精度实时操控。该外场充分发挥了移动通信网络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利用边缘部署服务化平台的开放优势,将机器人大脑下沉至边缘基站平台,使机器人即使在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中,仍能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并可确保操作指令的稳定传输与精准执行,为未来远程手术、危险环境作业、大规模协同机器人等场景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是可实时自然语言人机对话。项目团队成功将先进的AI大模型部署在边缘基站侧,显著降低机器人小脑算力资源需求,在实训外场中实现了机器人与操作者之间的实时自然语言交互对话。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能力和边缘融合AI能力,保障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等环节的极速响应,显著提升了人机协作的效率和自然度。
6G技术赋能机器人实训外场不仅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更是一个开放的产业创新孵化器。该外场将持续对外开放,协同产学研用各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6G+机器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应急救援、医疗健康、元宇宙交互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速6G关键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进程,助力我国在全球6G技术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