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这次架构调整,不只是与阿里有关

2023年,蛰伏许久的科技行业又动了起来,两件事情让人印象尤其深刻:一个是ChatGPT走热,这是至今10多年来继移动互联网后最大的技术浪潮,所有企业都在探寻其中的机会;另一个是阿里巴巴328“1+6+N”组织架构剧变,这被逍遥子(张勇)称为“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ChatGPT是技术变革,对企业来说是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变化;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则是张勇一直推崇的“敏捷组织”公司治理理念的实践,改变的是阿里的生产关系。阿里在此时此刻改变组织架构,也是顺势而为:换个姿势迎接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冲击波,更好地适应新的商业环境。那么,阿里巴巴的这一次抉择,会不会像“中台战略”一样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呢?

高速路换引擎,张勇让“敏捷组织”理念落地

在一众互联网巨头中,阿里调整组织架构最频繁,但其调整的目标却从未改变。自2015年“中台战略”以来,张勇在历次组织变革的内部信中,都反复提及“敏捷组织”的理念,此次内部信的结尾也在强调“未来属于更坚定、更敏捷、更拥抱未来的人”。

2014年,阿里高管参观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从其项目管理经验中得到了启发,2015年启动“中台战略”并大获成功。而张勇关于“敏捷组织”的灵感也可追溯到软件项目管理中。

2001年Martin Fowler,Jim Highsmith等17位著名的软件开发专家齐聚在美国犹他州雪鸟滑雪圣地,举行了一次敏捷方法发起者和实践者的聚会,在这次会议上他们正式提出了Agile(敏捷开发)这个概念,并共同签署了《敏捷宣言》。在敏捷软件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也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软件开发的好处是:可以最高效率地拥抱不断变化的需求,每个项目都拥有足够的自主权,不同子项目间相互独立但又深度协作。

阿里“1+6+N”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有明显的“敏捷软件开发”的身影。在阿里集团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业务集团以及业务公司在准备就绪时可以独立进行融资和IPO,换言之,它们都走出温室,独面风雨,阿里的“敏捷组织”特性变得愈发明显。

2015年,张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时,就确定了“敏捷组织”这一战略思路。在接棒后的首次演讲中,他直言希望阿里能继续保持“像豹子一样的敏捷”。当时阿里员工从几千人迅速膨胀至超过3万,阿里正在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落地的关键时刻,但互联网公司做线下业态面临多重掣肘,既要保持前线业务单元足够的灵活自主,又要防止资源浪费的“重复造轮子”问题。如何让大象可以像豹子一样敏捷?张勇的解决思路是组织架构变革。

当年12月张勇正式提出“中台战略”并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形成“大中台、小前台”,“小前台”让“让听到炮火的做决策”反应更灵敏,而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等“大中台”则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实现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全局效率最优。

在“中台战略”的指引下,阿里淘宝、天猫、闲鱼、优酷、菜鸟、盒马等业务在各自阵地与强劲对手鏖战,保持高速增长,并共享同一套技术、人力、客服等中台系统,“中台”的威力逐渐发挥出来。

一个显著的成果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新物种盒马强势崛起,在“中台”支持下,盒马在短时间内搭建起一整套线上、线下的售卖、仓储、物流体系,如今其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已实现盈利,整个盒马距离盈利已不再遥远。而当初很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业态的玩家,以及直接照搬盒马的“跟随者”都已销声匿迹,缺乏“中台”支持是核心原因。过去5年,学习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在互联网行业甚至一些传统行业都变得流行,大公司寻求到了敏捷之道。

“中台战略”是“敏捷组织”理念在阿里的首次成功落地,但阿里继续在壮大,业务持续在进化,环境不断在变化,阿里唯有不断“拥抱变化”才能更敏捷。

2020年末、2021年初,一边是疫情的突如其来,一边是短视频直播、市场监管等带来了行业环境的剧变,张勇提出了“要把中台做薄”的治理理念,敏捷、灵活、高效是核心思路。

2021年3月张勇在内部明确提出“敏捷组织,简单文化”并在内部展开系列行动,7月张勇在内部信《让组织更敏捷,让文化更简单》中提到,“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们的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当年年末,张勇进行了上任六年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从“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业务总裁承担起小CEO的职能,不仅要管业务,也要管财务、法务、人力、公关等。当年年末,任命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分别掌管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

2022年,张勇更是亲自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当时疫情封控逐步放开,经济复苏在即,社会百废待兴,阿里将年度关键词改为 “进 ”,张勇亲临一线挂帅督阵,启用最年轻的 CTO,加码智能科技。要进攻,必须更敏捷。

本次“1+6+N”的组织架构,在2021年末“总裁承担小CEO职能”的实践上已见雏形,只是变革更加彻底,阿里巴巴集团向投资控股公司方向靠拢,从小CEO到大CEO,不同业务的掌舵者将全面独立经营管理人、财、事,不同业务部门以及子公司的组织活力将进一步释放,自主决策权更强,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可以反应更灵活。

大规模的组织调整往往伤筋动骨,而阿里的组织架构一直都是循序渐进的,张勇对阿里的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都是为了“更敏捷”一些。在这一过程,张勇式“敏捷组织”管理理念逐步变得系统起来。

在阿里内部,张勇有一些关于敏捷组织治理理念的分享,在他的定义中,敏捷组织主要面向6个维度:客户洞察、战略目标、业务策略、组织阵型、业务1号位、企业文化。客户洞察要优先弄清谁是真正的第一客户,深入挖掘用户痛点;战略方向和目标要坚定,要做周期性“对表”;业务策略要清晰,找到触达目标的可行路径和关键抓手;组织阵型要打破壁垒,让能量和信息高效流动;业务1号位要勇于担当,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企业文化要简单互信。

在企业管理的学术界已出现“敏捷企业”的概念,麦肯锡认为敏捷组织是“生物型组织”,是一个成长非常有活力的组织,它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撑,既要有高度稳定的平台、完善的结构和流程,也要有快速行动和应变的能力。而张勇的“敏捷组织”并非凭空制造出来的一套管理学理论,而是其掌舵阿里这只巨舰7年所积累的治理理念结晶,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管理方法。

在阿里巴巴内部,张勇被认为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如何理解?业务层面,阿里巴巴不再是电商公司,而是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涵盖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文娱等业务的综合商业实体。深层次看,张勇“换引擎”的根本动作还是组织架构变革,这是阿里起飞后行稳致远的关键保障。

“敏捷组织”,是大厂组织进化的终极形态

中台战略已成行业标配,阿里秉持的“敏捷组织”理念,也将成为互联网大厂的生存形态。

前些年互联网行业在流量红利下,高速扩张,粗放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从早期的精英人群扩散到10亿+的网民,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爆发后,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外卖、生鲜电商、网约车、共享单车、短视频直播等等风口先后涌现,在资本补贴下互联网产业放肆增长,很多头部企业甚至喊出了“规模优先”“无限游戏”的豪言壮语,这一切直到2021年左右才戛然而止。

如今,互联网产业已彻底改头换面,一方面高质量增长、有序扩张成为主旋律,另一方面,流量红利消失,用户规模与时长触顶。于是,2023年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回归商业本质,从“规模优先”到“盈利优先”,不再用饱和式的资源粗放投入换取大规模增长,而是对存量市场深耕细作深挖价值,同时寄望于利用ChatGPT这样的新技术进行业务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要适应新的环境,企业必须要有新的面貌与姿态,对大厂来说,“敏捷组织”将成为唯一解。

互联网本就是一个崇尚“小步快跑,唯快不破”的行业,“扁平快”也是流行的管理模式,不过,这里的“快”只是战术的快,在组织层面,企业已到了必须变阵的时刻。对于业务多元、员工数上规模的大厂来说,组织必须要足够敏捷灵动,集团必须要给到前线业务单元更多自主决策权,唯有如此,一线业务部门才能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与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才能真正做到干练精简“降本增效、去肥增瘦”。

公司变大,迟钝是必然结果,保持敏捷从来都不是易事,船大难掉头是事物发展规律。但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像豹子一样敏捷”又至关重要。跟阿里同体量的腾讯在短视频领域一直未能化解抖音的挑战,正是因其“不够敏捷”而对手却一直保持着相对敏捷的创业者姿态。对于体量庞大的企业来说,单个业务的成败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危险是组织变得僵化,对外部环境不再敏感,对新兴技术不再兴奋,对竞争对手反应迟钝,作为阿里的掌舵者,张勇不可能让这件事情发生,其多年来一直在实践的就是让“敏捷组织”理念落地,这也将成为互联网大厂组织进化的必然方向。

唯有“敏捷组织”,才能适应生产力的超级剧变

巨型集团采取投资控股类公司治理结构,并不罕见。国外有三星、软银等巨头,2015年谷歌改组成为“伞形公司”,Alphabet 成为新控股公司的名称,旗下包括谷歌和 Calico,后者旗下包括了谷歌风投、谷歌资本、谷歌实验室 Google X 和其它子公司。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阿里则是第一家采取投资控股类组织形态的巨型公司,“1+6+N”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接下来被同行“抄作业”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投资控股类公司”只是阿里组织架构的“形”,而不是“神”。采取类似结构的Alphabet这些年并没有给业界带来惊喜,它一直吃的都是搜索与安卓的老本,2023年一夜蹿红的ChatGPT正在对其构成巨大威胁,Google虽然紧随其后推出了类似产品,但却因发布会“翻车”导致股价暴跌。ChatGPT来自创业公司OpenAI,后者由微软主导投资支持。虽然谷歌在2016年就率先发布了AlphaGo且决定“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但依然打不过一个创业公司,原因是因为不够敏捷。

由此可见:是否采取“投资控股类公司”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是否能对新的秩序、新的环境、新的技术保持快速反应,OpenAI是一家初创公司,它可以截胡AlphaBet靠的就是敏捷,从而以小博大。

阿里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真谛,是要让“6+N”的业务都跟OpenAI一样保持组织的灵活敏捷,既保证存量业务更有战斗力,也给“长”出ChatGPT这样的新业务创造土壤。敏捷,才是阿里组织架构的“神”,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后阿里变得前所未有的“敏捷”,“大中台、小前台”走向“快中台,强前台”,为迎接千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做好准备,这里的变局,既由世界商业环境的剧变,更有新技术的技术爆发。

很多企业都关注到了ChatGPT这样的革命性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会,比尔盖茨甚至将ChatGPT称为1980年以来最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毫无疑问,生产工具乃至生产资料等生产力的变革一定会发生,ChatGPT底层的大模型技术让AI进入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每一个产业都会被深刻地改变,很多职业将荡然无存,当前盛行的商业模式可能很快被推翻,今天如日中天的商业巨头明天可能就会走向没落。大浪滔天,谁能立于浪潮之巅,谁将被淘汰出局?这些问题用“能否应用大模型”不足回答。

先进生产力的释放,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2021年在宣布阿里从“中台战略”到“多元化治理”组织架构升级的内部信中,张勇提到“希望通过更多新型治理方式的探索,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这一理念在今天看来,醍醐灌顶。

在商业革命的前夜,所有企业要解决的已经不只是竞争、效率或者增长的问题,创新已是迫在眉睫。创新既要有AI大模型技术这样的“生产资料/工具”,更要有敏捷组织这样的“生产关系”,后者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浪潮中,给创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大公司被小公司的颠覆式创新击败是商业史中的定局。很多大公司不想遭此厄运,展开了类似于创新实验室、内部孵化器这样的探索。而从“微软+OpenAI”模式成功做出ChatGPT来看,大公司是可以靠贯彻“敏捷组织”理念实现创新的,不论是投资初创企业提供资源,还是给组织更大的自主性,只要变革生产关系,给团队更大的自由度确保其保持“敏捷”,同时提供资源“帮忙不添乱”不干预其任何具体决策,就完全有可能会催生出下一个ChatGPT,这正是阿里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目标。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3-30
阿里这次架构调整,不只是与阿里有关
2023年,蛰伏许久的科技行业又动了起来,两件事情让人印象尤其深刻:一个是ChatGPT走热,这是至今10多年来继移动互联网后最大的技术浪潮,...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