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十年前的今天(注:1994年4月20),发生了一件并未引起大众关注却影响极其深远的事件。
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赴美访问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很快,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七十七个成员。
这一天是中国历史值得铭记的里程碑!从此,改革开放的中国踏上了信息互联,实时共享的高速道路,更快、更深地融入到了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亚洲巨龙昂首腾飞。
02
然而一切并不容易。今天的互联网用户享受着种种便利。但这些仍是三十年前那些引领者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逐步努力而达成的。
三十年前,大多数个体还没有计算机,其昂贵的价格对工薪阶层可望不可及。人们的生活形态停留在简朴、直观的状态中,固定电话在普通家庭仍比较稀少(当时装一部电话要花3000元左右,加上每月的费用,并非普通人家所愿承受);计算机完全是电视里才有的东西,大众更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
但是,外在环境的不对称性,并未影响到互联网接入中国后这一领域内在的生长机制和蓬勃发展的动力。
中国改革四十年,真正全方位融入世界正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后来加入世贸两件事发生的。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在于它把分散的、差异化的种种信息在不同的端点连接起来,让思想碰撞和创新变得更具有可能性。它取消了民族、国家乃至地方的区域限制,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扩展了所有人的视野,改变了人的保守、固执的思维弊端,走出了柏拉图所说的「思想洞穴」,以更开放、更包容、更前瞻的目光投入到自身的生活与工作中去。
03
与对人的内在的思维、意识方式的改变相对应的,是互联网的经济模式、信息化产业革新,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等层出不穷的具体现象。它改变了传统的产品价值观、引发了广泛的经济创新,带来了规模巨大的就业机会,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强劲动力。
用电脑芯片的名称来比喻,互联网在中国的三十年发展历程,可谓「奔腾而酷睿」,它如潮涌般迅猛发展,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智慧。
04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国际相比虽然迟到了几天,但它甫一落地,即进入不可遏制的「速度与激情」中。
以Web1.0为特征的20世纪90年代,中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问世,门户时代正式开启。这一时期诞生的互联网均以门户呈现信息的方式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并且大多数企业于世纪之交在美国上市。
与此同时,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应用在中国迅速扩展,可谓一日千里。这一软件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在当时一时无二,无数网虫守在电脑前搜寻潜在的好友,人们喜欢这种隐藏在网络背后的匿名状态,以释放自我的形式与隐形的社会广泛接触。
台湾作家蔡智恒出版了以互联网时代为基调的图书《第一次亲密接触》,一时洛阳纸贵。
05
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雄心勃勃的马云要在网上联通卖家与买家,让生意更好做。这打开了搭建网购平台的大门。同时,雷军建立卓越网(后来被亚马逊收购);随后,当当网成立,立足图书领域开始耕耘。这些平台成为庞大的中国网民进入网购模式的始作俑者,并由此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购物市场。
2000年1月创立的百度打造搜索引擎,一时成为汉语搜索领域的翘楚,雄霸中文互联网搜索领域多年。
06
在中国人刚刚习惯PC互联网的同时,以苹果为排头兵的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革新。
微信、移动支付、网约车、短视频、共享经济……海量应用覆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诞生了以TMD(头条、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移动互联网巨头。
而且随着硬件的升级和算法的日益智能化,又产生了抖音、拼多多这类更贴近客户的移动应用。日益增多、层出不穷的应用有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全面深入切合,成为刺激创新、创造财富神话的新引擎。
诸如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模式,与此关联的直播带货更将传统电商的静态销售方式革新为「动态模式」,一切更直观、更精准、更具有冲击。中国发生的这一切,令世界瞠目结舌。
07
三十年的中国互联网风云,是一段热血激荡、梦想起航的旅程。我们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感受了科技创新带来的震撼与魅力。每一个互联网人,都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我们怀念那些初创的艰辛,感慨那些成长的泪水与欢笑。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灵魂。它让我们学会拥抱变化,勇于挑战,不断追求卓越。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因互联网而更加勇敢,更加坚定。
我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观察者,能够目睹能够亲历这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三十年、不可复制的三十年,幸甚至哉!
当我垂垂老矣,这段经历会成为我向儿孙反复吹嘘的话题……
08
回首往事,一切来得如此快;展望未来,科技世界更有为。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与发展,这一领域在中国大有可为。
过去的三十年,互联网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命题:从离线在在线。
未来的三十年,再加上AI的共同作用力,将实现下一个更加伟大的命题:从在线到在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