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酒吧品牌合伙人眼中的3大行业变化!

十一以后,到处听见“消费回暖”的声音。

于是我特意跟身边一个连锁酒吧品牌的合伙人C约了一场访谈,他亲亲述了,餐饮酒吧及线下零售的真实现状、演变趋势和机会。

哥们很直接,讲的都是大白话,绝对真实。

我问的比较多,挑了一部分跟大家分享。

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分享~~

enjoy:

酒吧行业的淡旺季与消费习惯

晏涛:酒吧行业的淡旺季有明显区别吗?

C:酒吧行业的销售额和天气温度、消费场景和消费者心态有关系。比如在上海,从进入秋天到冬天之前,从春天到夏天之间是销售旺季,因为这段时间天气适宜外出消费;夏天正当中较差,过年前后最差;另外,过年的时候人们着急回家,还要留钱过年,消费欲望低,同时年底大家奔着回家,排减压力的欲望也小。像我们店在过年期间客流量明显减少,就是很好的例子。

晏涛: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你们整体营收收入有变化吗?

C:整体营收微微上升,但可以忽略不计。从消费结构来看,疫情并未对大众酒吧的消费产生重大改变,消费习惯大方向不变,只是细节调整。以消费者就餐习惯为例,习惯外出就餐的人不会因疫情改变习惯,只是消费金额可能微调。我们酒吧去年和今年的经营数据对比显示,整体消费状态相似,去年可作为小酒吧的标准模型年。

晏涛:现在的消费者更重视性价比了吗?

C:肯定更重视性价比,甚至可以说是追求便宜。现在整体消费的逻辑倾向于在同等金额内获取更多东西,消费者对质量的敏感度不高(不那么在乎质量),尤其非从业者对酒的价格更敏感,比如不常喝酒的人会觉得贵的酒卖不出去。当然茅台等特殊酒除外,因为茅台本身具有宴酒属性、增值属性,而且存在经销商囤货情况,不能单纯以普通酒类看待。

晏涛:那光瓶酒人群的消费习惯有什么变化吗?

C:光瓶酒(没有包装盒,直接以玻璃瓶或塑料瓶等简单包装形式呈现的酒)消费人群中年轻人的变化不大,35 岁以上人群变化明显。因为对于年轻人,25 岁左右刚工作的经济未完全独立,消费受家庭补贴,影响不大;35 岁前晚婚晚育人群消费收入和支配收入相对稳定。

而 35 岁以上人群,如大厂伪中产,以前消费能力强,现在因为裁员,经济压力开始攒钱,降低消费。因为工作不好找,甚至很多人选择加盟创业。像很多大厂出来的人,热衷于加盟成本 50-100 万上下的项目,也反映了这种趋势。

另外,红酒消费趋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高价舶来品到低价日常消费品,以前动不动几百,现在几十块,一百多块750ml很实惠,反映出消费习惯的变化,不再单纯追求高品质,这也从侧面论证了消费习惯的变化趋势(更重性价比)。

酒吧经营中的经济趋势变化

晏涛:从你们酒吧的经营中,有哪些经济趋势变化的发现?

C:经济越不好的时候,我们这类酒吧销量反倒好,因为消费者没钱时更注重性价比。我们酒吧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低价酒水销量就高。但是趋势挺明确的,以前存量市场足够大,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一会,现在好多本来想做自营的餐饮品牌,今年都开始放加盟,有一部分人的心态已经崩了,没啥长期主义;还有一部分人,现在想的是能割尽可能的割。

而且市场上热钱也快走完了,互联网的VC停了两年,VC已经开始进到实体来了。整个趋势,一部分人是在往实体走的,但并不是因为经济不好,而是因为互联网的成本太高了。

晏涛:你觉得线下生意和互联网生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C:线下生意更慢,不可看见的部分更多;线上全是数据,更好找问题出在哪。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有家店销量就特低,看不出来原因,后来发现在12点后店员偷偷不卖调酒了,我们问到的时候店员会说最近点调酒的人少,可能因为不好喝,口味有变化,结果我们去研究新调酒产品,拉数据还是那么低,最后去店里才发现,12点后就不卖了,因为员工觉得麻烦。

线下有一个很重要的点,练的是基本功,是你从头到尾的掌控能力。我当时刚管线下的时候很难受,就觉得我是一个大脑,但是我瘫痪了,各种用不上力。在线上的时候几个人抓到一个办公室里,很快就能把工作做完;线下不一样,东西改完后一周没有成效,数据回收不回来,所以我也磨了挺长时间。

另外,直播是一种恶劣的流量分配机制。头部主播占据大部分成交额,品牌投放费用,高但实际效果不如线下。比如一些品牌投大主播看似流水高,但对比线下投入产出比并不划算。

线下生意逻辑更理性,定价系统复杂,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线下是保证有 70% 或者 65% 左右的毛利,就能活下来;然后基于稳定和健康的现金流,慢慢滚。

线下还有一个容载率的问题。做互联网ROI是能算出来的,但是线下店不一样,线下店有可能你的店铺开出来就赚钱,别人开就是亏。互联网开店,前3个月起不来就关店,但线下还有止损成本,各种各样的成本,所以线下还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趋势。

我觉得目前线下整个趋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只有当热钱进来的时候,会把一些区域炒得特别高。比如上海的安福路,它是一个标准的网红街,这类位置特别像当年互联网的流量位,在那的品牌没有几个是完完全全真的能承租(金)的,更多的还是把它定义成广告位,店铺换手率大概在2年。

晏涛:你觉得酒吧开几十家连锁店的难点是什么?

C:太复杂了,酒吧开连锁店比预想困难很多。因为酒吧没有核心产品,消费逻辑偏向社交,依赖老板和氛围,很难标准化。比如顾客选择酒吧往往会看和老板熟不熟,这样产品就变成熟人和氛围了,缺乏大单品。我们尝试开连锁店的时候发现,管理细节和同步内容多,需要老板或营运经理高度关注。对于操盘手来讲,在线上卖的不是商品,而是是一行一行的数据。但是线下不一样,线下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下行周期里,小酒吧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高的,因为它的熟客和成瘾性决定了客群的粘度是OK的。但酒吧的天花板也比较明显,它的波动会受天气和大家的情绪影响,而不太受所谓的价格影响。

餐饮行业商业模式变化

晏涛: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C:单多品牌模式在转变。以前模式相对固定,一些手握多品牌的企业因为产品线覆盖的人群类似,他们不再做多品牌,也想单一品牌去打深度了。

而一些单品牌模式企业会拓展多品牌,多条线,做宽度广度。

这是从业者本身的焦虑,当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市场的时候,传统套路不好用了。在细节上,这些从业者也开始做一些分化和优化,现在已经不是躺着赚钱的时代了。

大家都在想办法去变化,增加营收,让自己变得更确定性。不过,这个焦虑话还没有真正影响到基准线。估计两年之后会影响到整个拿店的逻辑。因为现在不止品牌焦虑,商场也焦虑,所以他们面临同样问题。

晏涛:你觉得这些企业在营销上,他们的需求和趋势是什么呢?

C:随着抖音大众点评那些优惠券,包括一些基础优惠打法,逐渐都在失效。现在大多数人通过降价来获客,而不是传统的去投品牌。

以前投品牌,买单的是加盟商,加盟商不断增加,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但现在大家更在意的是,通过什么手段更有效率地把优惠打到合适的人群上,精准的降价把券种、优惠形式更精细化地调整,缩减非转化类型的流量投放。

私域建立关系、互动或者关怀,这些运营动作非常少。品牌投放已经是一个时间周期非常长的事,很多品牌等不了。现在是,我要当天成单转化能多少?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私域价格的调控比重越来越大,活动比例在降级。

企业往往第一个被裁的就是品牌部。以前品牌只管花钱,它的预算取决于行业上限,比谁把钱花出去的效率更高。而渠道有自己一部分利润,预算花在能扩渠道、增加销量的部分。

但今年开始,品牌押着渠道一块谈商务。因为品牌本身的钱受限了,又需要交差。以前品牌做一个活动花 200 万,给老板交PPT里 20 个网红打卡就已经不错了,但现在老板会问,品牌是怎么为公司业务赋能?老板问你要结果,肯定拿渠道结果最简单的。

所以,大家都很焦虑,只有消费者今年不焦虑了。

晏涛:现在大家是不是最关注怎么带来结果?

C:当下是一个短线思维跟长线思维的博弈。如果硬要把营运变成一个投ROI 的团队,那这个品牌已经放弃了品牌势能。如果大家都去发券,难道你又要扎到ROI更低的赛道里吗?所以,能看清楚这一点还能坚持的,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前提是它的家底足够,能扛得住。

还有一个,取决于对于未来的判断。到底是1年、2年,还是3年、5年。比如某灯具品牌,市占率70-80%,他们现在也非常焦虑,希望做一些转型。只不过每个人选择转的型路线不一样。

稍有家底的品牌还在于去VC化。过去他们会通过VC控股业务关联集团。但现在VC专业性已经所剩无几。

大品牌有余钱,也有耐心去做转型,他们感受到了危机,但不致命;小品牌要熬过冬天,但跟他们说坚持品牌投入是没人听的,这个投入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死了。最难受的是不上不下的品牌。

零售与品牌发展方向

晏涛:你怎么看下一波的零售和品牌的方向、发展、模式?

C:未来零售和品牌发展方向,一定是越小越垂直越好做。

经济好的时候,房租不是成本,是一个获客的手段,但随着经济的变化,转化率越来越低的时候,房租会变成非常重的压力,导致整个动作变形。所以小店一定会越来越吃香。

至于未来,消费细分一定是核心命题,当然获客成本会逐渐上升。用户对于消费的核心诉求就是体验,包括减少线上线下的溢价差。

最健康的方式是,线上线下差价不是特别大,线下溢价买体验,比如导购引导、试穿体验、即时带走等等。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应该是上下线上结合的,而不是哪里成本低就打低价获得流量,这样就把品牌心智全打没了。

晏涛:你怎么理解用户资产、顾客资产?我们谈用户资产是有几个维度,第一个是说这个用户在你这有复购的老用户;第二个就是他的消费数据、基本信息数据,我们能抓到;第三个是他愿意去帮你去做传播。

C:这些都是产品的一部分。如果你用得好,它就是你的资产;如果用得不好,它就是泡沫。用户数据和用户资产,核心本质是掌握这些数据的人,能不能提纯出来需求反哺产品?最难的是操盘手通过数据得到结论。

传统的用户资产是通过大数据来推出来的,它是漏斗模型。互联网逻辑是只要把模型打磨出来,再灌大量的流量,一定能筛选出来一家企业。

但在线下店是千人千面,数据没有办法快速灌到更多的池子里。不是这个店在这个商场里开出来,模式成立,就可以复制到100个商场,但凡人群稍微改变一点点,模型就要改变。除非是以产品作为核心驱动的。

线下谁也干不出谁,而且都有自己的客群,细分的比例挺明确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会有大量的横亘在其中的品牌,通过把自己的毛利率压到别人很难受的空间,去保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这就是它的竞争力。

但最终,用户资产怎么跟产品结合,是一个很深的命题。用户和品牌只能是互相成就。

跟他聊完,我有一种强烈感受:

线下永远有机会,没那么乐观,也不必太悲观,专注当下,把自己做好!

/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11-05
一位酒吧品牌合伙人眼中的3大行业变化!
一位酒吧品牌合伙人眼中的3大行业变化!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