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5观察:量子与AI交融,打开未来世界想象空间

8月1日消息(南山)量子与AI(人工智能),两大新兴技术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以及主流大国科技竞争的核心技术。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评价,2024年我国“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那么,量子与AI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量子大观注意到,日前举办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不仅有多家知名量子科技公司参展,发布了多个量子新成果,还有系列活动举办,基于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AI正在改变社会;量子科技则拥抱AI、赋能AI、融合AI,即将改变未来。

方向:业界布局量子计算赋能AI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海量的算力资源支撑,而量子计算作为最新的计算技术,能够以 0/1 叠加态进行并行运算,在理论上具备远超经典计算机的指数级的强大计算能力,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助力。“量超融合”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WAIC 2025举行的系列思辨会上,围绕“量子计算能否为AI赋能”、“量子计算如何应用于AI”等量子话题展开了辩论。据量子大观了解,专家们在活动上就一些观点达成了共识:量子计算适合解决人工智能的部分问题,在特定问题上,量子算法将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量子的高安全特性,可为AI训练数据和模型参数提供保障;量子计算产业存在一定炒作,科研界、产业界、投资界都应保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一言以概之:量子计算可用于AI;量子算力是算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计算还在发展初期。

从各家量子科技企业的展出也能看出端倪。例如华翊量子系统披露其“三阶段发展路线”——早期演示、初步实用、通用容错,从100比特到500比特,再到远期的百万比特目标,明确了量子计算赋能AI的具体路径。国盾量子现场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公司参与建设的巢湖明月-合肥量超融合计算中心。

今年完成多次融资、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玻色量子,则展示了1000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真机模型。这是目前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唯一可长时间稳定运行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可在AI等领域展开实用化应用,吸引了业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玻色量子负责人认为,通用量子计算机实现起来的确比较困难,专用量子计算机大概在3到5年可以走出商业化路线。

技术:诺奖获得者与量子的邂逅

WAIC 2025最受瞩目的嘉宾,无疑是2018年图灵奖得主、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辛顿在会上以“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为主题发表演讲,提出了他的担忧: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我们会创造出比人类更智能的AI。但要想关闭这样的AI并不现实,人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训练它永远不伤害人类,要么 “消灭” 它。

辛顿的研究与量子科技发展,在WAIC 2025上美丽邂逅。早在1985年,辛顿和团队基于霍普菲尔德网络思想创建了玻尔兹曼机。资料显示,玻尔兹曼机的隐含层能够自主调整内部状态以降低系统能量,从而完成数据分类和生成任务。作为早期生成模型的代表,它成为深度信念网络的核心组件,并衍生出受限玻尔兹曼机、深度玻尔兹曼机等变体。在量子计算领域,该模型拓展为量子玻尔兹曼机,需要找到适配加速的底层硬件。

玻色量子则巧妙利用了伊辛模型与玻尔兹曼机在数学上的等价性,提出了基于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量子训练方法。以量子采样替代传统的 Gibbs Sampling 方法,解决了经典玻尔兹曼机因高复杂度而无法高效训练的难点。基于量子玻尔兹曼机神经网络,玻色量子已实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算法框架的真机场景验证。

可以说,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使得玻尔兹曼机焕发新生。其概率建模与能量最小化机制与量子系统天然契合,推动着量子生成模型和量子机器学习的前沿探索。辛顿在会上呼吁国际社会研究如何训练高智能AI向善,量子科技无疑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WAIC 2025上还有更多的量子+AI技术创新成果亮相。全球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重磅发布了“五岳量智”量子人工智能平台,平台涵盖量子神经网络的算法设计、参数训练、应用模型三大技术方向,包含底座、引擎和应用三层结构,通过量子计算和AI的深度融合,在减少对训练数据数量依赖的同时,保证了训练效率和模型性能,节省了训练时间、降低了训练成本。

生态:量子科技走向开放

量子科技是面向未来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全球主流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量子科技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研究机构、某一家企业所能够主导。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此前就强调,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是体现人类智慧的创新工作,需要物理学家、电子器件专家、计算机专家共同努力。

量子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繁荣的生态支撑。在WAIC上,量子大观看到了可喜的进展: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展开了醒目的行动。“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重点骨干央企,坚持把发展量子科技作为驱动未来技术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在移动云AI+量子论坛上如是说。

除了“AI赋能量子计算、量子计算驱动AI”的技术创新双轮发展格局,中国移动一方面加快推进量子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的落地,在生物医药、金融风控、能源优化、6G网络等领域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另一方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量子算力资源和算法验证环境,打造广泛联动的科研与产业协作生态。

中国移动依托多技术路线融合企业级量子实验室“混沌宙元”,正式发布量智融合算力开放计划,通过开展算力开放,整合相干光量子、中性原子、离子阱等多元量子算力,以及通算、智算、超算等算力资源,依托量子计算科学网门户实现一键调用,让算力触手可及。此外推动能力赋能、开展标准共建,制定量子计算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规则。

中国移动已投资了玻色量子、华翊量子、信通量子、国科量子等企业。上述企业代表均参与了发布仪式,为量子生态走向繁荣添砖加瓦。

在量子大观看来,量子科技经过几年的酝酿,已经走进产业、公众、资本的视野,并在WAIC上实现了“破圈”,吸引了产业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度。与AI的融合,为量子应用落地和行业拓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对计算能力边界的重新定义,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打开世界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8-01
WAIC 2025观察:量子与AI交融,打开未来世界想象空间
WAIC 2025观察:量子与AI交融,打开未来世界想象空间,C114讯 8月1日消息(南山)量子与AI(人工智能),两大新兴技术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已成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