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百模大战”,当属如今科创圈顶流。
截至7月3日,我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超80个,从互联网巨头到细分行业厂商,赛道热度不断高涨。随着群雄逐鹿进入后半赛程,大模型如何着陆应用场景、推动领域创新,成为下一个赛点。
在市场的大浪淘洗下,谁能引领产业变革,跑通大模型商业化?是否有厂商会在垂直领域率先突破,成为这场生存之战的最后赢家?
01“能应用”才是硬道理
大模型狂热期已经过去,大众对AIGC的追捧不复从前。是时候冷静下来,真正聊一聊这个赛道的机会。
从产品的细分角度来看,大模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通用大模型,国外的像OpenAI的ChatGPT,国内的有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
二是行业大模型,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
三是基于通用大模型或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型服务,这一类多集中在初创公司,参数量在10亿级别的居多,发育相对缓慢。
整体来讲,市面上流行的大模型,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从它们身上,能够总结出现阶段的真实水平。
通用大模型,主打泛化、适普性,拥有跨领域的知识储备、多元强大的功能和不断增强的语言理解能力等,但硬伤是不聚焦。行业大模型是专才,需要具备长期的专业类信息、技术积累,比如金融知识、政府经验、工业数据等,路走的窄但胜在专精。
比较之下,哪一条路更有可能突出重围?短时间内,没法给出答案,但要论大模型应用的最终落点,很显然,能解决行业、场景问题,帮助生产力升级的更有优势。
在这场模型落地攻坚战中,华为自然不会缺席。早在今年7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发布,是AI产业界首个全栈式预训练大模型。9月20日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携手业界正式推出完全面向行业的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内生关系。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采用的是5+N+X三层架构。
“5”代表L0层提供的五大基础模型,包括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预测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
“N”代表L1层的多行业,比如刚刚提到的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没有通用大模型的局限性,能够调用千亿级参数、海量政务知识预训练等专项能力,解决政务特定场景和专业问题。
“X”代表L2层的大量细分场景,比如我们因为更改姓名,要更新个人证件,传统政务模型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一问多答,很难快速提供解决路径。基于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开发的应用场景模型则不同,融合政策文件、政务事项等海量数据进行SFT,从根源上优化问答、理解等能力,让智慧政企真正的利民、便民。
三层结构层层递进,同样层层解耦,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把大模型变成可拆卸、组合的行业工具,华为这一次又领先一步。
02全局视角,找准服务捷径
在做大模型这件事上,华为起步早、理念新,不仅2019年就投入建设,还将应用领域从政务扩展到气象、金融、铁路等,几乎形成行业全覆盖。
只不过要真正进入细分行业,并不容易。从华为的经验来看,有三点路径可以明确:
一是产业层面,深度融入新业态、新生态,激发企业、组织活力。大模型的出现,拉近人与智能技术的距离,令原本模糊的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有了清晰的形象。比如,深圳福田区上线了智慧助手,在高达几十万条数据的精心喂养下,解决了政务热线在问题拆解、政务政策关联等方面的难题,服务专业又有温度,被亲切地称呼为“小福”。
还有超过1000家企业牵手华为大模型,制造产线产能提升了,软件开发效率至少提高20%,新药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一个月……
二是政策层面,与建设规划同频共振,在政务发展节奏中找到立足点、切入点。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纷纷加入“试验田”,这正是大模型应用和创新的桥头堡。
为了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在9月20日的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论坛上,“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正式成立。
这次专项行动由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华为云与国内智慧城市、数字政府领域的生态伙伴及城市共同发起,旨在“赋能政务和城市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推进大模型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场景的联合创新方案开发。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政务一网通军团CEO杨瑞凯,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携众生态伙伴启动项目,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800多位城市主官共聚,探讨为L2层细分场景模型智能升级的创新路径。
三是战略层面,开放生态促创新,让技术、伙伴能以“插件”的方式融入大模型。华为大模型秉持一个全开放、联创的姿态,不管是数据资源资产、技术,还是合作伙伴,都能融入大模型,进行政务联合创新开发、场景模型适配打磨等,此次联合创新专项成立就是一个讯号。
可以说,在华为大模型中,软件伙伴、服务伙伴、数字化转型咨询与系统集成伙伴等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发挥特有价值。这是华为的大局观,也是对开放即未来的预判。
03落地行业,智慧政务看得见
大模型从基础泛用走向行业专用,靠的不单是宏观层面的技术升级、战略加速,还包括能不能吃透领域知识?对行业理解的深度够不够?
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构建了六大场景解决方案,让政务、城市智能化升级一步到位。
在政务服务领域,结合大模型的语义理解、知识问答、文本生成等原子能力,赋能政务智能问答、政务办事助手、数字营商助理三大核心场景,使匹配识别更精准、归类更智能。了解一组数据,咨询类业务分流率从40%提升到95%、企业标签自动生成精度超过90%。
在政务办公领域,全流程赋能轻松实现六大能力,包含生成公文草稿和标签、智能校对和语义纠错、生成摘要和草拟批示意见等。特别要提的是,进入深圳POC公文辅助生成场景,一分钟6000字,既规范又高效。
在城市活动保障方面,大模型化身“效率派”,3分钟生成预案初稿、3分钟形成报告初稿、实时统计最新数据、数字人运用等,让整体活动周期缩短、人员成本降低,同时高效率、高质量达成活动目标。
在城市治理领域,充分调动大模型泛化能力,单个摄像头“扫描”所有事件,排查效率直接提升80%。更能深度优化工单分派、时间分析等环节,精准匹配责任部门,智能辅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城市事件感知、城市数字孪生上,基于大模型能力还可以为城市“体检”,识别多种城市部件的异常问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上报,同时实现云端自动建模,让城市建模全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30%。
总而言之,有了基础大模型的全能土壤,再立足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政府办公、数字孪生城市四大优势业务,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势必拔节生长,成为政务数字化、城市智能化的一把好手。
04生态大同,让开放“大有不同”
很显然,华为不满足大模型停留在行业层面。上文提到,为了行业下沉到细分场景,已经携手业界标准组织、专家、客户和伙伴共同发起“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
这场联合创新专项的本质是什么?生态开放又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价值?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全球MKT与解决方案总裁王彬做了准确解读,肯定了政务业务对连接政府、企业和市民的重要价值,此次联合专项的创新示范应用意义和提升数字政府、城市管治的能力。
从诸多落地合作中也可以看到,这次盛举正如“星星之火”般扩大蔓延。
作为AI行业新秀、也是此次专项成员之一,竹间智能深度参与了盘古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同时依据企业场景、业务需求等私有数据打造出“语言模型训练场”,以最低成本保障最佳实际应用效果。
除此之外,竹间智能的EmotiBrain模型工厂,相当于定制化大模型车间,能够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要求对大模型进行个性化“整形”,从适配上达到最优。这是通用大模型、一般行业模型,没有办法做到的。
对于竹间智能本身而言,与华为的强强联合不但证明自身的行业实力,也拓宽了业务侧的发展,在更多真实场景中为用户创造价值。以盘古为底座的政务助手、培训教练、写作、知识库四大场景中,竹间智能加速了政务场景的大模型落地。
比如,在某省级政府部门,竹间科技提供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极受青睐,实现了大量政务文档的智能归档、检索和推荐;AI培训教练则帮助某政府关联企业员工培训;定制版大语言模型,汇总分析大量公众意见和建议,为政策决策提供智能支撑;政务助手提供了政府办公与政务服务各场景,提高了政府员工的生产力。
像竹间智能这样的生态伙伴,还有很多很多,强强联合的例子不断发生: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与中软国际共同发布政务问数大模型,让数据到应用的距离更短、数字政府的治理能力更敏捷;湖南长沙作为专项联合发起方之一,积极试点,将政务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领域,扛起大模型示范应用大旗……
那么,站在企业组织、市民等最终用户角度,这些合作会带来什么?是高效便捷的服务、强大的技术保障、安全的运营后盾、舒心的城市环境,是降本增效、生产力提高,更是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这样的利已、利他正是华为愿意看到的,也是其对于发展的态度。大模型,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一项全行业的事业,从算力、平台到服务、应用等,需要不同企业扮演不同角色,共创生态大繁荣,共赢协作硕果。
合众之力、奋楫向前,华为邀四方伙伴,凝聚智慧,为大模型盛景再添华章,为数字经济、城市智能升级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