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短缺冲击 日产Leaf被迫减产

稀土短缺冲击 日产Leaf被迫减产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新的供应链挑战。近日,日产汽车宣布削减新款Leaf电动汽车的产量计划,这一决策直接源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导致的零部件供应短缺。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稀土资源在现代工业中的战略地位,也暴露出全球汽车产业链在关键材料供应上的脆弱性。

**稀土短缺波及电动汽车生产**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磁性和电化学特性,成为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池制造的核心材料。钕、镨等稀土永磁材料是高效电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同样依赖稀土催化剂。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约占90%的加工产能),其出口管制政策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具有全局性。

日产此次减产的具体细节虽未公开,但行业数据显示,单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需消耗约2公斤稀土永磁体。中国自2023年起对稀土开采、分离技术实施更严格的出口审查,导致国际采购周期延长、成本上升。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的预警表明,供应链中断已从电动汽车蔓延至传统燃油车领域——现代汽车中EPS转向系统、传感器等30余个部件均需稀土材料。

**跨国车企的连锁反应**

日产并非唯一受冲击的企业。福特因钕铁硼磁体供应延迟,被迫调整Mustang Mach-E生产计划;铃木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机供应商亦面临原材料库存不足问题。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产能规划上:伯恩斯坦研究机构预测,若稀土供应持续紧张,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可能下调5%-8%。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危机暴露出产业链的两大短板:一是过度集中的供应结构。中国以外仅有的稀土分离厂(如澳大利亚Lynas)产能无法满足突发需求;二是技术替代的滞后性。尽管丰田等企业已开发无稀土电机,但商业化进程需3-5年,短期内难解燃眉之急。

**Leaf车型的转型挑战**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的迭代产品,第三代Leaf本被寄予厚望。其跨界设计、75kWh大电池及480公里续航(WLTP标准)瞄准主流市场,但供应链问题打乱了上市节奏。分析师指出,该车型美国起售价若因材料成本突破3万美元,将与特斯拉Model 3形成价格重叠,削弱竞争力。

**行业寻求破局之道**

应对危机,车企正采取多线策略:

1. **供应链多元化**:通用汽车与MP Materials合作开发北美稀土供应链,计划2025年实现永磁体本土化生产;

2. **技术革新**:宝马Neue Klasse平台将采用新型励磁电机,减少30%稀土用量;

3. **政策协调**:欧盟正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拟将稀土自给率从当前9%提升至2030年的20%。

**结语**

日产Leaf减产事件揭示了绿色转型中的资源悖论:电动汽车虽能降低碳排放,但其核心材料供应却受制于地缘政治与资源分布。短期来看,车企需通过库存优化、供应商协同渡过难关;长期而言,构建韧性供应链、加速材料技术创新,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12-18个月,稀土供需能否重新平衡,将直接影响全球电动化进程的速度与格局。

(字数:998)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10
稀土短缺冲击 日产Leaf被迫减产
稀土短缺冲击 日产Leaf被迫减产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新的供应链挑战。近日,日产汽车宣布削减新款Leaf电动汽车的产量计划,这一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