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救场王慧文,美团20多亿收购光年之外,大模型创业迎来拐点?

01

王慧文,前美团联合创始人,2020年底宣布退休后,折腾过很多事情,本以为去年底亲自组队光年之外,做大模型会是他最后一战,没想到半年之后,不幸患病(疑似抑郁症),无法带队创业。

很多人还在猜测,有红杉、美团等知名机构投资,有多个知名大牛组建豪华创业团队,光年之外会有谁接盘?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6月29日下午,美团发布公告,收购光年之外的100%权益,付出的成本包括:2.3亿美元,3.67亿人民币,付出总成本约20.6亿:

不过,光年之外账上还有2.8亿美金,一流科技有1500万人民币,总折合人民币20.6亿,此外还有一个70人的大模型团队。

整体来看,美团算是平进平出兜底了光年之外,使得光年之外的投资人原价退出,光年之外并购的一流科技被打包进入美团。

不过,这份收购,还有不少值得品评之处:

其一,2.3亿美金,用于境外收购,包括:向王慧文支付的是0代价;向王兴支付了500万美元,向红杉支付了2800万美元,向其他未公布身份的投资人(没超过5%,可不公布)支付2亿美元。王兴、王慧文、红杉沈南鹏都是美团原来的董事,现在又都是光年之外的董事,所以两期并购算是董事会内决,这是交易能快速推进的关键。

其二,3.67亿人民币,用于境内收购。包括:向王慧文支付1元;向王慧文支付王慧文向光年之外的结款3.67亿人民币。

现在王兴兜底,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资本,王慧文的钱都能拿回来,只不过现在变成了王慧文替美团收购了一流科技,一流科技现在还是亏损状态,每年亏损2000万左右,这是美团要承担的。

其三,光年之外之所以要被整体接收,实在是因为核心创始人的地位别人无法取代。

从光年之外的股权结构来看,王慧文占股76.72%,可能包含有团队的代持,虽然王慧文并不懂大模型技术,但是股份最多。

若是业务成熟,核心创始人病了,投资人可以换一个人领头,但现在业务没做出来,而核心创始人生病不能参与创业,却还有最大的股份,找别人来,如何出让股份是个难题。

王慧文是资金加声望,让光年之外半年就从零到估值超11亿美元的独角兽,若王慧文短期能回归,还好说,但抑郁症一般要几年才能走出来,大模型创业一日三秋,发展飞速,只怕等不及。产品尚未做出,股权问题无法处理,外人无法接手,投资人只能先撤为敬。

不过,这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投资人没有损失,创业团队抱上了“大腿”,王兴成为仗义的兄弟,王慧文得以安心养病。

只不过,大模型创业的风险留给了美团,美团中小股东可能会有点不太满意,不过,这事如果在三个月前,中小股东可能会因为美团涉足大模型而欢欣鼓舞。

一切都是因为这几个月以来,大模型创业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02

GPT正在熄火。

数据网站Similar web统计,GPT的访问量增长正在变成负数,1到5月分别是:131.6%、62.5%、55.8%、12.6%、2.8%,如此看来,6月份将会负增长: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618大促,所以最近两个月讨论GPT的话题大幅度减少,原来在美国,GPT的用户量已经快负增长了。

GPT公司的创始人阿尔特曼也在对GPT进行转型,从原来改变世界的操作系统、平台级革命性产品,变为个人的超级助理。

而在国内,前段时间,猎豹创始人傅盛怼投资人朱啸虎的内容也被广为流传,前者认为大模型创造了更多机会,但是后者认为大模型没啥创业机会了,后来,朱啸虎还回应说,大模型应该强调场景,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

两者的论断都有自己的用户基础,但有一点,大家对大模型的迷信,已经开始破解,大模型面前的纱帘正在被缓慢拉开。

第一,大模型并不神奇,GPT火了之后,才半年,国内已经诞生了近80个大模型产品,可以说建设模型,壁垒没有想象中高,训练模型的壁垒,也没有想象中需要几千万美元那么高。

据说黑马创业公司,已经通过360大模型训练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模型,训练费用才几百万。

申请高新需要几百页的资料填写,以前一个分析师要两周才能搞定,现在一天搞定两个公司的材料,因为申请资料一般没啥灵魂,都是格式化,通过前期的数据积累,可以打造一个申请框架,后期填资料就行,据说每年上百万企业申请高新,行业从业者70万,这个细分领域用大模型还挺有价值。这也是大模型行业达成的共识:针对细分场景来做,不要搞类似GPT的通用模型。

第二,大模型在国内,并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核心是to B,多年以后才是to C!

前段时间,教学如何对大模型提问,成了一门生意,这的确是一门快速收割的生意,但是这也意味着用户使用大模型,竟然要学会刻意的提问,门槛这么高,离普通用户太远了,也意味着离平台或者操作系统级的革命性产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关键是,大模型未必会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操作系统、产品、平台、应用、细分应用,一步一步来,因为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里,很少再有成就操作系统的机会。

我在前两篇文章中一再强调,大模型在国内落地,必须要找场景,有数据,而场景和数据,都被巨头们瓜分了,百度的搜索数据,抖音的直播短视频数据,阿里京东的购物数据,微信的社交数据,他们自己研发大模型,提高自己的产品效率,就会把其他大模型挡在门外,不要说创业公司,OPEN AI来了,也未必好使。

因为场景落地是需要重运营的,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运营能力,在国际上首屈一指。

至于to C场景,比如帮助个人提高数据表的统计,帮助做好PPT,这些都是企业的辅助竞争力,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没听说哪家企业PPT做的好做得快就有竞争优势,而真要成为个人超级助理,需要和分析式AI结合,不能单指望AIG(生成式AI)。

第三,大模型会像软件一样,成为某些行业的插件(我四月份的文章《GPT,把转化率干到极致又如何?》,大佬们六月份讨论的共识,其实在这篇文章里都提到了),比如为了提高销售转化率,大模型帮商家给客户写文案,这是无数小创业公司的机会,积累多了,小模型再反攻大模型,说不定会有机会超过GPT。

对于这些小机会,有可能也不是王慧文这种操作过千亿级项目的人看中的,让大模型与美团这样有具体场景的公司结合,才是首选,而不是自己去猛攻通用大模型,王慧文适可而止,体面的知难而退,好事!

第四,著名创业导师,原百度COO陆奇说,大模型可能会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万亿美元级别的公司,这个说法,如果放到50年100年,肯定是对的,AI肯定会改变人类,但不是现在,不是通过大模型,而是进化到其他产品之后。

第五,我发现一个现象,所有把分析式AI做的很好的公司,都不着急发布大模型,比如抖音集团,比如拼多多,他们的分析式AI,都很强悍,虽然是后起之秀,虽然数据量不是最庞大的,却是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二。

尤其是给抖音提供云服务的火山引擎,昨天发布大模型服务产品,结果百川智能、复旦MOSS等多个大模型企业入驻,张一鸣的字节系不做大模型,通过给大模型公司“卖水”赚钱,毕竟这些创业项目不太可能把大模型放在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大模型产品,是竞争关系,字节的中立,反而先赚钱了。

美团的数据能力也很强,我外卖员提供最佳路线也是分析式AI,也并没有着急入局,只是通过并购光年之外,而且还是凑巧。

做的最积极的巨头,就是分析式AI做的最不好的百度,到现在,还没有360的大模型落地落得扎实。

未来的AI,一定是分析式AI和生成式AI的结合,路线问题不能走偏,单纯的生成式AI,最后一定是被卖身或者抱大腿,这不是一个可以独立支撑长远的业务。

大模型的第一个分水岭已经到了,那就是分清方向;第二个分水岭是落地、站队和并购,我们期待第二场大戏,在明年这个时候上演!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7-01
王兴救场王慧文,美团20多亿收购光年之外,大模型创业迎来拐点?
王兴救场王慧文,美团20多亿收购光年之外,大模型创业迎来拐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