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 好事or坏事,95后们怎么看这一问题?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作为的。” 经济发展遵循这一逻辑,现实生活同样呈现这种特征。

于社会宏观视角嗅到的危机和未来,放在微观视角所看、所思或许是另一种情形。

真谓“活久见”,前十年还常看到扒房、拆屋的新闻。近两年,计划生育转向放开二胎、三胎,连续两届“央视春晚”在语言类节目中开始鼓励生育,中国人口负增长问题获得了社会上上下下各阶层的集体关注。5月26日,携程集团董事会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的新书《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正式发布,用详细的研究和数据去证实人口对创新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并再次呼吁中国须出台有力度的鼓励生育政策。

从生物学上说,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35岁,人口负增长这个问题上,95后及以后的年轻人将是被社会鼓励“多生”的主要人群。

作为个体的他/她们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他/她们未来会选择二胎甚至三胎吗?为了获得这些答案,主编采访了6位95后年轻人。

“三胎不敢想”

5月26日,梁建章在《人口战略》新书发布会一番言论上了微博热搜。他认为,中国的总人口小于印度是标志,但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印度每年新出生的人口远远超过中国,且已经很长时间了,“未来印度的人口可能是中国的3-4倍,这几乎是肯定的。”

根据印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新生儿数量为2000万,比中国去年的956万2倍还要多。梁建章还预测,到二零五几年的时候,中国新出生人口会少于美国。

人口变少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怕,可与之而来的综合国力下滑可能性则引起公众警示。人口少与创新下降有什么关联?梁建章认为,人口数量下降肯定也会影响质量,因为1000个人挑出来的天才肯定比100个人挑出来的天才更好。

对于这个结论,大多数95后表示认同。97年已婚的Lucky(女)表示“我是比较认可这一观点的,虽然说数量不能决定质量,但基数大,高质量人口的可能性才能更大,基数的减少,会让高质量人口的机会更加渺茫。”

95年已婚的理理(女)也认为“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认同这种观点,人类基因的组合方式很多,尊重基因的奥妙。”

“概率学自然是普遍真理。”96年未婚小潘(男)持相似观点,不过他觉得影响人才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存在,“也会因为教育环境、背景、家庭影响、自我状态而产生不同结果,不该将天才仅归罪于生育。”

95后未婚的小王(女)有着不同的看法“人口数量下降并不意味着优秀人才的数量会减少。相反,优秀人才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因为在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下,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可以投入到每个人身上,更容易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人口数量下降并不一定会对人才质量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我认为,人口数量下降和人才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需要考虑到众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说,梁建章为代表的人口经济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更关注人口与创新、国力的关系。95后们更关心他们的下一代人生存环境好坏。

小潘表示“(人口变少)我认为会更好,目前经济环境和生存环境过于紧张,主要还是因为人口过盛导致的结果,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收口期之后,会回到一个相对基准的平衡点。”

97年未婚的小李(男)观点更直接“(人口变少后)生存环境太好了。”

相比之下,Lucky、理理则都承认“短期变好”,可担忧长期影响会糟糕,持续的低生育会让下一代人背负巨大压力,“长期来看养老压力会成为(未来孩子)重担。”

生育观念上,已是二胎妈妈96年的小烨表示,“现在生活压力太大,开销大,针对孩子上学问题必须有房产,房贷问题压得喘不过气。”在北京工作的她坦诚地说“二胎已经很费劲了,三胎想都不敢想,养不起。”

除她之外,95后大多表示接受婚姻生活,很多规划在30岁左右结婚。小烨已是二胎妈妈,已婚的理理也表示会考虑“要一或两个小孩”。其他95后都认为一胎就够了,主要是考虑养育下一代压力因素。

客观地说,正如梁建章所言“教育成本、房价、生育福利缺失”三大问题,是当下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95后普遍持“一胎”就够了的主要原因。

比较令人悲观的是,许多95后生子的原因中,“养老”也一直是关键因素。在全社会开始追捧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年轻一代人意识中仍认为生育是解决年老后生存问题最好的做法,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主编认为,长久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系统性的缺失,已带给社会各年龄层群体一种隐性的“恐惧”。

“不算公平”

从世界各国地区发展历史中,也能总结一个基本规律,保证一定基数的人口规模,是维持国力的一个重要保障或依托。

一战、二战后快速崛起的国家中,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无不以庞大的人口规模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

《人口战略》一书中,就有占比很足的篇章,探讨如何通过“鼓励政策”来提升年轻一代人的生育兴趣。书中提出包括财税补贴、现金补贴、税务减免、购房补贴、福利托儿所等措施,这些措施其实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推行,甚至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开始尝试和推动。

《人口战略》的第五篇、第18章中,有“中国家庭财税补贴建议”内容。建议至少用GDP的2%~5%来鼓励生育。

以现金补贴(例如每个孩子月补贴1000元);还有二孩家庭社保减半,三孩家庭社保全免;购房补贴,二孩家庭房贷利息减半,三孩全免等。

“发钱”是最简单直观的措施,主编视角来看,人天性其实是喜爱繁衍的,生育成本下降必然会带动一定的生育率上升。

理理认为“从个人角度来说,会增加同龄人的生育兴趣。对于非一线城市居民来说,现金补贴比较具备吸引力;对于一线城市人群来说,家庭社保减免以及房贷利息减免更有吸引力。”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于生育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当下年轻人选择不生育,更多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恋对象、996工作时间占比过高,以及来自高房价和教育内卷的压力。如果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年轻人缓解经济压力以及房贷压力,相信会吸引一部分群体选择生育。”

小王则表示“作为一名95后,我认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是有必要的,但是成本应该由整个社会分摊,而不应该主要由就业中的年轻人承担。”

经济的发展带来观念的开放,从这次访谈中也发现,大多数年轻人持一胎就可以的想法。现实压力下,他们很难再考虑二胎,甚至三胎的问题。在他们之外,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个人生活,并没有明确的婚姻甚至生育的计划。以多生多奖励的政策来推动年轻人生育兴趣,对于喜欢一胎,甚至选择丁克的年轻人而言公平吗?

小王认为“从个人角度来看,这种对二胎、三胎家庭倾斜的补贴策略似乎对丁克家庭或一胎家庭不太公平。”

小潘表示“我认为不算公平,但可以理解。目前老龄化严重,国家促进生育可以理解,但是使用集体GDP,作用于部分群体,必然会遭到未受惠部分人群的反对声音。”

当然,也有表示同意的95后,已经是二胎妈妈的小烨觉得“公平,这是个人选择问题,丁克家庭不用为孩子操心,以后老了国家也有补贴。”

而考虑二胎的理理持同样观点,“公平。多胎家庭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年轻劳动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如果没有年轻人,整个社会(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可能都会失去活力。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多胎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只要参与工作,就能为整个社会贡献了更多的社保收入,保证基础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体系能够持续运转,对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欧洲多国已开始“发钱”鼓励生育

对于中国而言,人口负增长虽带来隐患,比较利好的一面是,欧洲、韩国、日本相比中国更早出现人口问题。它们更早的开始尝试推出各种策略,来提升年轻人生育的热情,意味着中国有大量的他国“实践案例”来参考。

相比于计划生育要靠罚款这样略显“粗暴”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解决“不想生”这一难题,奖励措施几乎是唯一办法。

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关心有利自己的政策是没错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历来不会完全统一。

无论哪种奖励措施,凡是用国民税收推行的政策,费用都来源于社会中每一个组成成员。从小范围的沟通中可以感触到,即使是激励生育,也应该逐步的去施行。如果采取过于激进或优厚的鼓励生育策略,会激起其他成员的反感。

以日本作为参考的话,老龄化社会会导致很多老年人60、70岁还要出来工作。主编是一名80后,对于我来说,年老的时候还要出来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了以后想找工作都没有才更惨。

此时此刻,主编突然感觉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意义,物质才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

技术发展带动生产力提升或许与人口增长一样具备积极意义,在号召年轻人积极生育的同时,也希望未来几十年科技能够持续向前。一个社会就像一口锅,食物太少,怎么分配都有人利益受损,如果物质足够丰富,国家可容纳更多的人口,这种情况下人多一定比人少更好。

“更关心这些事”

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虽然科技实力一般,可凭借世界排名前十的人口规模,世界经济总量也位列在前二十的位置。这说明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定基数的人口规模,才能支撑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使其保持较高的水平。

而英国、法国、德国等人口小国,凭借科技创新的实力进入世界经济总量前十。又证实一个事实,单纯的人口一个因素尚不足以构成一个超级大国,人才、创新和科技等同样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

对于人口奖励策略,《人口战略》新书发布会上,嘉宾中国人口专家陈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觉得,相关生育政策支持,形成政策的力度,影响有限的。他的长期观点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常态的现代国家,包括制度的文明、包括社会的保障、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生育政策的一些重要内容。

小王、小潘都同意陈剑的观点,小王认为“陈剑老师的观点是非常中肯的。虽然生育政策的支持对于人口政策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单靠政策的力度是有限的。在建立一个常态的现代国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制度的文明、社会的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影响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我非常认同陈老师的观点,任何对人民造成的影响,一定是需要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生态系统的,如果只改变单一象限,不改变其他因素,那么最终只会导致与终极目标的偏离。”小潘表示。

主编则和理理的观点相似,建立常态的现代国家是个非常长期和缓慢的事。中国独特的历史决定了当下文明进程的特殊性,先物质改革后观念改革的阶梯前进,似乎是必然的事。

理理认为“补贴刺激更加直接,能够影响当下的适婚适育群体。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提升以及收入分配相对理想化,需要长期的经济投入以及改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远水不解近渴,两种观点都值得被认可和尊重。”

80年代出生、90年代成长的主编,从小接受的是,人口爆炸具备危害的教育,面对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危机感并没有特别强(甚至有如释重负之感)。

相比大多数80后开始思考养老问题,主编则是“随缘居士”,当下生活质量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未来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无需过多的去考虑。

就人口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先确定中国人口规模应该保持在什么水准上最合适。应以全球人口未来百年走向为参考指数,结合中国综合资源、粮食产量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多维度信息,估算一个比较“完美”的人口区间,然后去倒推当下的人口策略,才更科学、更理性。

从这次访谈中能发现,大多95后还是持一胎的观点,二胎或会考虑,几乎没人选择三胎。从生育规律来说,这确实隐藏着的隐患,独生子女假如过于普遍,人口下降将是长期趋势。

好在,即使每年1000万上下的出生率,本世纪中国人口仍能维持在7~8亿的规模(以中国平均寿命75.4岁计算)。

毋庸置疑,对人口问题社会各界的共识已经产生。中国应该保持多少人口最好?年出生人口一千万是不是已经触底?国家该不该“发钱”去引导年轻人多生?

这些似乎已是全社会都该去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6-06
人口负增长 好事or坏事,95后们怎么看这一问题?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作为的。” 经济发展遵循这一逻辑,现实生活同样呈现这种特征。 于社会宏...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