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最近,赛力斯可谓双喜临门。
今年1-6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0949辆,348.55%的同比增速,在一众新能源汽车中轻松夺冠。
主攻高端豪华车市场的AITO问界M9,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累计大定超10万辆,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
到了7月2日,赛力斯又发布公告,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包括问界在内的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上述资产的总计收购价,只要25亿元。
自2021年牵手,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堪称天作之合。赛力斯在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冲到了头部位置;而华为车BU,也从0到1,在汽车生态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赢得“大满贯”,跑通了商业模式。
一切向好之时,却被25亿的收购案陡然打断。这桩收购,对于这对CP的未来发展而言,带来了哪些变数和红利?
“地板价”捡漏,赛力斯赢了“面子”和“里子”
眼下,AITO问界风头正旺,在中端、高端市场,接连赢得大满贯。
今年6月,AITO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突破4万,创历史新高。
其中,在高端市场,AITO问界M9 6月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
主攻中大型SUV市场的AITO问界新M7,6月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
高颜都市性能SUV问界新M5上市累计交付破1万辆,6月交付7046辆。
俨然,AITO问界已经从出位的“黑马”,升级为“稳健高增长”的白马。今年Q1,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265.6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母净利润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5亿元。
销量一路飙涨之下,AITO问界品牌价值一路走高。根据第三方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独立评估,赛力斯此次收购的标的资产,在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亿元。
而考虑到6月份AITO问界销量一路猛冲,同比增长372.04%,其当下的品牌资产价值显然超过了5月底的评估价。
对比百亿资产价值,25亿的收购价,相当于打了两三折,赛力斯妥妥捡漏。既赢了品牌的“面子”,也赢了发展的“里子”。
所谓面子,是指赛力斯以两三折的捡漏价,拿回了问界完整的品牌资产。
过去三年,AITO问界深受市场厚爱,陆续站稳中端、高端市场,但一直以来,无论是用户,还是资本市场,都不免存在疑虑,产品来自赛力斯,但商标却归属华为,存在一定的冲突性,资本市场也不免担心赛力斯会不会在为华为做嫁衣。
此番并购之后,赛力斯拿回了问界完整的品牌资产,在问界品牌打造和长期发展上,拥有了更为充分的话语权,产品与商标的市场认知一致对齐,无论是用户还是资本市场,都彻底打消了疑虑,赛力斯价值共识的确定性显著增加。
所谓里子,是指赛力斯拿回品牌资产之后,从华为获得的支持不减反增,而且因为双方关系厘清,减少交叉业务,产业布局的互补属性增强,继续护航AITO问界的长远发展。
眼下,华为的汽车业务分为三大类,包括零部件、HI和智选车模式,三种模式介入的深度逐步递增。
目前,赛力斯汽车是唯一一家与智选车、车BU、华为数字能源,签订全面战略合作的车企。
在一众合作品牌中,问界对应的是智选车模式。今年上半年,华为按月公布智选车模式销量(鸿蒙智行)中,问界一家独占八成左右。可以说,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成功与否,问界就是标杆,两者利益高度一致。
此次收购方案公布之后,华为方面也明确回应,“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在收购方案公布后,双方先后承诺,将继续强化合作关系,而且消费者的终端体验,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双方将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根据银河证券估算,问界品牌依托华为领先的软硬件能力,销量有望延续强势表现,预计2024年问界品牌销量有望达到40万辆,确立国内新能源豪华品牌龙头地位。
综上,经此并购,赛力斯以25亿的地板捡漏价,赢了“面子”,也赢了“里子”。
双赢游戏:理清边界,合作深化
25亿“贱卖”百亿资产的华为,是不是输了?其实,这项收购,也是华为深谋远虑之举。
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同样收益颇丰。
双方启动合作的2021年,华为终端业务受限陷入低谷,公司营收录得近五年来首次下滑。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的汽车业务成为增长新一极,弥补了手机业务停摆带来的增长压力。
而依托于问界的高速增长,也实现了余承东当年定下的三年实现30万年销量的目标——今年1到6月,问界销量超过20万台。
华为财务状况同步大幅改善,去年净利润 870 亿元、同比增长 144.4%。余承东透露,华为车BU今年也能实现扭亏为盈。
如今,随着上述模式持续验证,华为的车企朋友圈持续扩容,除了赛力斯之外,还有三大央企(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地方国企(北汽、上汽、广汽)、四大民企(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以及一些造车新势力。
但一直以来,行业对于华为是否要下场造车,其实并未有共性定论,这种疑虑存在,导致部分车企在和华为合作时,不敢完全放开手脚。
为了打消顾虑,任正非、余承东都多次对外放言,“华为坚决不造车”。
如今,把品牌资产“贱卖”给赛力斯,此前,华为还把智界、享界品牌所属权转至奇瑞、北汽,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彻底退出整车业务,算是兑现了战略承诺,也彻底打消了车企的顾虑,强化了其平台属性和基建定位,才能继续扩大车企朋友圈,做大汽车服务生态。
通过这次交易,华为还拿到了25亿的资金,既能帮助华为解决汽车业务资金问题减少亏损幅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投入到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中,继续提升竞争力。
因此,表面来看,华为似乎在贱卖资产,但其实,华为计在长远。
这场收购之后,华为与赛力斯在合作中边界更为清晰,战略目标也充分对齐——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就在最近,赛力斯与华为刚刚签署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这也是赛力斯和华为在2023年2月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后,再度签署相关协议,彰显了双方继续深化合作的决心。
根据前述协议,在原合作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赛力斯与华为将各施所长,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赛力斯汽车旗下的AITO问界品牌,联合设计、联合营销,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双方共同实现商业成功。
合作不止于AITO问界,赛力斯和华为还将继续强化全产业链合作。
余承东曾多次对外表态,基于长期发展考量,需要引入更多的车企伙伴,“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而作为老朋友的赛力斯也积极支持,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引望(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上述一系列收购、入股等落定之后,双方分列产业链的上下游,交叉部分减少,互补属性继续增强,利益高度一致,合作也将更为顺畅深远。
收购之后,赛力斯出新牌
在对外发声中,赛力斯和华为目标一致,要致力于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言下之意,收购方案落地后,AITO问界的全球化之旅也将提上日程,出海哨子正式吹响。
过去,因为华为遭遇美国制裁等,归属于其旗下的问界品牌在出海上多有制约。
如今品牌归属赛力斯后,这一障碍已经消除。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491万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在出海上更是主力军。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测,预计中国品牌汽车制造商2030年,有望占到全球汽车市场33%的份额。
问界主攻的中高端车领域,中国企业在出海上本来也颇具优势。早在2019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就占到了全球的31%,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分别占比24%、11%和8%,这4个国家的豪华车销量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4%。
天时地利俱在,赛力斯在出海上经验也颇为丰富。
自2005年以来,赛力斯的整车已经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海超过 50 万辆,海外拥有超 1000 家营销服务网点,上述资源和能力,问界出海时都可以复用。
天时地利人和,全球化的增长红利高度可期,一旦AITO问界的出海通道打开,完全有机会可以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赛力斯。
而此番收购的AITO问界综合资产,评估价值已超百亿元,赛力斯抄底捡漏,成功收购华为持有的相关商标权及知识产权,无疑为上市公司资产增添了重要砝码。
品牌资产归属厘清,问界销量保持高增长,全球化增长的通道进一步打开,资本市场对赛力斯的前景看好,过去一年,赛力斯的股价翻倍有余,从去年6月底的不到40元,上涨到如今的80元出头。
目前,多家券商都看好赛力斯前景,给予“推荐”、“买入”评级。
比如,银河证券预计,问界品牌将成为赛力斯营收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带动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提升,预计2024~2026 年问界品牌将分别贡献 1227.61 亿元、1552.27 亿元、2100.39 亿元的营收;带动上市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7 亿元、57.00 亿元、97.15 亿 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70 元、3.78 元、6.43 元。
基于上述数据,上市公司合理每股价值区间为 115.74-120.81 元,因此维持“推荐”评级。
面子有了,里子赢了,哨子响了,这场收购,皆大欢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