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2022年全年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汇总原保费收入4.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分险种来看,2022年,人身险公司普通寿险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4.02%;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微增0.06%;意外险保费累计499亿元,同比下滑14.36%。增长疲软的健康险行业,亟待新增量。
头部玩家已在行动。3月24日,国内头部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慧择与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发布首款定制产品“长相安”长期医疗保险。
“长相安”长期医疗保险从三个维度强化了保障力度:第一是承诺长期保障,提供20年保证续保和无理赔免赔额递减优惠;第二是增加覆盖面,将投保年龄延长至70周岁;第三是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16个大项和45个小项专属健康管家服务。通过三大“人无我有”的定制特性,“长相安”长期医疗保险将吸引更多传统健康险难以覆盖的目标用户,给平安健康险贡献新增量。
不只是平安健康险需要与慧择展开定制合作获得增量。保险是金融的核心场景,在FinTech大潮下,互联网保险专业中介已成为保险行业新一轮增长的动力。保险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增长?保险公司如何抓住FinTech浪潮?看懂慧择与平安健康险的本次合作,读懂慧择这家公司,我们将得到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
被平安健康险相中,慧择凭什么?
中国平安是中国保险行业旗帜一般的存在,健康险是其起家也是核心业务之一,因此人们对平安健康险并不陌生。平安健康险历史悠久品牌心智强、资本实力雄厚、长期深耕健康险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平安集团最新财报显示,寿险和健康险业务发展迅猛,2022年实现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6.7%至1129.8亿元,是集团头号现金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则指出,平安健康险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人寿、昆仑健康一起位居国内健康险市场的第一梯队,2020年至今保持着超过2000亿元/年保费收入,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放眼整个保险界平安健康险都是排得上号的巨头。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为什么平安健康险要“慧眼识珠”与慧择合作?
低调的慧择在保险行业一直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起家业务是保险中介代销,旗下慧择保险网是经银保监会批准的、中国最早获得保险网销资格的保险服务平台之一。经历16年积累后,慧择已成为涵盖保险中介服务、保险科技输出、健康医疗服务为一体的保险及健康服务集团。2020年2月,慧择控股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UIZ)。
日前,慧择发布四季度财报,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414万元,不仅成功实现单季度盈利指引,长期险占总保费比例也连续13个季度超过90%。续期保费同比增长80.8%达人民币10.3亿元,截至12月底,长期险第13个月平均继续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第25个月平均继续率稳定在96%,继续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在波诡云谲的市场局势下,慧择展示出了较强的经营韧性,成功地应对了动荡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业绩来看,慧择正在享受保险中介市场增长的红利。据中保协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保险专业中介的市场份额已由2016年的约2%上升至6.1%,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平安健康险与慧择战略合作,则反映出一个显著的趋势:长期在市场中较为低调的第三方专业中介正在得到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不再只是“通道渠道”,而是深入到上游环节,与保司走得更近,从产品销售走向产品定制环节,与保司一起给用户定制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慧择可以吸引平安健康险的橄榄枝,靠的是硬实力。正如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表示,互联网保险专业中介本身更加贴近客户和市场,与慧择的战略合作可以持续助力好产品、好服务触达普通消费者。同时,结合慧择的产品定制经验,未来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出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的产品,并及时得到真实而客观的市场回馈,迅速优化,形成正向发展机制。
具体来说,慧择可在以下与平安健康险互补,给其提供增量价值:
第一,慧择距离用户与市场更近,有丰富的产品定制经验。
在传统保险业中,健康险、寿险产品五花八门,对用户来说选择门槛高、难度大,体验差,“产品多却没有心仪款”的现象很普遍。原因在于,保司为方便解释条款、避免理赔纠纷、加强理赔风控,普遍沿用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使用统一条款,很难给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而做产品定制,慧择是专业的,由于其起家业务是保险中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保险销售平台),因此其距离用户更近,它在成立初期就明确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组合、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的策略。慧择控股董事长兼CEO马存军也表示,慧择致力于为客户定制差异化服务,开启了保险行业定制长期险的先河,已成功向市场推出了“金满意足”“达尔文”“小淘气”“守卫者”“铁甲小保”“长相护”等众多爆款产品,覆盖养老、重疾、医疗、长护等品类,持续助力多层次保障有序衔接。
2022年,慧择将定制产品的种类进一步从寿险和健康险扩大到“全险种”布局,全新上线4款定制产品,强化了对老-中-少3类人群的需求满足,已覆盖重疾、医疗、储蓄、意外四大类险种,比如达尔文7号重大疾病保险,在维持性价比优势、夯实保障责任的基础上,创新推出高发的重度/轻度恶性肿瘤和原位癌二次赔付,ICU住院保险金也将重中轻症疾病列表外的大病纳入保障范围,旨在为大众提供更周全的守护。
第二,慧择很早做保险网销,有科技基因懂保险科技。
为什么慧择可以做好定制?因为慧择通过保险科技更懂用户。
互联网保险出现前,保险业存在理赔难、产品条款理解难、和经纪沟通不顺畅等顽疾。移动互联网逐渐让咨询、理赔等服务线上化,很大程度提高了保险产品的体验,提升了保险行业的效率,在这一阶段慧择作为保险中介平台,一边聚集保司一边服务用户,不断积累保险科技能力,成为一家保险科技公司。
现在慧择线上平台已可提供需求咨询、风险评估、方案定制、智能核保/在线交易、保单保全和理赔协助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在C端慧择面向不同目标用户群体定制精细化标签、采取差异化服务策略,积累了日益丰富度用户画像,具备了对用户精准洞察的基础。
个性化定制意味着产品管理复杂度的上升,要实现快速上新、个性化与高效率的兼顾,必须靠科技支持的专业定制能力,这一趋势已在服装等行业上演,SHEIN(希音)这样的电商新物种浮出水面,C2B、C2M、C2D等商业模式日益普及,但这些模式的底层都是AI、大数据等技术在支撑。
保险的个性化定制同样离不开科技,包括对用户的精准洞察,案件理赔需兼顾快速响应与风控,海量产品需高效管理,都需要科技才能实现,这些维度慧择均已拥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第三,慧择深耕年轻客户群,更懂Z世代的保险服务需求。
年轻人已逐渐成为投保主力。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18-24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11%已购买保险,25-45岁年龄段的比例更是高达58%。比传统保险中介更贴近年轻人的慧择,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在变,购物习惯也在变。除了通过互联网获得一切外,他们喜欢更个性化、更具性价比、更有体验感的产品与服务,他们对保险的需求也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不只是线上购买优先,在经历疫情后对健康险也变得更有需求,不再是“要我买”而是“我要买”,购买方式不再是“人找保险”而是“保险找人”。个性化定制保险将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慧择用户平均年龄在2020年便降至30岁左右,它能独得年轻人厚爱,正是因其拥有定制化理念和科技化运营模式,经典的“三不三帮”(“不打扰、不误导、不敷衍、帮理解、帮挑选、帮理赔”服务承诺)理念对缺乏投保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同及时雨。慧择从产品、核保、理赔以及服务多维升级,让客户买的明白、买的省心、买的安心,这更符合年轻人的保险消费习惯,它不只是会受到平安健康险的重视,未来也将有望成为保司获得年轻化客户的入口级渠道。
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及“长相安”产品发布会上,平安健康险方面则指出,双方会在产品定制、推广,客户持续经营和健康服务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换句话说,“长相安”只是一个开始,慧择和平安健康险未来会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慧择前瞻布局保险科技,依托独特的定制化模式,更好地服务年轻人等优质客群,给保司源源不断创造增量,只会得到更多保司的青睐,慧择与保司联合定制个性化产品的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互联网保险专业中介深水区,慧择渐入佳境
3月27日发布的财报,表明慧择2022年提出的ABC战略已初见成效,实现扭亏为盈后它将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增长。
所谓ABC战略,即从A端线下代理人、B端保险机构和C端客户三个环节着手,打造一套深入上下游、涵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保险数字化链路,过去一年,围绕这三个环节慧择做了大量工作。
在A端,慧择通过数字化手段武装经纪人,四季度,推出了用户经营系统“热链1.0”,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信息触达和快速资料查询,让经纪团队变得更加高效。四季度,慧择A端业务线促成的首年保费达人民币8,255万元,环比增长26.7%,2022年全年A端首年保费贡献已突破人民币2亿元。
在B端,慧择和太平人寿、长城人寿等达成合作,以数字化系统赋能传统险企,接入超20个业务场景,光是上半年便快速处理了逾40亿条业务数据。通过向保险公司合作伙伴输出数字化产品和技术能力,2022年慧择科技输出业务贡献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500万元。
在C端,慧择更强调媒介的作用:直播互动和全天候待命的线上系统,帮助平台第一时间响应用户需求。
当然,慧择也正是在服务C端用户定制化保险需求的过程中,积累了强大的保险科技能力,再“溢出”到B端与A端,推动保险科技在整个保险业的落地。
慧择的战略模式才“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未来可期,拥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只是时间问题。
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保险业拥抱移动互联网、提升科技含量。
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并重点提到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则提出,在保险科技领域加强行业标准供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区块链、下一代互联网、智慧健康、物联网等领域制定相关应用标准,以标准凝聚行业共识、积累行业经验、规范引领保险科技创新,同步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领域行业标准建设,兼顾发展和安全。
另一方面,保险业正在进行自内而外的革命,数智化已成全行业共识。
高质量发展是各行各业的主旋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每一家企业的共识。在保险行业,不论是平安这样的巨头强者,还是众安这样的新兴玩家,无不在强化保险科技的应用,从产品创新到销售渠道到理赔客服再到组织管理,都在全面而深入地应用数字化工具。
以财产险为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去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年内共有73家险企开展互联网财产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元。保费排名前十的险企中,有6家的互联网财险收入录得同比增长。
在政策的指引下保险业科技化已势在必行,互联网保险业已驶入深水区。一方面,保险将普惠更多用户,出现更多创新产品,市场本身将高速扩容,这将给慧择的保险中介、健康医疗服务带来新的红利;另一方面,一些缺乏自主科技的保司、保险中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也会成为慧择保险科技输出的目标客户。
展望未来,依托保险科技慧择ABC战略将撬动更大的增长,在保险科技的卡位战中,慧择俨然已抢得先机。
“互联网+实力品牌”的故事才开篇,慧择未来有无限可能
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在慧择等新物种的带领下,保险业改革将不断深化并深刻改变了每一个企业、从业者和客户。
首先,从保险经纪人的角度讲,科技工具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促进了他们和客户的交流,这将直接或间接带来业绩增长。
传统保险业,交易要靠人力推动:经纪主动上门推销、接待来访客户、拨打外呼电话,逐一解读保险条款并跟进后续解疑、理赔服务。这种传统模式的优势是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对流程、条款熟稔于心,能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缺点则是不同经纪人、不同险种产品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整体效率低下,对从业者的培训期要求也很长。
科技保险普及后,数字化手段可最大程度补强这些短板:大数据精准匹配客户和产品,智能系统可解答客户大多数提问,善用技术的保险经纪可快速上手,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长期来看,ChatGPT技术加持下保险智能经纪、智能顾问“机器换人”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保险经纪人必须要善用科技手段,保险经纪团队也必将朝着精英化、人文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体现“机器不能做、人能做”的优势。
其次,从用户角度来看,“小淘气”这样的个性化定制创新产品,小马理赔这样的创新服务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保险体验,拓宽了保险的价值边界。
基于互联网渠道,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贴合用户具体场景,进行产品创新是未来的趋势,这可以让以前“可能需要保险但没有产品”的地方出现保险服务,也可以让“有保险服务但从不购买保险产品”的人群购买保险服务,还可以让“以前要专门去指定地方购买的保险产品”可以在其他消费场景中顺便购买……总之,保险的边界将被直接突破。
服务的创新同样不容忽视。以理赔为例,小马理赔作为慧择的代表性产品,涵盖十大服务措施和六大服务产品,标记“小马闪赔”产品确认责任无误后承诺3个工作日内颠覆理赔款,充分保障用户需求。理赔难、理赔慢这些用户痛点被大幅缓解,用户购买保险没有后顾之忧,体验更好长期来看这会加强用户对保险业的信心,让蛋糕变大。蛋糕变大,慧择可以分享的价值自然也会更多。
最后,站在保险类企业角度来看,保险科技可降本增效,创造增量。
定制化创新可帮助企业扩大受众面、开拓新用户,数字化系统等科技手段则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减少不必要支出,从开源和节流两个环节全面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慧择的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营业费用同比减少30.1%,环比再缩减16%。在降本增效这件事上,慧择做到了跟互联网巨头一样的水平。未来,慧择可将自身应用娴熟的数字化系统与能力产品化,输出给更多保险类企业。
写在最后
保险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行业,最早可追溯到十一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时,意大利商人创立的出海保险,后来随着欧亚大陆人口流动、商业模式迁移,逐渐风靡全球。在近千年发展历程中,保险业起起伏伏,经历多次革命和创新。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和用户需求,如今全面拥抱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实力品牌”百亿战略的故事才刚开始。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