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出海就出局”已然成为很多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被动出海”到“主动破局”,中国企业出海之路的广阔图景正徐徐展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广阔市场之外,层出涌现的文化差异、本土竞争、社会责任等问题,复杂多元、动荡与变革交织的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全球贸易,也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带来了新的命题和挑战。
为了持续助力中国企业精准把握发展方向,提升出海“软实力”提供指引。2月13日,一场以“开年第一问:信心与责任出海”为主题的国际化研讨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办,这也是中欧乙巳蛇年举办的首场重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信出版集团、联想集团联合主办。会议吸引了近200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嘉宾、中欧校友代表以及媒体参与,由财经作家、《出海:联想全球化20年实战方法论》(下文简称《出海》)作者刘利平担任主持。
活动现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发表开场致辞。她代表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指出,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速,从传统“老三样”到“新三样”,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面貌。中国企业不仅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在不断探索跨越国界的创新与突破。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近3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成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东盟、拉美、非洲和中东等地区,也凭借着丰富的资源与年轻的人口结构,成为了中国企业追逐的新热土。
然而,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的国际形势、市场开拓、公司治理等难题层出不穷。出海已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如何把握出海带来的机遇并从容应对挑战,将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汪泓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将持续打造高水准交流平台,携手更多高质量合作伙伴,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迈向全球化的新高度贡献更多力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致开场辞
当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化遭遇历史性逆流,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举措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围绕“为什么全球化是人间正道?”展开主题演讲。许定波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对“全球化是人间正道”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应当对全球化抱有信心,保持长期乐观的态度。他指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长期维持在30%左右,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了1万亿美元,达到33万亿美元,是全球贸易的最高纪录。这表明全球经济的风险虽有增加,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任何国家躲在贸易保护的“bubble”(气泡)里都不可能维持长期繁荣和持久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全球化对人类社会有诸多积极影响。无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来看,贸易对交易双方都有好处。中国从2017年到2022年出口总额仍在增长,2024年打破贸易历史最高记录。许定波表示,这一数据表明了中国的出口展现出较强的动能与活力,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尽管“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许定波表示,中国企业要对未来长期保有信心,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发表主题演讲
自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按下加速键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如何融入海外市场、真正在当地落地生根的挑战。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以“出海十策:重塑中企出海‘软实力’”为主题分享了从企业一线调研中总结的出海实战方法论。秦朔表示,过去两年在筹备《出海》专著的过程中,深刻感到出海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在新一轮出海浪潮中,真正问题不是中国企业的硬实力,而是如何在各地扎根。
他指出,中国未来重大的战略机遇就是出海,中国能力的全球化是重要机遇,但如何让本地化开花结果,需要划个问号。对此,秦朔团队在撰写《出海》过程中提炼了“出海十策”,包括清晰的战略规划、恰当的进入方式、治理和规范化的平衡、文化适应性、产品质量和本地化创新、强大的IT和业务转型(Business Transformation)一体化、全球供应链思维、全球本地化和本地全球化协同、合规体系建设以及ESG的重视。
秦朔认为,中国企业接下来的全球化,走得好不仅可以造福全世界消费者、本地供应链,同时可以超越自己。他进一步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从卷赢的思想转变为共赢的思想,要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方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做主题分享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建设,与跨文化管理的艺术。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的人才管理与文化融合”的主题,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原中储粮总经理、中粮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中粮国际CEO迟京涛结合自身管理实战经验进行了分享,强调了人才管理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他指出,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人才、高管、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有关的。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要配好全球的高管团队,应当建立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的高管团队。同时,还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构建好全球的人才培养体系。
迟京涛在演讲中从尊重文化差异、组织结构、高管团队等维度分析了中粮出海过程的文化融合之路,他表示这与《出海》提出联想集团所锻造的“合金文化”不谋而合。迟京涛还特别强调企业一定要把优秀的员工派驻海外,而且要把派驻和国际化的招聘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他指出跨文化管理是在“走出去”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文化没有好坏只有不同,要根据不同的文化适应不同的管理。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迟京涛做主题分享
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既是对外经济合作、实现开放共赢的市场主体,也是中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生动载体。在以“新出海时代:让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国”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吴晨,携手许定波、秦朔、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中欧校友乔健(中欧EMBA2004),及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客户官、中欧校友周晓农(中欧EMBA2009)展开深入讨论。他们认为,在新的国际局势下,中国企业还是要对全球化抱有信心,在出海的过程中充分撬动中国制造等优势,以负责任的企业运营,讲好企业自身的全球化叙事,赢得当地市场的信任。
乔健表示,联想在收购IBM PC业务后,世界经济恰好处于全球化发展最快速的时期。“我们在此期间积累了全球化企业核心能力,打造了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体系、全球市场营销体系,在全球践行ESG实践等,这些积累也让联想在遇到逆风时,更有信心去应对外部挑战,并在不确定性中捕获机遇。”她在分享中提及联想近期在沙特举行了新制造基地的奠基仪式,此举不仅将增强联想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还能帮助当地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谈及中国品牌如何赢得海外市场的信任,周晓农表示,益普索长期跟踪调研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从调研数据中发现,中国品牌在海外信任度最主要的驱动力,原来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供应链能力等硬性条件。在过去几年中,企业是否是一个好的雇主,是否对当地社区负责任,是否保护隐私,是否对当地经济带来贡献等与ESG相关软实力对品牌信任指数驱动率越来越高。
秦朔从“软实力”角度补充道,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如何赢得所到之地的信任、在当地长治久安,是当下出海企业要努力提升的软实力。
许定波指出,中国企业的能力提升是新一轮“走出去”的重要动力和底气。如果出海企业可以把中国制造的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发挥出来,并加强企业人才管理能力,“走出去”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
吴晨总结道,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的规模,中国在追赶过程当中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和积累的能力等。希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平衡竞争和合作,加入到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中。
圆桌对话:“新出海时代:让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国”
当前,出海已然成为众多中国企业持续发展中难而正确的选择。此次国际化研讨会以“开年第一问”为号角,吹响了新一年出海竞速的序曲。与此同时,中信出版集团近期推出的全新力作《出海》,其有声书也已上线喜马拉雅平台。该著作由秦朔编著,刘利平撰写,许定波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该书以第三方视角完整复盘联想集团20年全球化方法论,借鉴商学院授课逻辑,采用创新的模块化写作方式,从战略、文化、产品、供应链、ESG等十大维度提炼“出海十策”,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一本“口袋商学院”。
期待在2025年,在出海先行者企业的经验带领下,有更多中国企业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出海,共同开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崭新篇章,让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国。
- 中企深度出海“必修课”:信心博弈与责任锻造
- “开年第一问:信心与责任出海”国际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 美媒名记指责苹果陷入创新瓶颈:AI、AR与自动驾驶全面落后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元,多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 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发布,马蜂窝助力贵州开启智慧文旅新篇章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以“技术为根、实战为魂”,助力高校,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 余承东2025年全员信:通过海量鸿蒙设备,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
- 速通 NVIDIA 专业显卡:专业显卡有哪些优势?适合什么场景?
- 马蜂窝跨年出行预测:仪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烟花”带动目的地热度上涨
- 30亿元!比亚迪捐资兴教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