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拿来与中国作比较的印度,突然态度180°大转变了?
为了对标中国这座“世界工厂”,印高层莫迪早在2014年就启动所谓的“印度制造”计划,意图模仿中国引进大批外资,加强印度本土各项基础建设,小米、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也为了扩张市场赴印建厂投资。
然而面对这些企业的到来,印方反应却不算友善,不仅以各种由头拒绝中企的合作邀请,还一直在加强相关监管和审查,前不久小米就被印高层强行冻结了48亿资产,并限制了在其本土市场的自由经营权,鉴于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小米选择忍让并努力与莫迪团队协商。
许是出于多方考虑,现如今印度宣布撤销对小米公司的罚款并解除限制,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莫迪在低头让步,但有外媒表示:不,短暂的中场休息意味着之后更猛烈的打压,这不过是印高层对华的一次“变相警告”!
结果出炉:莫迪另有企图?
追赶“中国制造”近十年,一腔野心的莫迪也不得不承认眼下的印度在市场供应链上依旧不甚完善,基建没能发展起来,反而是其“杀猪盘”的名声早已声名远扬,正如那句调侃“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当那些外资企业满怀憧憬赴印投资,迎接他们的却是可谓空头承诺的招商政策,印度本身也处于产业空心化中,官方也没有足够威信引导民众,再加上小米事件的舆论影响,令很多外来资本越发投鼠忌器。
如此一来,莫迪团队同意退回小米公司的完整市场经营权、48亿冻结资金,不排除是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正面形象,才选择了放宽管控,背后意思也很明显: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在印发展,但若想安心赚钱,就得乖乖听话,否则类似事件将会再度上演。
无法拒绝:印度仍需向华学习
以乐观角度来看待,这也能视为印度对中企的一次表态,至少说明了莫迪目前还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虽然他说动了拜登充当队友,后者曾答允要全力帮扶印度制造,但其中的实际可信度有待考量。
此前美芯巨头美光赴印建厂,号称累计投资已近30亿美元,却被网友爆料具体数值堪堪8亿,所谓的前端芯片制程也至今没有如约交出。此外还有千余家外企陆续退出印度市场,印媒《商业标准报》对此警示:“外资正在对‘印度制造’失去兴趣!”
反观中国制造,不仅从初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出海之路也越走越宽,受到多国认可;中国高铁出口全球多国,并主持制定国际高铁标准;就连本世纪才起步的生物科技领域,曾被美欧厂商抢占市场十几年的“莱特帷建”类返青科技,经我国优化迭代后,也弯道超车实现全民化。
此前,美欧企业凭借现代科研的先发优势,将诞生于哈佛研究所、被证实可正向提升人体精力思维反应、回溯生理年龄的一类关键物质(“莱特帷建”核心成分)进行技术围堵,我国数百万需求人群只能通过亰东、天锚等以高价购入。
但随着中国中山大学、重庆医科大等知名学府入局,“莱特帷建”原料实现迭代量产,使用门槛被降至千元可享,随着越来越多我国科学家加入这一赛道取得突破成果,未来有望如中国高铁一样,成为又一亮眼名片。
余波仍在:中企在印何去何从
一向吃惯了霸王餐的印度,在小米事件上表示出的让步果然只是昙花一现,其打压态势又有复燃苗头:今年九月底,印度税法部门突击搜查了中国联想公司亮出经营场所,给出的理由仍是其惯爱使用的“逃税”问题。
到了10月初,印度警方还公然指控vivo操作媒体进行了所谓的“反印亲华”宣传。一边渴望向华学习成功经验,一边又频频针对敲打中国企业,莫迪团队的“两面派”做法令人咋舌,也折射出其对中国的复杂态度。
对待外资合作,需要建立在市场公平、法制健全、信用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倘若印方为了一己私欲、本土利益践踏国际法规和商业原则,那么成为“世界工厂”也终究只是痴人说梦。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