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VRAR星球 Vivi
在21世纪的科技舞台上,AI 和 AR 技术无疑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明星。
如果说 2023 年是“AI+AR”的初试锋芒,那么 2024 年便是其崭露头角,进一步爆发的节点。国际知名商业技术媒体《计算机世界》的专栏作者Mike Elgan表示,AR 的未来将是 AI 。
新年伊始,各大创新企业也在纷纷加快融资步伐,在这股热潮中,雷鸟创新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技术优势,为 AR 领域带来了一记“重磅炸弹”。
3 月 4 日,雷鸟创新获得了新一轮亿元级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华泰紫金、燕创集团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至此,雷鸟创新在过去一年时间内已完成三轮融资。此次融资,也是近半年来,国内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首次对AR整机品牌进行投资。
雷鸟创新相关负责人告诉VRAR星球,本次融资,将用于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研发、量产和市场普及,以及推动AI+AR眼镜生态建设。
在 AI、AR 等赛道上引领着风潮的“国产领袖”雷鸟创新,又将给 AI+AR 赛道带来哪些深远且革命性的变化?
AI赋能,正在为AR时代补齐重要拼图
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诊断, AI 正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 AI 领域的投入,力图在这个科技新浪潮中抢占先机。而在 AI 技术的热潮中,AR 眼镜作为一种新兴的硬件载体,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 AI 技术的融入,更是为 AR 眼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通过 AI 技术,AR 眼镜可以实现更加智能、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例如,通过 AI 算法对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AR 眼镜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加精准的内容和服务。同时, AI 技术还可以提升AR眼镜的功能和性能,如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更精准识别和理解。
从 2023 这一年的发展来看,AI 对于 AR 眼镜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
Snap CEO Evan Spiegel 曾表示,“我认为 AI 将有助于弥合我们的想象力和我们可以在手机或AR眼镜上实际创造的东西之间的差距。”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 CEO 李宏伟更是指出,“AI在未来两年带来的最重要新品是 AR 眼镜。AR 眼镜将赋予 AI 与人类高度一致的感官能力,并使得 AI 真正成为人们的“外脑”,增强人们对视觉信息、音频信息的处理能力。”
2023年以来,已有不少 AR 眼镜厂商都在试水将 AI 功能放到 AR 眼睛中,试图为佩戴眼镜的用户打造一个生活上的智能助手。但整体来看,大部分眼镜厂商的 AI 尝试仍是浅尝辄止。
不过,仍然有部分 AR 厂商做出了更近一步的 AI 摸索。
在「AI + AR」的道路上,雷鸟创新一直步履不停。去年10月,雷鸟创新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消费级真 AR 眼镜雷鸟X2,基于自研大模型可实现辅助对话、百科问答等各项 AI 能力。
与雷鸟X2同时上线的,还有雷鸟自研的大模型中台。这一中台可以使得雷鸟AI能够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快速复用后台的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从而显著提高了整体的运行效率和业务敏捷性。
2个月后,雷鸟 X2 上线了全新的自研大模型语音助手Rayneo AI(Beta版),可实现多轮自然语言对话、行程规划、便捷百科问答、头脑风暴等多项能力。
随后,在今年1月份,雷鸟创新发布了全球首个AI+AR眼镜开发平台“RayNeo AI Studio”。这一平台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一个零代码开发环境,不需要专业的技术门槛,只要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快速生成一个 AI智能体。
据雷鸟创新透露,Q1季度雷鸟创新还将上线首个AR眼镜的 AI智能体商店RayNeo AI Store,让AR眼镜也有自己的“GPT Store”。
RayNeo AI Studio开发界面
雷鸟创新凭借其对AI技术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无疑为 AI+AR 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并跑到领跑:国产AR领袖的逆袭之路
在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AR/VR市场十大洞察》中,其预测2024年中国AR市场出货将增长101.0%,分体式AR出货预计占整体AR市场的87.6%。IDC表示,2024年,AR出货预计将持续高速增长,增速预计达101%。
新的一年,也不断有新的消息传出:华为、科大讯飞等更多厂商会进一步入局AR眼镜市场,以实现市场占位。除此之外,仍有不少初创玩家纷纷入局 AR 眼镜,似乎硬件厂商们都不愿意错过这波机会的风口。
当大家都在挤入这波风口时,雷鸟创新的发展轮廓却变得愈发清晰,试图为 AR 眼镜的未来,打开一些全新的应用思路。
作为最早开始尝试将全彩 MicroLED 技术应用到消费级 AR 眼镜上的公司之一,雷鸟创新通过将红、绿、蓝 3 个单色 MicroLED 屏幕合成彩色显示方案,打造了出了第一代超小型全彩 MicroLED 光引擎,并实现了全画幅像素微米级的高精度对齐。
此后,雷鸟又自研了全彩 MicroLED 量产解决方案,当业界内生产良率普遍在70%-80%时,雷鸟创新却将生产良率提升到了92%。并陆续在全彩显示、光波导亮度、全自研光引擎精密及小型化等关键技术上进行攻坚,将 OST 显示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这一系列 OST 显示技术的创新,集中体现雷鸟旗下的两款真AR眼镜上——雷鸟 X2 和雷鸟 X2 Lite。被誉为“消费级AR眼镜里程碑”产品的雷鸟X2,虽是雷鸟创新去年发布的产品,却是全球首款量产和发售的双目全彩 MicroLED 光波导 AR 眼镜。
雷鸟 X2
今年的CES 上,雷鸟创新又带来了最新一代的 AR 眼镜产品雷鸟 X2 Lite,不仅实现了双目全彩显示,还在半年内将AR眼镜重量减轻一半(整机仅重60g左右),几乎达到了普通墨镜的水平。不仅如此,雷鸟创新团队还攻破了很多行业内存在已久的难题,比如:光机体积缩小至上一代的接近一半,为全球最小的MicroLED全彩光引擎;波导经过全新设计,光效、透过率、彩虹纹等问题都有极大的提升。
此外,雷鸟 X2 Lite 还有另一项关键的技术,是其搭载的与高通合作的新一代 AR 芯片——骁龙 AR1。AR1 是高通专门为 AR 眼镜打造的芯片平台。考虑到 AR 眼镜产品极致的轻量化需求,AR1 把能效控制作为一个关键的指标进行了优化,芯片本身的体积也大幅缩小,这也是 X2 Lite 能相比前代产品减重一半,并依然能保持良好散热的原因之一。
搭载第一代骁龙AR1平台的智能眼镜雷鸟X2 Lite
对此,近眼显示专家Karl Guttag 对雷鸟X2和X2Lite的显示效果给出了极高的评价:“I must say that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TCL RayNeo X2 Lite exceededmy expectations.(我必须说,RayNeo X2 Lite的图像效果超乎了我的想象)”。
相较于苹果 Vision Pro 所带来的室内空间计算时代的普及,对于雷鸟创新来说,则更希望带来全场景的空间计算时代。
一年三次融资的背后,正在加速AR时代的“iPhone时刻”
融资,可以说是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资金。随着市场环境的趋冷,如今投资方也已经越来越谨慎,据悉,2023年全球VR/AR产业共发生229起融资并购事件,同比下降约31.64%。在全球VR/AR产业融资并购事件同比下降的大背景下,雷鸟创新依然能够吸引到大量的投资,这无疑证明了行业对企业的深度认可。
在消费市场领域,雷鸟创新也是深受消费者的认可。去年“双11”期间,雷鸟创新销量业绩创出新高,成为国内消费级AR眼镜领域的销冠,全平台品牌销量第一名,销量是去年同期的4.1倍。据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Q4季度至2023年Q4,雷鸟创新已连续5个季度占领国内消费级AR线上销量第一名。
雷鸟创新2023年双11战报截图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不仅证明了雷鸟创新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未来的海外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雷鸟创新在日韩、欧洲、北美做了一些新的布局。可以看出,从雷鸟X2到雷鸟X2 Lite,雷鸟创新均是采用海外先亮相,随后在国内发布的形式。这也和雷鸟创新开始计划走向海外市场,其市场策略打法转变有关。
据雷鸟创新透露,后续将持续加大海外布局。目前,RayNeo X2 已经于上线在Indiegogo平台开启全球众筹,并连续两天位列最受欢迎的产品TOP1。此外,目前在欧美市场中也在售卖其AR产品,并已获得不少用户好评。
然而,AR领域的竞争远未结束,众多参赛者包括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初创企业等都在积极抢食这块大“蛋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会率先突围,成为AR时代的领跑者?这无疑是业界和消费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雷鸟创新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无疑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未来,AR领域的竞争或许将更加激烈。但无论如何,雷鸟创新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期待其能够在AR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