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大模型,手机厂商抢滩AI换机潮

采写/深海

编辑/纪英

OpenAI可能要造手机了,而且可能是专为ChatGPT设计的AI手机。

最近,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 CEO Sam Altman一直在与iPhone著名设计师Jony Ive联系,讨论开发一种新的AI硬件设备。

软银CEO孙正义也对此兴趣盎然,并“与两人交谈过这一想法”。

三方合作虽然尚无定论,但以孙正义一向标榜的ChatGPT“重度用户”身份来看,这事儿有戏。

一面是AI公司准备挺进硬件领域;另一面,手机厂商也在加紧拥抱AI大模型。

美东时间10月4日,谷歌发布了搭载谷歌AI基础模型、“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Google Pixel 8系列手机——考虑到谷歌当初发布的安卓系统,曾一举带动功能手机跨跃性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谷歌此番入场,可能拉开了AI手机的序幕。

国内手机厂商,也纷至沓来。

10月11日,OPPO宣布,基于其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打造的新小布助手1.0 Beta 版尝鲜体验正式开启,升级后的小布助手将具备 AI 大模型能力。

这是继小米宣布内置AI大模型的小爱内测之后,又一启动内置AI大模型手机智能助手实测的手机厂商。

步子迈得更大的是华为,从宣布手机系统接入盘古大模型,到开启内置大模型的语音助手小艺的众测、发布内置AI大模型的新机华为Mate60系列,一个多月就一气呵成。

vivo虽然在大模型落地应用上没有实际进展,但其自研的70亿参数大模型vivo_Agent_LM_7B,已在8月份现身C-Eval 等榜单;且官方也在9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上,预告了自研大模型发布的消息。

荣耀更为火急火燎,7月初早早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原生集成AI大模型的国产手机”Magic V2,赚足噱头;但其自研大模型的进展却没露半点风声,反而表态“在网络大模型方面跟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 。

……

国内外手机巨头大干快干AI大模型的急切心情 ,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市场创新乏力,实在卷不动了;而“把大模型装进手机”,很可能实现手机功能和体验的革命性突破,有望引发新一轮换机潮。

AI手机有望治愈市场内卷?

为何国内手机厂商,都对AI大模型趋之若鹜?

最直接的价值,当属手机性能和体验的提升。

当AI大模型融入手机系统,一方面能增强手机处理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手机性能;另一方面能更灵活响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且随着AI算法的进化,加载在端侧的大模型对用户了解的加深,手机可以预测用户的行为并提前进行优化,变得更聪明智能,从“千人一机”变成“千人千机”。

部署在手机本地的AI大模型,不仅可以实现AI对各类APP的优化赋能,甚至可以作为通用接口,打破壁垒,让APP能力实现自由组合,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国内外分别率先落地AI大模型的华为 Mate60系列机型及Google Pixel 8系列手机,就是例证。

华为手机很早就将AI能力应用于增强手机图像处理方面,这次AI大模型内置到系统后,体验改善最明显的是其手机语音助手小艺。

与OpenAI的ChatGPT、谷歌Bard这些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有所不同,华为的小艺在HarmonyOS操作系统底层进行了重构。

即前两者只是加载在手机上的AI应用,小艺则是将大模型作为智慧系统的大脑,借助大模型的高阶能力,对系统能力进行全面增强。

而有盘古大模型做底层支持的小艺,不仅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实现跨越式迭代,还能利用生成式AI多为用户做很多事情,比如资讯摘要、写文章、回复邮件、撰写备忘录、图片二创等。

不止满足生活需求,甚至还能辅助工作。比如邀约合作伙伴开会,直接跟小艺口述会议的时间、邀请人员以及讨论内容,小艺就能写出一封会议邀请邮件。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艺确实做到了打破APP之间的壁垒,应对更复杂的用户需求场景。

比如针对一张海报图片,询问小艺相关的地址信息并要求导航到目标地点,小艺就可以准确识别海报中的地址信息并打开导航App进行导航。

又如,想找一家牛排餐厅,小艺可以准确理解意图,并直接调用美团服务找到相关餐厅。

而Google Pixel 8系列手机对图像处理能力的增强,也令人惊艳。

通过生成式AI,Google Photos 中的Magic Editor(魔法编辑器) 可以利用已经拍摄的照片,手动从其他照片中选择另一个表情,生成一张新的照片,且可以保证“每个人都睁着眼睛”。

此外,这一功能还能抹去照片中不必要的背景和杂物,让空有高配手机却拍不出合格照片的“手残党”,也能成为出片大师。

AI大模型对手机功能体验的改善是显而易见,并能切中用户需求的,或将刺激大批打算尝鲜的用户换机,打破手机行业创新乏力的同质化内卷困境。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6430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5%;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样动力不足,今年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10%。

而在下滑的大盘中,高端市场则相对走俏。Canalys分析师Amber Liu指出,“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自去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价格已超过450美元,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继续攀升。”

如果AI手机可以大幅提升体验,国内外手机市场再次被激活或成为可能。

华泰证券在其题为《AI会推动新一轮换机潮吗?》的专题研究中指出,随着AI大模型时代到来,AI有望成为驱动下一轮换机潮的重要因素,预计2023 下半年首批“AI 手机”将陆续面世,目前AI 手机主要应用 NLP(自然语言处理)和 CV(计算机视觉)技术,预计 2024-2025 年将有更多创新 AI 应用在手机落地。

在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会上,联发科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AI 落地手机将加速换机周期”。

“抢滩”大模型,厂商进展不一

其实,手机行业争相抢滩AI大模型,并非仅仅是跟风热点,头部厂商布局AI已有时日,且在步步递进,早期更多是从功能改善层面出发,如今逐渐深入到系统层面。

虽然直到今年8月份发布鸿蒙4系统时,华为才宣布将大模型接入手机系统,但盘古大模型早在2020年9月就已经启动研发,至今已经迭代至3.0版本并已商用。

同样较早布局AI大模型的还有OPPO。

自2020年起,OPPO小布助手团队就开始探索和应用大语言模型。

早在其大模型AndesGPT项目开展以前,OPPO就已经展开了大量的AI投入,对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开发和探索,自主研发了曾在中文语言理解测评基准CLUE1.1总榜中排名第五、大规模知识图谱问答KgCLUE1.0,以及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大模型OBERT。

vivo发力AI大模型的时间虽尚不可考,但从其2018年成立AI全球研究院,今年8月份在权威测评网站提交了70亿参数大模型vivo_Agent_LM_7B看,投入相关领域研发时间不会短。

小米下场也不晚,早在2016年7月就已经布局AI,到了今年4月,又顺势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

正如小米技术委员会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所说,“手机和 AI 的结合其实很早就有了,比如在拍照中对照片的调整——快速对焦,超分辨率等。现在把大模型加入手机,是一个升级,它提高的是自然语言的交互,包括文字处理的能力、多模态的处理能力等。”

国内手机厂商之所以急着在近三四个月将自身的AI大模型推到台前,甚至整合应用到手机,或是想先发制人,抓住AI手机可能带来的换机潮的窗口期。

手机厂商加速落地AI大模型,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针对消费需求疲软局面的“自救”。

根据前述内容,除了自研大模型进展一直没消息的荣耀,国内大部分手机巨头,基本都选择了自研AI大模型,但因为各自条件限制和启动时间有先有后,落地进展不尽相同。

自建一套生态的华为,目前算是第一家将手机AI大模型落地新机的国内手机厂商。

其次要属OPPO和小米。二者虽然未正式发布内置AI大模型的新机型,但已经将旗下内置AI大模型的新手机助手分别启动公测和内测,迈出将AI大模型和手机系统融合的步伐。

OPPO整体考虑更周全,提前做好和上游厂商的磨合。在自主训练AndesGPT大语言模型的同时,OPPO也和联发科合作,希望借用其4位量化技术,实现精度不掉点效果下端侧性能更优,尽快推动AndesGPT在端侧轻量化落地。

vivio虽然自研大模型已上权威排行榜,但至今未见具体落地行为。

网传vivio在今年10月左右会推出内置AI大模型的新OriginOS 4.0系统,如果届时一并推出内置AI大模型新系统的新机,vivo有望成为继华为之后,国内第二个将AI大模型落地新机的手机厂商。

与华为软、硬件自成一体不同,其他手机厂商在自研大模型的同时,未来还是免不了和上游硬件厂商合作,借助其芯片及轻量化技术,更好推进自研AI大模型在手机端的落地,变量更多。

从某种程度而言,谁能更快和硬件厂商磨合好,将自研的大模型加速轻量化落地,谁就能更快抢得先机。

自研大模型:终将走向端云一体化?

另一个问题来了:目前市场“百模大战”火热,手机厂商为什么不采取拿来主义,直接调用成熟云端大模型的开源接口,非要亲自下场自研端侧大模型?

原因可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带不好、带不动。

一方面,像ChatGPT这类部署在云端的大模型的具体应用,一直以来都伴随着强烈的隐私安全争议。

而本地化部署的手机AI大模型,数据不会离开端侧,在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

因为参数量较为轻量化,手机大模型的加载运行速度也会更快,不受网络环境限制。

此外,布局在手机端的轻量化大模型训练周期短,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快速的迭代更新,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更灵活。

华泰证券也在前述研报中断言,不同于训练环节的高计算性能要求,推理环节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推理预测,对峰值计算性能要求较低,更注重单位能耗算力、时延、成本等综合指标。

由于云端算力与终端设备间需通过网络信道传输,仅将推理算力分布于云端,受限于网络带宽和传输距离,将无法满足部分场景低时延、高可靠性等要求。

另一方面,对云端大模型来说,随着接入的需求增多及使用频率的增加,云端算力、网络带宽、存储及硬件等资源的消耗负担越重。

手机厂商如果把手机性能革命的驱动力中枢搭载在这些“笨重”的云端大模型上,手机性能体验很容易不稳定,乃至被拖入泥潭。

对于自研端侧大模型的问题,小米技术委员会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的回答,让我们从手机厂商视角看清了它们的考量。

关于自研,栾剑认为,在各种设备终端上,使用的芯片不尽相同,它们在内存大小、算力强弱、平台支持的算子集上都会有差别。这就要求模型必须能根据硬件条件做出动态调整以达到最佳性能。

而一个开源模型,结构上就是固定的,无法再调整,使用起来非常受限。如果希望具备定制模型结构和从头开始训练的能力,就必须自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手机厂商一方面要自研大模型,另一方面又得加强和硬件厂商的磨合。

栾剑同时指出,端侧大模型能更好保护用户隐私,同时让用户可以用更低成本去获取更多的功能,但这绝不意味着用手机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虽然高通、联发科等硬件厂商通过持续提升量化算法,可保证在轻量化落地端侧大模型的同时,带来手机能效和性能的提升;但无法否认,AI大模型再怎么压缩,参数体量摆在那儿,对手机硬件、性能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前述华泰证券研报也指出,AI 模型大量的计算,将对总线带宽提出更高要求;不断运行的推理任务将使得设备耗电加快,拉动电池容量以及相应的电源管理芯片升级需求。

随着大模型预测越来越准确,这些问题会愈发明显,或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

那么,除了不断优化量化等技术、提升手机配置,手机厂商还有哪些方案,能有效应对端侧大模型进化带来的更高要求?

对此,小米提出的“端云一体化”概念或许是现实选择,即未来AI手机一部分能力或功能,端侧模型可以解决的,就在端侧解决;端侧无法解决的,则调用云端能力。这样既能确保隐私安全性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理解和灵活响应,又能保证实现更复杂高阶的操作,优化用户体验。

高通也提出和小米类似的思路。

在技术白皮书《混合AI是AI的未来》中,高通指出,随着生成式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以及计算需求的日益增长,AI处理必须分别在云端和终端进行,才能实现AI的规模化扩展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而华为目前的解决方案,也是和前两者高度接近的。

据了解,针对消费者在不同设备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华为小艺背后的大模型拥有端侧和云侧等形态。在小艺与大模型的结合中,端侧大模型会先对用户请求和上下文信息做一层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需求发送到云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端侧模型快”和“云侧模型强”的优势。

AI大势已至,作为用户量最广、用户粘性最高的智能终端,手机,或许会成为AI大爆炸大普及的第一载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10-17
快上大模型,手机厂商抢滩AI换机潮
采写/深海 编辑/纪英 OpenAI可能要造手机了,而且可能是专为ChatGPT设计的AI手机。 最近,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 CEO Sa...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