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举行。10月12日上午,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出席大会主论坛,并发表题为《共创AI+新时代 共赢数智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杨杰表示,信息技术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十多年前,“互联网+”蓬勃兴起,推动互联网深度融入我们工作、学习、娱乐、社交、购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前,我国5G正式商用,我们在当年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5G+”计划的重点举措,携手推动5G+4G协同发展、5G+AICDE融合创新、5G+Ecology生态共建、5G+X应用延展,加速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在广大产业伙伴的支持帮助下,中国移动“5G+”计划结出累累硕果,推动我国5G在网络建设、技术研发、融合应用、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实现全面领先,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名片”,为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今,5G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我们携手推动5G网络“上珠峰、下矿井、登海岛、达边疆”,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5G网络,部署了品质优良、安全可信的5G专网,实现了通感一体、超前智能的5G-A网络商用,目前5G基站超230万个,5G-A商用城市超330个。5G网络支撑起海量数据和大规模连接需求,让全社会的信息流动更加顺畅、更加高效,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更加紧密,经济社会发展的网络底座更加健壮。
5G应用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我们携手推动5G应用“进工厂、入海港、到田间、助抗疫”,5G消息、5G新通话等特色业务全面推广,5G全连接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应用遍地开花,目前5G套餐用户超7.8亿户、5G+行业应用案例超4万个。5G应用加速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有力带动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据测算,5G直接带动我国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
5G生态已经成为开放合作共赢的新标杆。我们携手推动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取得了一批硬核科技成果,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G专利数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自主攻坚“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主导制定全球首个6G国际标准等等。我们发挥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组织引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超160家,各类产业链合作伙伴超30万家,构筑起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产业合作生态,带动全产业链实现群体突破、跨越发展、韧性提升。
杨杰指出,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算力、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在高质量数据、高性能算力、高水平算法的共同作用下,AI加速突破应用,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将有力推动融合创新、产业体系、企业运营、信息消费不断跃升,引领经济社会从“互联网+”“5G+”迈向“AI+”,进入AI+新时代。
第一,“AI+”推动融合创新实现跃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全环节,推动“三个融合创新”加速突破。
一是促进信息能量融合创新加速突破。信息和能量作为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条主线,正进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期。一方面,AI快速创新迭代,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数倍性能提升,推动人类生成运用信息的水平达到新高度;AI广泛应用普及,智算规模快速增长,引发绿色能源变革演进,推动人类获取利用能量的水平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将加速经济社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在AI时代浪潮下,催生出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融合、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深度协同的新型社会形态,成为信息文明向纵深演进的重要标志。
二是促进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加速突破。“AI for Science”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通过发挥AI在融合创新中的“元技术”作用,能够在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等三大传统科研范式之外,形成突破人类认知极限的“第四范式”,大幅提升对未知领域的洞察能力和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加速未来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进程,推动新兴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
三是促进数实融合创新加速突破。“AI+DICT”成为信息服务的新形态,深度嵌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加速形成“模型即服务”等新生产平台、“数字孪生”等新生产模式,充分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第二,“AI+”推动产业体系实现跃升,重塑数智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AI+”将进一步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互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加快产业“裂变”。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突破式发展,开辟低空经济、智算服务、视联网、车路云一体化、量子信息等一批百亿级、千亿级收入规模的产业新赛道。
二是加快创新“聚变”。新兴技术加速跨行业、跨领域的有机融合与集成创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运动智能的深度集成应用,加快推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业态走向现实。
三是加快经济“智变”。AI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由“数据+算力+算法”驱动、进行智能化决策和运行的“智能经济”正加速形成,数字经济进入以“智变”推动“质变”的发展新阶段。
第三,“AI+”推动企业运营实现跃升,重塑企业价值创造模式。“AI+”促进企业生产要素、劳动工具、组织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模式。
一是数字资产逐步兴起,AI大模型将加快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的数据沉淀和知识转化,促进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价值显性化,形成新的资产价值评估体系。
二是AI生产工具全面普及,AI将从分担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向完成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任务拓展,企业内部更擅长使用AI的人将会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人与AI深度协同成为新的工作模式,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AI原生企业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在企业文化、战略规划、产品开发等方面全面融入AI,打造具有超高人才密度、深度契合AI大模型技术特征的组织体系,推动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自动化的运营流程、个性化的客户体验、持续的技术创新、高效的价值转化,不断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AI+”推动信息消费实现跃升,重塑数智生活服务模式。“AI+”将深度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更好满足、引领、创造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信息消费需求。
一方面,AI智能体成为信息服务新入口。AI智能体通过汇聚社会全量知识,提供面向各类场景、能够解决复杂任务的专家级、个性化服务,成为帮助人们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的“生活助理”“工作秘书”“情感伴侣”,未来AI智能体数量将超过全球人口总和。
另一方面,“超级创作者”成为数智生活新风向。AI推动人机交互方式向自然语言交互转变,实现内容创作、生活服务的高效化、精准化,“一语成文”“一语成歌”“一语成片”等新型服务日益丰富,更多人将有机会成为“小说家”“作曲家”“剧作家”,带来全新的数智生活体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5G+”棋至中盘,“AI+”加速到来。杨杰表示,中国移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广大合作伙伴一道,大力实施“AI+”行动计划,聚力推动“AI+”设施升级、“AI+”场景应用、“AI+”科技创新、“AI+”生态共建,充分释放AI在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上的规模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聚力推动“AI+”设施升级,筑牢数智服务基础底座。围绕“连接+算力+能力”,以算网大脑强化算力网络各类资源的一体化协同调度,提升通算、智算、边缘算力的互联效力,加速智算成网,构建泛在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
打造超万卡智算集群。加快“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多个超万卡智算集群,布局更大规模的智算集群建设,推动边缘节点升级,实现中心大集群、边缘广分布、中训边推、训推一体,为AI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底座。
沉淀数万亿Tokens行业数据集。丰富行业数据集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强化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供给。持续推进数联网优化迭代,加快在更多场景实现规模落地,服务构建国家级、行业级数据基础设施。
训练万亿参数AI大模型。推广“九天”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服务,积极推进更大参数体量、更强推理能力的模型训练。做强工业、能源、交通、教育等30款自研行业大模型能力,助力各行各业智改数转网联。
第二,聚力推动“AI+”场景应用,提高数智服务供给水平。充分发挥场景创新的牵引作用,全力打造AI+标杆项目,推动AI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让AI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
围绕产业焕新打造智能经济。构建涵盖智能算力、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行业大模型、产品应用的AI+DICT服务体系,聚焦制造、农业、物流、交通、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围绕民生改善打造智能生活。推动AI赋能全量产品和服务,强化AI智能体、比特数智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应用突破,加快办公娱乐、智慧家居、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场景创新,推动AI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类场景、各个方面,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围绕治理现代化打造智能社会。全面升级“AI+”城市超脑平台,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项目融云、融网、融算、融智、融安全,推动AI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区服务等细分场景延伸应用,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三,聚力推动“AI+”科技创新,增强数智服务发展动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探索AI+科研范式落地,推动原创技术创出来、关键技术攻出来、创新成果用起来、产业链链长带起来。
打造AI科创高地。围绕隐私计算、AI数据湖等方向,攻关提升数据的“采、存、算、治”效能。推动超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平台、智算超节点、异构混训、AI原生存储等关键技术成熟,打造规模领先、技术先进、训练高效的AI智算集群。布局原生多模态大模型、自适应多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培育一批AI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提升AI科创效能。推进低代码开发平台、工控设备自动化编程软件、工程设计助手、数字孪生体等创新工具应用,融合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和跨领域数据知识,促进科研效能升档提速。
培育AI战新产业。顺应AI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创新趋势,依托AI+加速培育低空经济、大数据、视联网、车路云一体化、沉浸式内容等战新产业,面向量子科技、空天地一体等前沿领域布局数智服务新业态。
第四,聚力推动“AI+”生态共建,营造数智服务良好环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完善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携手做大“AI+”生态圈。
打造联合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用“联创+”合作,依托创新联合体、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载体,开展跨产业、跨领域的联合研发和模型创新,突破AI融通发展瓶颈。
打造算力供给平台。推进算网大脑规模商用,高效整合自有算力和社会算力,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算力资源,支撑AI全场景应用高效、稳定运行。
打造AI汇聚平台。广泛汇聚算力、模型、数据、工具链等优质创新要素,面向全社会提供模型训推一体化服务和AI应用孵化服务,促进AI产业能级提升。
打造智能体应用平台。实施专项计划,构建覆盖智慧家庭、手机终端、通信办公等多场景的智能体协同体系,推出中国移动AI智能助理“灵犀”,推动智能体服务应用加速普及。
杨杰指出,“AI+”不仅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共创AI+新时代,共赢数智新未来,需要产业各界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面向产业链合作伙伴,杨杰提出四点倡议:
共同推动“AI+”场景创新,在场景创意提出、场景设计开发、场景资源开放、场景应用示范上同向发力,以前瞻性构想和开拓性实践为起点,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
共同做大“AI+”价值效应,基于数据、模型、算法、算力等能力优势,当好智能生态构建者、技术算法驱动者、场景应用汇聚者、基础设施提供者,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变现路径;
共同培育“AI+”创新人才,依托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共同促进“AI+”向善发展,完善AI安全治理体系,推动AI技术普惠应用,促进AI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杨杰表示,AI+深入发展孕育着广阔的空间,中国移动愿与产业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谱写数智服务绚丽华章,开创AI+时代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