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EET电子工程专辑
作者 | 黄烨锋
从产品角度来看,Intel最近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发布的就两款处理器,其一是Emerald Rapids第五代至强处理器,其二是Meteor Lake酷睿Ultra处理器。前者是面向服务器的,后者是面向PC的。
Intel给这场发布会定名“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AI技术创新派对”。如果要把这场发布会剖得再细一点,那么在我们看来,它大致分成5部分(1)两款处理器产品的发布;(2)OEM厂商与企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站台;(3)现场展区OEM产品搭载生成式AI应用的demo演示;(4)艺术创作对于AI的接纳;(5)二手玫瑰的表演......
而这5个部分都是围绕着AI展开的——没错,连二手玫瑰的表演都出现了大量AI要素,包括表演过程中大屏幕上播放的动画,表演相关的舞美配器等创作部分,以及梁龙本人还谈到了自己对于AI的态度。可以想见Intel对于AI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加了NPU就是AI PC吗?
Emerald Rapids作为数据中心服务器处理器,AVX-512指令集、AMX加速器这些组成部分无需赘言;Intel甚至在会上强调了“第五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可以说是为AI而生的”。发布会上,作为Intel合作伙伴上台发言的京东云、阿里云、火山引擎等,也都纷纷谈到了基于新发布的至强处理器,在AI应用上做了多少工作。
不过这些还是不及酷睿Ultra处理器在端侧AI上的宣传亮眼。联想甚至在演讲中将其定义为“PC在40年里,经历的技术驱动和体验驱动下的第三次大升级”。相比于云上AI服务,端侧跑AI的价值在于低网络延迟、成本更低、具备隐私性,而且模型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不囿于云上AI服务的限制。所以在Intel看来,端和云的AI是互补的。
其实仔细想想,Arm阵营那边的苹果M系列芯片、高通骁龙芯片,用于PC时,已经有AI相关的加速构成了,但谁也没有把对AI的热衷表现得像Intel这样。
这个问题大概可以这么看:酷睿Ultra作为AI PC的核心构成要素,其中新增的AI加速单元NPU固然很重要,但NPU绝对不是AI PC的全部。Intel之所以能把AI PC这个口号喊得这么响,酷睿Ultra整体作为XPU的硬件基础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在于生态上的大力投入。
因为只有投入了生态,AI PC才能真正落地,或者说才能产生价值。虽然高通和苹果的芯片上也都有了AI加速单元,但AI生态投入在阵仗上就没有像Intel这么激进。发布会入口有一面墙都是在展示Intel合作伙伴的,发布会期间除了联想、惠普这些OEM厂商,还有大模型厂商代表百川的发言,及跑在酷睿Ultra处理器上的模型演示。
圆桌阶段又拉来几名艺术家和内容创作者,来谈端侧AI的价值和应用。这些无一不表明Intel不仅是把AI PC的芯片做出来了,也是要努力把中间件、工具,第三方模型,和开发者应用都尽快给PC用户准备好。
联想发言人在会上提到,硬件和底层准备、算力准备就绪是“AI Ready”——Intel把酷睿Ultra做出来了,搭载酷睿Ultra的笔记本也上市了,甚至可能系统中还准备好了不少AI体验、AI增强服务;接下来是要过渡到“AI On”阶段的——我们理解AI On的意思就是生态做充分,应用做到位。
XPU和反映生态成长的一些数据
此前我们特别撰文谈过酷睿Ultra上的这颗NPU加速单元,包括其架构。不过自年初Intel就预告了Meteor Lake作为一颗强调AI的处理器之时,当其用于AI应用时,并不只是NPU在发挥作用。
这次的发布会上,英特尔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再次谈到酷睿Ultra之上的CPU, GPU和NPU作为三种特点各不相同的计算引擎,适用于不同的AI任务。
“GPU是并行度最高的处理单元,适合高吞吐的AI应用”。“NPU是个兼顾了高算力、低能耗的计算引擎,适合持续在后台运行的AI任务”。CPU则适合轻量级、有快速响应需求的AI工作,同时CPU“也是那些全新AI模型最快上市的途径”,“因为其通用性和可编程性最好”。
此前我们谈过不同的单元是如何分工协作,来完成Stable Diffusion的文生图推理工作的,全流程里CPU, GPU和NPU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能。现场我们也看到了更多XPU分工协作的AI应用。
△ 璇米公司现场演示了“数字人”,通过笔记本摄像头进行无标定的人物动作捕捉,最终反映到软件中一个女侠样貌的3D数字人身上,帧率达到了60fps。演示过程需要处理27个骨骼点,加上42个手部点位。这类技术可应用于直播、体感互动等场景。NPU负责动作捕捉;CPU和GPU做实时的三维重建与渲染工作,GPU同时还在进行补帧
基于XPU的AI PC策略的确是Intel在竞争中的优势项。而XPU资源的充分利用,多少也体现了Intel在AI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OpenVINO就是将不同模型转为IR中间表达,后令模型跑在不同处理器上的推理引擎。
在酷睿Ultra处理器的产品报道文章里,我们大致提到了Intel对于AI PC表达的一些关键数据。其中包括CPU, GPU, NPU在内的酷睿Ultra的AI总算力“达到34TOPS”,这里的“AI总算力”是需要以XPU策略,及对应的生态实现为基础的。
此外Intel还提到,“酷睿Ultra处理器可以胜任高达2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并且“实现了512×512的1秒钟内的快速生图,6秒就可以生成1024×768高画质生图”。记得Intel对酷睿13能够运行的模型参数规模宣传数字是130亿;而且我们前不久试用酷睿13代处理器跑文生图应用,也远没有1秒这么快。
显然酷睿Ultra相比酷睿13代达成速度提升,不仅是凭借处理器性能提升,还在于软件层面及生态的优化。似乎现在每个月都能看到Intel AI软件效率方面的优化进步。
高宇在媒体会上说,AI方面Intel的ISV合作伙伴很快会超过100家,目前已经有超过300个具备AI特性的应用。这其实才是AI PC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关键指标:AI杀手级应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用AI技术,这是需要应用开发者们去努力的。
作为合作伙伴,微软在现场演示了Windows Studio Effect,在视频会议中可实现背景虚化、自动让人保持在画面中央位置,以及前两年还算颇为高级的眼神接触特性——即眼神就算不看着摄像头,AI依旧能让其他会议成员看到的你的眼睛,是始终看着摄像头的。
Windows Studio Effect是直接基于OpenVINO推理引擎去跑的高层应用,第三方视频会议app都可以调用其中的特性,比如微软的Teams现在应当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
而在AI模型方面,高宇提到了Intel“正和12家模型厂商紧密合作”,进行酷睿Ultra平台的适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洪涛就和高宇一起,在现场演示了用酷睿Ultra跑130亿参数的百川大模型。包括问出“‘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这两句话的区别”,将一段话改成散文,以及写一段酷睿Ultra与AI PC的文案。这些生成式AI的常规工作,在轻薄本上都能快速完成。
现场看到的一些AI应用
发布会现场展区主体分成了两大块,一块展示搭载了Emerald Rapids至强处理器的OEM服务器,另一块就是搭载酷睿Ultra的各种PC,及AI应用的演示了。这里我们给出几个看到的示例——这些应该都算是AI PC究竟能做什么的解答。
△ 典型的像是剪映专业版app,剪视频的时候能够用NPU实现智能抠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基于酷睿Ultra来做智能抠像,能够显著降低功耗和等待时间,据说抠像耗时缩短了2/3——此时CPU和GPU可以被释放用于做其他任务。(笔记本为戴尔灵越13Pro)
△ 大饼AI声音,前一阵在B站上似乎还挺火,能够将人声借助于AI技术做实时的转化,包括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声线,甚至男声与女声的互转。适配酷睿Ultra后,转化延迟可<300毫秒。(这台电脑是尚未上市的ThinkPad X1 Carbon AI)
△ RWKV大模型, “兼具Transformer和RNN的优势”,v6版适配了酷睿Ultra。今年RWKV模型也曾火到一度出圈。这个演示是基于RWKV的midi生成,做音乐创作;输入几个简单的音符,模型似乎就能完成乐曲的续写,而且音乐风格还可以自由选择。(笔记本为机械革命无界14 Pro 2024版)
△ AI大头贴演示,这个演示本质上是图生图(image-to-image),在拍摄用户头像以后,根据输入的文字对图片风格做转换;比如说可以转成二次元风格的大头贴。
△ “行者AI音乐教育方案”,来自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当然也是在酷睿Ultra处理器产品上做了适配工作。这个平台据说涵盖了AI作词、AI作曲、AI演唱、AI评测等功能,是从语言、视觉、听觉三方面来帮助实现创作、个性化学习。(笔记本型号为ThinkBook 16+ 2024)
△ 宏碁非凡Go AIPC,其上有个被宏碁称作AI Zone的部分,包含各种AI功能。比如说Live Art一键删除人物、物体的图像背景,做自由编辑与拼贴;Alter View AI模型能够在2D图像上,生成画面深度信息,并生成动态壁纸;智慧会议2.0则通过AI算法让视频通话更为清晰自然。
这个演示的是连接27寸SpatialLabs裸眼3D显示器,基于AI将2D内容转为3D画面,输出到裸眼3D显示器上。裸眼3D是基于显示器上的多目摄像头来做呈现。
△ 现场LLM的演示普遍是这种智能助手的对话式。这台华硕灵耀14 2024 AI轻薄本正在演示的是通义千问——阿里云研发的大模型,也是本次适配酷睿Ultra的LLM之一。
此外现场我们能看到的LLM还有ChatGLM3-6B等。这些LLM普遍以AIGC助手演示程序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酷睿Ultra笔记本产品上。
△ 这是个具AI伦理向的演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名为“假蜃楼”的展示。介绍中提到,这是个探索机器欺骗与撒谎能力的项目,以“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为背景,旨在研究机器是否具有初步意识。
这个名为“蜃楼”的虚拟试炼场,结合叙事结构、多智能体和认知科学,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对抗与协作,评估AI的欺骗和撒谎能力。通过“投毒攻击方法”,诱导AI在特定叙事框架中撒谎,理解AI响应机制和潜在弱点。
△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团队创作的“国内首部AIGC水墨武侠动画短片”《龙门》。团队自己训练了一个能够生成水墨动画的模型,用上了Intel Arc A770显卡。团队对于AI给出的评价是:“未来,当每位数字艺术家把自己的风格浓缩在本地AI模型中,通过高速的AI PC即时生成符合我们创意的文本、图像和视频,智能艺术的时代之门将随之开启。”
拥抱AI,“没有谁取代谁”
发布会近尾声时,二手玫瑰做了现场表演。梁龙有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对于音乐创作来说,“如果有一天AI取代我们,那说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没有谁取代谁。”Intel对于AI应用于艺术创作的有趣说辞是“允许一部分艺术家先AI起来”。
看起来即便自Midjourney、Dall-E、Stable Diffusion及结合LLM的各类CV应用崛起之日起,很多美术和设计类工作受到冲击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但愿意接纳AI的艺术家仍然不在少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发布会上提到北京画院和Intel合作的“齐白石在北京”项目。“我们希望用一种中国画的方式来呈现,齐白石没有画过的,而AI能够帮助我们,甚至用中国山水画三元的理念,将这些概念融入到项目中。”
△ 北京画院与Intel一起合作的项目,现场演示的是只需要随笔画几个简单的图形,就能以图生图的方式,实时生成齐白石风格的画作
这件事本身对AI技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合作能够体现艺术家对AI、生成式AI的接纳。影视飓风Tim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评价AI时说:“生成式AI不是创作的终点,而是创作的开始。”更多的人能够借助AI的工具来制作内容,比如影视飓风现在正在做一个基于AI的分镜绘画工具,就是利用AI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雷说:“过去1年,我们用AI技术来做动画,做视频。”“AI仍然是个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可能性”,比如“快速对一个概念进行大量迭代,可以对生成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同时还能让艺术家很容易进入到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
“我觉得在动画和新媒体领域,上一次革命是数字技术带来的,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一轮革命是由智能技术带来的。”
实际上,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发挥只是其能力的一部分,我们此前就说这只是生成式AI的基础能力。而有更多的艺术家愿意敞开怀抱来拥抱AI,是AI发展的良好开端。未来AI还会深入到千行百业,在建筑、医疗、制造、出行、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AI PC作为边缘AI的一部分,才刚刚启程;这个世界还在等待开发者持续丰富、持续添砖加瓦。
责编:Illumi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