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对外资阶段性“翻脸”,苹果能否躲得过?丨亮见37期

丨划重点

1. 就目前的手机行业而言,印度市场的总用户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比例的顶峰,它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2.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的工厂,许多制造业核心环节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都位于中国;印度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与硅谷关联密切。

3. 印度看上去对苹果等公司非常热情,并给予很大的礼遇,类似中国企业刚进入印度时的场景,但未来同样不可预测。

4. 印度在某种程度上一直非常羡慕并渴望中国的状态,希望能够取代中国市场,让印度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

5. 印度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美国市场一样重要。过去,中企更多关注业务、商业和利润,如今也要关注当地社会责任。

编辑 / 赵杨博

丨概述

美资企业在印度顺风顺水,苹果已经开始爆发增长,特斯拉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苹果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印度iPhone销量创纪录,增长超过两位数;此前,6月下旬,外媒报道称马斯克会晤印度总理莫迪,称特斯拉将在“人力可及的范围内尽快”进入印度市场。

作为对比,中企在印度的投资却频频出问题。

而在过去的一年,印度税务部门先后对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当地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检查,7月下旬,外媒再度报道称,印度政府拒绝了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与总部位于海德拉巴的MEIL公司合作在印度建立价值10亿美元的四轮驱动车制造厂的提案。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认为,印度市场的总用户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比例的顶峰,它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对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既要面临苹果等欧美企业在印度高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也要应对当地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针对美资企业在印度顺风顺水的现象,刘典认为“苹果等巨头在印度的渗透和双方产业融合程度非常高,印度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从战略层面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他也强调美资企业后续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印度看上去对苹果等公司非常热情,并给予了很大的礼遇。这也可能类似中国企业刚进入市场时的情况,我们始终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

在刘典看来,印度的政策和行政手段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产业评估考虑——产业在当前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大于损失,所以姑且容忍,并计划在未来阶段培育本国产业以实现自主发展。

以下为直播内容精华版(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有所调整):

01

印度是全球少有的增量市场

刘兴亮:苹果在印度高速增长,现在机构预测今年增幅会超过30%,苹果在印度的高速增长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有哪些品牌已经在印度布局,市场表现如何?

刘典:近年来,国内一众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尽管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如小米、vivo等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占据了前五的位置,特别是小米的子品牌红米,通过推出针对印度市场的高性价比机型,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

今年苹果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发展速度同样也非常快,其中一些因素是由政策驱动的。印度市场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成熟,尤其是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和载体,手机用户数量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这使得印度成为全球市场中少数仍然具有增长空间的市场之一。

就目前手机行业而言,印度市场的总用户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比例的顶峰,它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今年以来,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厂商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势头。苹果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销售门店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扩张。同时,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是苹果手机软件生态体系和技术服务外包的重要部分,相关产业链也在印度布局。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厂商处于一种相对防守的态势,一面需要应对来自欧美厂商的激烈竞争,一面也需要警惕印度政府在税收和法律等方面可能带来的政策风险。

刘兴亮: 除了手机品牌,还有部分产业链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陆续进入了印度市场,它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

刘典:最近几年,无论是手机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印度都在大规模进行布局。印度市场吸引力的本质在于其增量空间,市场尚未饱和。但在未来,无论印度市场面临哪些政策风险,对于许多有国际化布局野心的企业来说,印度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02

政策和文化是中企出海必修课

刘兴亮: 过去的一段时间,小米因为向印度海外实体公司支付版权费,而被当地的监管部门查封,原因是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外汇管理法是怎么规定的?

刘典: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和企业管理法是涉及公司业务罚款的两部重要法律。外汇管理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最初该法对外汇管理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但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大规模的修订,转向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在修订后的法律框架下,处罚力度减轻,包括民事处罚和经济惩罚都得到缓解,执行力度也相对宽松。

小米最近面临的大额罚款主要源于这部法律的规定,即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

注释:特许权使用费通常指被许可方为使用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等)或取得与之相关的某些权利(例如销售权)而向相关权利人支付的费用。

根据印度《所得税法》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与下述相关的对价:(i) 使用或转让知识产权相关权利;(ii) 传授与知识产权的工作或使用有关的信息;(iii) 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iv) 提供与上述相关的服务。

从形式上来看,这次罚款采取的处罚措施非常严厉,符合外汇管理法的高标准,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并不仅仅是依照过去法律的规定,而是基于当前印度政府的主观意愿和政策决策,所以以前也涉及到税法等问题。

刘兴亮:没有企业能从印度将赚到的钱合法的转移出去?

刘典:有成功案例,比如美国的许多企业,但引申出来的疑问是——中资和美资是否受到了差别待遇。

为什么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受到的针对较少?

可以回顾一下过去对中国和印度的定位——中国被认为是世界的工厂,许多制造业核心环节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都位于中国;印度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像苹果和谷歌等硅谷巨头拥有大量技术外包和相关服务公司。

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集聚了许多印度的软件和ICT产业,这些产业已经泛化为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印度与美国的硅谷巨头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尽管美国的硅谷巨头可能在价值链的上游,但它也辐射了许多印度的传统产业和ICT领域,培育了印度班加罗尔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去年硅谷大裁员,其中许多员工都是印度裔。

我们不仅仅应该看手机行业中不同厂商之间的区别待遇,而应该从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苹果等巨头在印度的渗透和双方产业融合程度非常高,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观察到印度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从战略层面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所以尽管苹果等公司在印度发展迅速且获得很多利润,从整体来看,印度政府可能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这使得印度看上去对苹果等公司非常热情,并给予了很大的礼遇。当然,这也可能类似于中国企业刚进入市场时的情况,但我们始终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

刘兴亮:在过往都有哪些企业被印度处罚过,都是什么样的形式和理由?

刘典:2018年到2021年期间,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印度展开布局,但印度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造成了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例如目前在欧美市场非常热门的TikTok以及电商领域的相关应用,这些中国的出海应用在印度市场遭到了压制。

从印度视角来看,对于参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企业,通常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许多支持政策。政府会尽量将目光放在支持这些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有税务调查,比如将企业的利润进行资本转移等。

从全球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制度,比如美国的资本利得税(CGT:出售某些资产包括股票投资或房地产等所获的利润而支付的联邦费用),当你在本国市场获取利润后,如果要将其转回母国或转移到其他地方,都会有相应的税率。

然而,印度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明确,尤其是外汇管理法方面。 比如一家跨国公司想将利润转回其母国,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要纳多少资本利得税等等。

在行政上,印度政府采取了吸引扶持和打压限制两种方式来推动产业政策。

首先,利用“鲶鱼效应”,让国际“鲶鱼”进入印度市场,活跃整个经济环境,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注入国际资源。其次,政府会评估本国产业在相关领域是否能够积累和超越相关外资企业。他们会关注印度的相关领域和企业是否能够实现自主性和可控性,为此采取一些保护性政策。最后,尽管印度市场仍在不断打压中国企业,但中国企业仍然愿意进入印度市场。

印度目前讨论较多的经济民族主义,就是通过采取保护性措施来降低或打击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手机产业是典型案例。

但是互联网应用行业等行业的情况更为特殊,因为印度在数字经济和软件产业方面拥有不俗实力,并与美国硅谷等地有着密切的产业联系,中国的应用进入后确实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习惯和体验,但无法与本国实体经济形成深入链接。因此,印度的应用公司在这些领域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03

阶段性“翻脸”的背后逻辑

刘兴亮:苹果、特斯拉如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他们在美国以外的市场赚的钱都如何处理?

刘典: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在本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流动受到管理规则的影响。虽然具体的管理规则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详细讲解,但大部分公司都采取了某种合理的财务安排,虽然不能称之为避税手段。

像苹果等企业通过在国外市场获得部分利润,会通过在当地进行投资的策略,扩大生产和业务增长,进一步来获取利润;而小米采取的汇款和支付特许使用费的方式在国际上很常见,只是印度在这方面比较特殊,因为它并不完全依赖于某种规则来制定惩罚或行为规范。

印度的政策和行政手段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产业评估考虑——产业在当前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大于损失,所以姑且容忍,并计划在未来阶段培育本国产业以实现自主发展。

尤其最近莫迪访美,可以预见印、美关系在短期内会有较大发展,双方合作机会仅仅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产业层面,都存在许多互补性。而从对中企的处置来看,印度在某种程度上一直非常羡慕并渴望中国的状态,希望能够取代中国市场,让印度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

短期内,苹果和特斯拉这样的企业进入印度,在一些具体的执行细节上可能会遇到问题,不过整体上美国企业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反过来看,美国也不会完全没有问题,落地执行过程中仍然有摩擦的风险。这就像谚语所说的,“了解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村难”,到了基层社会,问题会更加具体。

刘兴亮:如今特斯拉在印度势头正盛,而比亚迪却吃了闭门羹,同样都是新能源巨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典:与手机厂商行业类似。

例如,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它所销售的产品不仅仅是手机本身,还包括许多其他附属服务。

而在新能源领域,以特斯拉进入中国为例,它就像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对中国的新能源行业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另外,马斯克与硅谷巨头以及他对美国科技界的影响非同一般,这种关系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比亚迪印度的这比投资案尤其特殊性,核心目的是打开印度市场,且前还是印度合作方出,比亚迪只提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度的策略相违背,印度政府对新能源车企的期待是搞活供应链,所以比亚迪并不是最优解。

刘兴亮: 今年6月份有外媒报道说印度要求中国的手机厂商要聘请印度籍人士出任CEO在内的核心管理层的岗位,甚至还要求包括代工制造的合同要委托给印度的代工企业。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刘典:这是典型的产业保护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重要的经济安全问题。

新兴产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印度采取的措施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安全。这也体现了本国保护主义,要在全球化环境中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最终需要朝着开放的方向发展。

从印度自身的角度来看是为了本国利益,但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企业来说,投资时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困境。

大型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技术、资本和先进市场要素,然而也会带来问题,如环境污染和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等。尽管不能直接将这些问题归咎于企业本身,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包括涉及税务安排在内,很多企业将注册地设在避税天堂。所以在未来,不论是在印度还是其他地区,面向海外的企业需要考虑业务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与当地社会的共生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环境下,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

04

关注利润,也要关注社会责任



刘兴亮:对于即将准备或者说未来可能有计划去印度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做哪些准备?

刘典:印度的政策行为并非毫无目的,而是具有一套成熟的产业政策逻辑,企业进入印度市场,都需要理解这种逻辑,需要深入了解印度的社会文化以及其采取的政策措施,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门必修课。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中国的APP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但在保持已取得的发展成果的同时,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

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其产业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印度制造、印度生产和印度品牌,并建立可控的产业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度市场发展的多种战略选择。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印度政府、政策和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过去十多年的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我收到过许多与出海相关的政策风险和咨询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扁鹊的一句话:预防胜于治疗。要及时防范小疾病的发生并治愈,而不是等到病情恶化后才采取行动。

再者,企业也要评估市场竞争的方方面面,包括印度政府与印度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过去,企业国际化更多关注业务、商业和利润方面。但如今进军其他国家市场时,企业面临着当地企业的社会责任,如环境治理和ESG等问题,以及品牌在当地的多方面风险和挑战。

最后,印度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美国市场一样重要。在走向全球和世界化的过程中,印度市场将成为必修课。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机会,而是要客观地认识到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培养业务、商业和全球化布局的能力和发展。

我认为在当前时代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新的“大航海”时代。关键要掌好手中的舵,把企业这艘大船在海外驶向更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8-11
印度为何对外资阶段性“翻脸”,苹果能否躲得过?丨亮见37期
印度为何对外资阶段性“翻脸”,苹果能否躲得过?丨亮见37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