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

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活脱脱地成为了小米新车的发布会。

外界对于小米SU7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小米汽车的技术本身。

这,或许是雷军没有想到的。

即使仅仅只是以一场技术发布会,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对于造车的渴求,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在造车市场上将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

无论是小米在发布会之前对于造车同行们的「致敬」,抑或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对于蔚小理「造车难」的感同身受,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或许,在几年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去看待小米造车这件事,完全可以将其看成是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

正是有了雷军在关键时刻选择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才让小米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找到了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全新的启程。

它不仅将会重启外界对于小米的想象力,甚至还将会把小米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因此,当雷军在发布会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小米汽车的技术领先性的时候,我们或许需要将更多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小米造车之于小米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而非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造车本身。

如果小米手机,让小米搭上了最后一班通往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列车的话,那么,小米汽车,则是让小米搭上最后一班通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列车。

有了小米汽车,小米才能承继其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沉淀和积累,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全新阶段。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和领会小米造车之于小米的特殊意义,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雷军缘何会赌上全部身家和所有声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

历史上,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国为了保存实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的撤退行动。

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撤退,英国才得以保存实力,避免了无效伤亡,为后来的反攻积蓄了力量。

如果我们将「敦刻尔克大撤退」之于小米,不难看出,它同样是想要借助造车来获得未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竞争胜利,积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小米造车」看成是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一点都不为过。

当手机的出货量,开始逼近天花板,仅仅只是以手机为主要增长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小米的身上,同样在苹果、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品牌身上有一定的呈现。

欲要摆脱手机出货量遭遇瓶颈的困境和难题,必然需要摆脱以手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新的增长极来弥补这一点。

于是,我们看到了苹果开始布局AR、华为开始不断提升造车的声量。同时,外界对于小米投身到造车行列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小米欲要摆脱当下的发展困境,特别是摆脱以手机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必然需要通过找寻新的支点,才能得以完成和实现。

出海,仅仅只能暂时缓解国内市场出货量承压的难题,并非长久之计。

真正能够填补手机增长的空白,并且真正能够将小米的生态进行打通的,必然是业已被外界证实并且实践了的造车行业。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雷军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才下定决心要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纵然是赌上过往所有的声誉,也在所不惜。

从本质上来看,造手机和造车,其实是有着内在的关联和相似的底层逻辑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以三星、OPPO、vivo、魅族为代表的诸多手机制造厂商开始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同样地,以蔚来、吉利为代表的诸多造车玩家们,同样也开始推出属于自己的手机品牌。

从造手机的角度来看,玩家们并不直接生产手机相关的硬件,但是,它们却将硬件完美地组合在了一起。

苹果如此,华为如此,小米同样如此。

然而,造手机的这样一种逻辑,同样可以适配到造车的身上。

对于很多的造车玩家们来讲,它们并不直接生产相关的配件,但是,它们却可以将这些配件完美组合在一起。

正是因为如此,当造手机所遭遇的天花板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造车上。

除此之外,造手机和造车,其实是有着相同的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的。

它们所面临的都是C端的用户,它们所赖以生存的都是「出货量」。

当手机的出货量开始不断地遭遇天花板的时候,以造车为代表的新的用户和流量群体,则是一个全新的蓝海。

如果能够将造手机上的经验完美地复刻到造车身上,其实是完全有能力重演玩家们在造手机上的神话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以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厂商会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

纵然是那些并不会躬身入局造车的玩家们,依然将自身定义成为「助力造车玩家们更好地造好车」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造车,其实是有着某种必然的。

从表面上看,小米造车,更像是其在手机市场上的一次撤退。

但是,这样一种撤退,更多地是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它和二战时期英国为了保存实力的撤退,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出,所谓的小米造车,其实更像是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

当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成熟,特别是当互联网逐渐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仅仅只是以一种孤立的、片面的方式来看待互联网,并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做法,开始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互联网玩家们的身上,同样还体现在了小米这样的,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手机领域的玩家们的身上。

打造一个生态,并且这样一个生态可以将玩家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积累下来的遗产,承继下来,最终实现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完美桥接,才是保证玩家们可以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周期里,可以继续前进的关键。

对于小米来讲,同样如此。

提及小米,真正可以给我们带来想象力的,并不仅仅只是小米手机本身,更多的是基于手机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生态体系。

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小米的软件上,同样还体现在小米生态下的硬件上。

可以说,正是有了小米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完美契合和联通,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小米手机还要广大的新市场。

雷军将小米的这样一种涵盖了软硬件的模式,形象地称之为「铁人三项」模式。

当造车开始兴起,特别是当新型汽车,开始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在打通人车家生态中,最关键一环的重要意义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将造车看是完善自身生态的一个重要抓手。

对于小米来讲,造车,同样具备着这样的功能和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将小米汽车看成是小米打通人车家生态的重要一环功能和角色的定义。

从表面上看,小米造车,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但是,如果我们将小米造车置于小米人车家的生态之下,不难看出,这样一次全新的尝试,对于小米来讲,更像是一种以退为进。

它的价值和意义和历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没有太多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米造车的意义,其实是与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玩家们拥抱AI,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它们对于新的领域的探索,它们对于新的风口的布局,更多地是想要打造一种链接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生态,从而让两者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更多地新的动能。

结语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造车之于小米的特殊意义,我们将会更多地意识到小米造车对于雷军来讲,更像是他的「敦刻尔克时刻」。

从短期来看,小米造车,可能会让小米经历阵痛期。

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小米本身,同样还体现在资本市场上。

但是,从长远来看,造车,无疑会给小米的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这不亚于「小米的二次创业」。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小米造车的内在逻辑,我们才能真正知道,雷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造车行列里的真正原因。

相信有了这样一个「敦刻尔克时刻」,小米才能迎来新的胜利,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1-03
小米造车,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
小米造车,雷军的「敦刻尔克时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