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京发放自动驾驶无人化通知书,在政策上加大了新行先试的力度,旨在推动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的进程;11月2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新规定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最近几年,无人驾驶领域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许多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无人驾驶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尤其是2022年,可谓是无人驾驶行业从落地到商用“成长期”的第一次大考。
无人驾驶“全面开花”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出台了无人驾驶方面的政策,应用实践也呈现多种趋势。目前,已有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上路进行商业化试运营,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今年8月,重庆、武汉两地发布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
今年7月,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并允许安全员从主驾移到副驾。
而到了11月,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发布消息称,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此次获得许可的企业还包括小马智行等企业,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资格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0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开放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同时发布全国首个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将测试划分为“副驾有人”、“前排无人,后排有人”、“车外远程”三个阶段,有序推动产业步入整车无人化阶段。
有业内人士表示,L3、L4级智能汽车将可以上牌上路,在特定区域内行驶,这也意味着智能汽车商业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无人驾驶上路的同时,相对应的规范也明显在加强完善。
8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自动驾驶管理条例》,成为国内首部关于自动驾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首次对自动驾驶的示范应用、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网络安全、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从运输经营者、车辆、人员、安全保障、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11月2日,多部委组织起草《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产品准入和上路通行两个环节串联起来,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
落地仍需技术突破
如果说“无人化”是自动驾驶前行的一条腿,那另一条腿便是“商业化”。
2021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3.5%;今年上半年,市场渗透率进一步上升到30%。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7000公里,测试总里程超1500万公里,自动驾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距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尤其是距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及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时间。
而落地背后的难点最主要还是在技术层面——长尾场景的解决方案。长尾场景是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也是自动驾驶公司赢得商业化竞争的决胜关键。
当前,自动驾驶相关功能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而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人工智能算法只能完成之前被训练过的场景任务,与能够基于先验知识进行推理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有本质区别。
因此,如需让自动驾驶车辆完成各种路况场景,就要提前找到并训练相关场景。但是有很多特殊的场景,即长尾场景,难以通过纯理论或推算得到,只可能无限接近却不可能彻底找全,所以存在大量未经训练以致当前自动驾驶技术难以解决的长尾场景。
这也使得全无人自动驾驶的事故率和故障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影响道路安全和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因为各种突发的接管需求影响驾驶体验,进而阻碍其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载视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专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及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想要加快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落地,必须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技术研发、测试评价、社会普及、产业应用等方面加强。
无人驾驶普及有多远?
“虽然对L4级自动驾驶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但实现大规模盈利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曾指出。
其实,这句话也是所有投入研究无人驾驶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百度、华为、小马智行、AutoX等处于全球无人驾驶发展第一梯队的企业也都纷纷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一直在推进下探量产项目。即通过技术“降维”寻找商业契机,验证无人驾驶技术成果,保障自身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
以百度为例,其旗下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截至今年7月,萝卜快跑累计订单量超100万,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已经在北京和广州开始进行商业化的付费业务,探讨商业运营模式。同时,在卡车领域与中国外运成立合资公司青骓物流,进行商业化运营,与三一重卡成立的合资公司一骥智卡也开启了交付。
虽然各家自动驾驶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商业化的尝试,但从无人驾驶的维度看,这项技术距离人们日常使用还有一段距离。
有外媒指出,自动驾驶在世界各地普及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摩根士丹利最近在一份报告中也表示,自动驾驶可能需要10年或20年的时间。
不过,中国的企业对此却相对乐观。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曾表示,自动驾驶行业会在3到5年迎来应用的快速发展期。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无人驾驶已经从技术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转变到商业化应用的快速增长期。目前,从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发展速度看来,无人驾驶领域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有突破式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