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只是基于流量的逻辑,那么,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必然会走入到社交的终局。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社交与流量的天然联系上,更多地还体现社交在完善自身生态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萌芽之初,玩家们投身到社交的洪流里,看成是获取流量的必然的话。
那么,当互联网尘埃落定,特别是当玩家们的市场地位确定,它们再度投身到社交的洪流里,更多地是,为了借助社交,维持和完善自身的生态。
支付宝,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无论是在一日千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抑或是在数字化、AI遍地开花的当下,支付宝,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对于社交的执念。
据有关报道显示,支付宝于近期内测一项名为“兴趣社区”的社交功能,定位是发现有趣找到玩伴,用户可以在社区内体验潮酷生活,结识同频兴趣玩伴。
目前,该功能还处于内测阶段。
这是继2016年支付宝在「圈子」社交应用搁浅之后,再一次投身到社交的领域里。
无论支付宝再次涉足社交的最终结果如何,透过它,我们都可以看出,互联网玩家们对于社交的迷恋。
当流量的红利逐渐见顶,特别是当互联网的脚步渐行渐远,找到支付宝社交执念的内在逻辑和关键意义,才能真正理解社交之于互联网玩家们的特殊意义,才能真正体会社交的新动向和新内涵。
一
从互联网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它,便开始了与社交之间的天然联系。
无论是从最初的电子邮件,还是后来的即时通讯工具,无一不是如此。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社交与互联网之间的这样一种天然联系的背后逻辑,不难看出,社交本身所裹挟着的流量,对于互联网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简单来讲,流量,乃是互联网的生命线。
于是,我们看到了,但凡是那些在社交上取得成功的玩家,几乎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角之一。
无论是Facebook,还是腾讯,几乎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有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玩家们,都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交工具,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涌入到了社交的赛道上。
事实证明,虽然互联网玩家们看到了社交与流量之间的天然联系,但是,想要真正玩转社交,真正让社交成为流量的入口,并非易事。
这是社交战场上之所以会仅剩下Facebook、腾讯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玩家的根本原因。
对于支付宝来讲,同样如此。
其实,阿里一直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社交应用,并且试图在社交领域内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事实证明,阿里仅仅只能打造一种基于阿里体系下的社交应用,但却无法跳出自身生态的牵绊,真正打造一款适合更广大用户的社交应用。
阿里旺旺,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原因在于,阿里并未真正找到一个普适化的,能够被大多数的用户所接受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然而,这并不能够妨碍阿里进军社交的信心。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阿里系的玩家们,一遍又一遍地对社交发起进攻,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可以预见的是,当支付宝再度以「兴趣社区」的方式重返社交,必然会引发一场人们对于社交的深度讨论。
二
事实上,支付宝进军社交,的确是有着自身的优势的。
相对于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应用,仅仅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场景,仅仅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功能不同。
支付宝是一个真正摆脱行业的限制,真正将不同类型和偏好的用户聚拢到一起普适性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支付宝,业已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人们的吃穿住用行,几乎都和它产生了联系。
如果我们将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看成是一种为了社交而社交的话,那么,基于支付宝的社交,更多地是一种为了金融而社交的存在。
同样地,如果我们将社交看成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的话,那么,基于金融的社交,则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水到渠成。
原因在于,当在线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它串联起来的是,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社交,更多地是建立在真实的在线支付的基础之上的,更多地是建立在海量不同的场景之下的。
如果支付宝能够借助其在在线支付上的优势,通过「兴趣社区」这样一种方式将用户的社交需求与支付需求打通的话,不失为是一种巧妙的方式和方法。
这,不仅将会弥补阿里在社交上的缺憾,同样将会把支付宝的功能和应用实现破圈。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虽然支付宝借助在线支付的方式打开了通向社交的新通路,但是,它,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到正确地拥抱社交的姿势。
2016年的支付宝「圈子」功能的搁浅,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因此,对于支付宝来讲,当它具备了投身社交的硬实力之后,如何找到拥抱社交的正确姿势,或许,才是摆在它面前的主要难题。
三
我们都知道,当下的社交,正在发生一次深度且全面的变革。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社交方式的深度变革上,同样还体现在了社交底层逻辑的全面改变上。
我们看到的Facebook投身到元宇宙的赛道里,我们看到的微信对于视频的全力拥抱,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支付宝来讲,虽然在线支付习惯的养成为其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在很多时候,支付宝更多地是以一种金融的姿态来出现的,更多地是以一种相对较为传统的互联网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的。
如何找到社交的新变化与支付宝本身特质桥接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让支付宝投身到社交更加符合社交的发展新方向,而非仅仅只是一味地为了社交而社交,或许,才是决定支付宝能否在社交上有所突破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Facebook和腾讯在社交上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其实是为支付宝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如果对这些探索和尝试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方面在于,社交逐渐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以及社交逐渐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数字智能时代,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首先,以往的社交,更多地扮演的是流量的获取,市场拓展的角色,它是一个增量性的存在。
以往,那么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社交的领域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然而,当流量见顶,特别是当互联网市场的格局基本确定,社交所扮演的这样一种角色,开始一点一点地被消弭,真正意义上的存量时代,已然来临。
在这个时候,社交更多地扮演的是,如何留存和激活现有的流量的功能和角色。无论是Facebook对于元宇宙的加持,还是腾讯对于视频号的关注,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支付宝来讲,如何找到社交在存量时代的功能和角色,如何让社交成为留存和激活用户的手段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拓展和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方法,才是保证它可以真正把握社交新红利的关键所在。
其次,社交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一次深刻且全面的变革。
一直以来,社交,都是一个衍生于互联网的存在。
以往,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社交玩家,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社交应用,几乎都是衍生于互联网的存在。
当数智化时代来临,社交的底层逻辑,同样正在发生一次深刻且全面的变革。
Facebook投身到元宇宙的行列里,苹果对于AR的涉足,几乎都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可以肯定的是,当数智化的浪潮开始席卷社交领域,社交,必然会和其他的互联网物种一样,由内而外地开始一场深度变革。
对于每一个社交玩家来讲,只有把握好社交数智化的新动向,才能把握社交新红利。
对于支付宝来讲,同样如此。
当支付宝开始再次进军社交,它应当更多地去思考的是数智化时代的社交新趋势,更多地需要找到借助数智化的手段来改造社交的新方式。
当支付宝在数智化上的探索与整个阿里系对于数智化的探索同频共振,才能真正让支付宝成为阿里拥抱数智化时代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将支付宝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或许,这才是支付宝再度投身到社交的新意义。
结语
当支付宝再一次向社交发起进攻,我们看到的是,支付宝,其实对于社交还是有很深的执念的。
事实上,并不仅仅只有支付宝,纵然是其他的互联网玩家们,同样对社交有着强烈的迷恋的。
归根到底,还是流量的思维在作祟,还是社交与流量的天然联系使然。
不得不说,在增量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社交的确是有着这样的功能和作用的。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存量时代业已来临,数智化的浪潮,正在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社交,同样正在发生一场深度变革。
对于支付宝来讲,如何找到社交在存量时代的新定位,如何借助数智化的手段打开社交的新想象,或许才是真正找到社交新红利的关键。
相反,如果支付宝一味地仅仅只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并未真正看到社交行业真正发生的新变革。
那么,所谓的支付宝做社交,或许将会和以前一样,仅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寿产业大动作!中科院新技术NMN产能升100倍,全民百岁时代可期?
-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昆仑万维重磅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发布,3599起堪称骁龙8至尊版质价比之王
- MLPerf AI存储基准测试,中国速度领跑
- 假开源真噱头?开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样
- FaceTime成诈骗“帮凶”,苹果是怎么一步步丢掉“安全”光环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亚迪市值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谁才是折叠屏界的扛把子?华为、荣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数学竞赛存在漏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