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降价、京东云紧随,云计算行业价格战再起?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继去年云服务大规模降价之后,2月29日阿里云再次祭出“史上最大规模降价”的杀招,紧接着京东云连夜发布降价消息,选择了贴脸跟进,其“随便降、比到底”的口号,颇有对垒的意味,直接吹响了新一轮云计算价格战的号角。

事实上,早在2023年5月,阿里云就曾有过一次“史上最大规模降价”,随后腾讯云、京东云、移动云纷纷跟进,直接将这一场价格战推向了高潮。时间再往前推,阿里云在2013年首次降价之后,2014年就连续降价了6次,而在2015-2016年,更是连续降价17次,核心云产品降价幅度,更是一度超过了50%。彼时,面对阿里云的带头降价,其他大厂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几乎无一例外全部卷入其中。

弃旧求新已成必然

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的关键节点,很多云巨头们忽然发现,过去死活不肯放下的方向,现在似乎有了放手的理由,显然云在新时代有更大的使命。作为行业老大哥的阿里云,它显然早已看清了这一点,并再次走到了行业前列。

一方面,阿里云对混合云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其整体标准化的程度。早在2024年一月份,就有媒体传出消息称,阿里云在核心销售业务层面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混合云事业部更名为政企事业部。报道同时称,专有云的销售、服务团队并入政企事业部,成为政企事业部一级部门,目的是提高专有云产品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和服务能力,更好被合作伙伴集成。

不过在去年11月底,新成立公共云、混合云和国际事业部时,专有云相关的业务线就已经被纳入到混合云,所以这次阿里云方面,进一步提升了专有云标准化服务的优先级。事实上,在实践中政企客户,恰恰跟混合云客户有着较高的重叠比例,因此阿里的调整目的很明确,即将不同的私有云、公有云、内部IT资源统筹,整合成客户最终想要的混合云架构,而阿里云则不想参与太多了。

其实,这种指向业务层面的调整早有端倪。比如,蔡英华的离职,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这实际标志着阿里向大B要增长的策略未能奏效。其实,对于阿里云而言,蔡英华离开并非坏事,毕竟阿里当初找他来,就是为了系统学习华为云,在面向政企客户时的系统打法。但事无巨细、高度定制的华为打法,显然并不适合阿里云,阿里云也没有从中构建优势,因而这种优化调整只是早晚的事情。

另一方面,伴随着ChatGPT的爆发,关于云的第三波产业浪潮或许已经到来。过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对云做出了一波预测,提出了三波产业浪潮理论。其中第一波就是互联网企业的云原生化,第二波就是传统企业对云计算的采纳。如今看来,第一波云原生化浪潮,的确带动了云计算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但第二波产业浪潮却进展明显不如人意。

然而,随着ChatGPT的爆发,第三轮的通用人工智能热潮,正在席卷云服务行业,而它代表着通用人工智能的进展,通用意味着其未来的普适性更广,相对的就是定制更少,而这恰恰是云厂商所渴望的目标市场。

不得不做的战略取舍

站在当下来看,随着行业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此次阿里云的降价举措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据IDC 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的份额,尽管仍牢牢占据市场第一,但份额同比下跌5.8个百分点,同时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的华为云、天翼云和移动云的份额,则有所上升。显然,对于阿里云而言,当下的公共云市场仍然竞争激烈。

正如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所说:“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种坚定表态与阿里云早前的摇摆不定,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正如前文所述,早前面对私有云市场可观的规模增长速度,阿里云也有意与华为云、运营商云等,争夺非公有云的市场份额,但现实是阿里云并没有能在这里建立起来优势。

而如今随着国内公有云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重新回到公有云的“优势战场”,对阿里云来说几乎已经成了不得不做的决定了。

一方面,降价可以直接扩大阿里云的客户规模,推动更多的客户上云,增加阿里云的市占率和影响力。从全球来看,中国云计算发展了十多年,但公共云渗透率仍大幅低于欧美成熟市场,阿里云这一轮降价,显然是更希望进一步提升国内公共云市场渗透率。另外,通过降价还可以扩大中小企业的上云规模,将因降价产生的收入损害补回来。

不过,阿里云本次进行的操作,并非单纯以价换量。据相关媒体报道,阿里云降价的核心产品包括新款迭代后的旧款服务器,受使用年限的限制,硬件从出厂那一刻就开始贬值了。同时,部分高频、低毛利的打折产品,也带动了低频高毛利产品的销售,这对于阿里云而言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随着阿里云逐步战略放弃私有云,其对公有云创收的期望更为迫切,于是降价自然就成了不得不做的决策。在早前阿里云发布的2024年Q3业绩报中,阿里云的经调整EBITA实现了同比86%的高增长,阿里云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这是由于我们专注于公共云,而导致的产品结构改善和运营效率提升所致。

在预期高毛利的情况下,阿里云此次全线降价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而更多公有云客户的接入则能够摊薄成本。而对于当下的阿里云来说,相对提升毛利,加速拉动营收增长、扩大规模显然更为紧迫。

价格战并非唯一手段

从整个市场来看,单纯的价格战并非唯一的竞争手段,尤其是价格战背后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数据越来越集中于云端的情况下,云安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单纯的价格战虽然是顺应了行业规律,但倘若对事关云上安全的服务质量问题不闻不问的话,也会影响云服务企业的声誉。根据网上公开资料统计,头部云服务商出现宕机的次数,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次甚至更多,其中身为行业老大哥的AWS,就前后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宕机20余次,持续时间从40秒到两天不等。

例如,2011年8月,亚马逊在北弗吉尼亚州的EC2(弹性计算云)服务发生断网故障,使许多使用亚马逊Web服务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网站和服务临时中断。这个数据中心是亚马逊在欧洲唯一的数据存储地,也就是说,EC2云计算平台客户在事故期间,没有其他数据中心可供临时使用。这次宕机事件使得采用亚马逊EC2云服务平台的多家网站中断达两天之久。

从目前的云实践现状来说,“低价的公有云服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宜,一旦故障发生造成的损失将间接抬高成本”。长远来看,倘若只是单纯降价而不提升云安全的质量,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合同法律风险,对云服务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降价的核心目的除了扩大用户之外,更为重要的目的是推动云客户增加对AI的使用,这才是云厂商降价背后的真正核心。拿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公共云是AI的最佳拍档,云计算并不只是为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还包括网络存储以及配套技术架构的升级迭代。很多企业需要大模型的能力,但是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去做推理训练,但通过使用公共云的资源,让AI能力唾手可得。

但从客户市场的角度来说,当前很多客户仅仅把云当成服务器资源来用,并没有用到云上的很多数据能力、AI能力,也没有让云成为帮助企业业务转型升级的技术武器。降价的思路,具体可以概括为“用的人越多,云网络的资源利用率越高,闲置成本就会越低。”而闲置成本越低,越利于云服务厂商降价,降价会继续提升规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价格战的核心还是在于提升云端资源利用率,增加用户消费频次。倘若达不到这个目的,单纯降价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理的。

写到最后

针对阿里的降价,业内有人将之称作“掀桌子”行动,认为其必然会打乱整个友商2024年的节奏;不过也有人说,阿里的降价看似剑拔弩张、狂悖无道,战斗气息满满,但实际上形式大于实质,如果友商盲目跟进,反而会自乱方寸。

一方面,阿里降价确实狠,不过这种降价对大客户的影响相对有限,因为大客户通常享有更大力度的折扣议价权。虽然阿里对外强调,只要大客户优惠低于活动优惠,就会按照孰低的原则让利给客户,但现实中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另一方面,受限于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可能本次降价受益的客户也会有所限制。具体来看,云服务企业往往是固定业务购买包年套餐,弹性业务则按需购买或者选择包月。本次阿里降价只是包年降价,但是目录价(相当于包月价)没降,所以其实际影响远没有那么大。

另外,为了进一步推动降价策略落地实施,阿里云还在内部推动,弹性计算与存储两大部分完成整合,推动存算一体的融合落地。从长远来看,价格战对外是一种压力,对内则是一种动力,驱动整个公司启动内部变革,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情况既适用于阿里云,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友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3-15
阿里云降价、京东云紧随,云计算行业价格战再起?
阿里云降价、京东云紧随,云计算行业价格战再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