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曲振斌:AI产业呈现“极化效应+普惠效应”发展趋势

7月30日消息(岳明)本周,由中国信通院承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智塑全球产业新秩序”论坛顺利召开。论坛聚焦大模型技术演进与垂类领域的应用创新,探讨其在宏观发展和垂直领域的变革影响,搭建国际化思想交流平台,全面展示大模型产业的最新进展及对各行业的变革力量。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师曲振斌在期间发表了题为《大模型产业思考与实践》的演讲,不仅就全球市场基础大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AI技术的长远发展趋势进行了极具参考意义的前瞻洞察分享。

曲振斌指出,当前全球大模型发展尤其是基础模型的发展,主要聚焦在中美两国市场,两国之间的基础模型性能差距正加速缩小。另外,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性能差异也在大幅缩小。

“未来AI大模型产业发展趋势表现为两个关键词,一是极化效应,二是普惠效应。”他谈到,在极化效应方面,AI大模型是技术密集、数据密集、算力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在普惠效应方面,Al大模型是第25种通用目的技术,Al应用正走向千行百业、于家万户。

在AI大模型研发方面,AI板块的初创企业正逐渐被大厂收归吸纳,美国市场已呈现出“3+2”格局,也即“3”——微软+Open AI、AWS+Anthropic、谷歌+“2”——Meta、xAI;中国市场目前则呈现出“3+X”格局,也即“3”——阿里、DeepSeek、字节+“X”——百度、月之暗面、智谱、百川、昆仑万维、MiniMax等。

在AI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在美国市场万卡仅为入门槛,十万卡才是第一梯队新门槛,星际之门投入5000亿美元,Meta等联合投入320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有万卡乃至十万卡集群建设能力的在2-3家企业,2024年大型科技公司在AI算力等领域投资预计超400亿美元。

在AI人才供给方面,美国市场的人才主要来自斯坦福、MIT、CMU、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大学,占比80%,华人占比高;中国市场人才主要来自清华、北大、浙大、交大、中科大等大学,占比约80%,分布上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浙江等。

在AI应用方面,曲振斌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普惠拐点时刻”:大模型的性能越来越好,同时单P算力价格在不断下降,但是,距离大模型成为像电力或者网络那样改变所有事物的技术,则尚待时日——归根结底,GPU的性价比与ROI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过去几年的业务实践,阿里云发现大模型落地产业有四个关键领域“最容易取得成功”,分别是:体验升级、新品创造、业务增效、AI For Science。

以“体验升级”为例,阿里云作为去年奥运会的技术合作伙伴,通过AI技术的应用,使过去电影制作当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10个小时以上甚至数天/周)才能实现的“子弹时刻”,利用领先算法+云上算力,360度无死角视频合成仅需5秒,从而满足了直播回放的时效需求,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同时,不少专家认为AI For Science将成为未来可以改变世界的一项领域,这代表着研发范式的跃迁和创新效率的变革。曲振斌介绍,阿里云2023年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了中国高校最大的异构智算集群,通过这一云上科研智算平台,目前复旦大学在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已接连实现了突破。

“通义Qwen长期占据全球最强科研大模型榜首,基于通义Qwen开发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经超过14万个,远超LLama。”曲振斌表示,“现在全球通义Qwen大模型下载量达到了2亿,全世界每4次的开源模型下载,有1个就是通义Q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30
阿里云曲振斌:AI产业呈现“极化效应+普惠效应”发展趋势
阿里云曲振斌:AI产业呈现“极化效应+普惠效应”发展趋势,C114讯 7月30日消息(岳明)本周,由中国信通院承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智塑全球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