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境+社交电商公司洋葱集团在5月7日晚间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OG”,上市股价高开低走,收盘报7美元/股,跌幅3.45%,最低跌至6美元左右,目前市值6.47亿美元。
洋葱是2015年在广东运营的一家主营跨境商品的电商公司,其电商模式主要靠60万左右的KOC分销(关键意见消费者),其实就是类似于两年前上市的云集社交电商模式,不过现在云集叫会员电商,双方都避开了社交电商的关键词,但又都同属于社交电商。
有意思的是,洋葱集团2020年的GMV是44亿,云集财报显示,2020年的GMV是359亿,但洋葱市值是6.47亿美元,而云集市值才4.25亿美元,云集的GMV是洋葱的8倍多,但市值不到洋葱的三分之二。
同样是电商公司,同样是社交电商模式,同样有跨境电商因素(云集也曾主打进口商品),到底谁被高估了,谁被低估了?
洋葱也是为数不多的跨境电商上市公司,但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几乎没有高市值的,洋葱又能打破魔咒吗?
2
我们先通过财报和媒体报道,了解一下洋葱集团:
“公司官网显示,“ONION GLOBAL 洋葱集团”成立于 2015 年,母公司为 Onion Global Limited,旗下拥有包括广州洋葱时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越洋无界互联网有限公司等海内外近 50家子公司。”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洋葱集团招股书介绍,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淙是大股东,另一位创始人白平三为第二大股东。IPO前,李淙持股62.9%,白平三持有27.9%的股权。IPO后,李淙持有洋葱集团5351640股,持股比例为54.9%,拥有91.7%的投票权。”
“2020年,洋葱集团升级为全球品牌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部署五大事业版块:品牌银行Luca Bank、全域营销O'Uni Market、洋桃交易所Ocean Supply Exchange、无界橱窗O'Uni Channel、易跨境E-Quick,分别涉足品牌孵化、生产制造、广告赋能、销售增值、渠道直营及分销、技术研发、仓储物流等各大业务。”
“招股书显示,洋葱集团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8亿元、28.5亿元、38.1亿元(约5.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3%、33.7%;净利润分别为-9475万元、1.03亿元、2.08亿(约3188万美元),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2.3%。
其中公司自营零售平台O‘Mall上销售的产品所产生的GMV分别20.7亿、35.3亿、40.2亿元。
以此计算,2019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营收增速从57.46%降至33.68%,下滑23.78个百分点;O‘Mall的GMV年度增速也从70.53%降至13.88%。
从平台成交金额看,洋葱集团2018年、2019年、2020年GMV分别为24.46亿元、38.42亿元和44.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57.1%,15.3%。2020年增速下滑明显。
营销费用方面,洋葱集团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 1.13亿元,1.27亿元,2.44亿元(约3736万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92.1%。”
“洋葱集团目前已与全球超4000个品牌达成深度合作,选品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6万个SKU。同时,为构筑自有品牌生态矩阵,从2018年起,洋葱集团开始布局自有品牌生态矩阵也已开发了21个自有品牌,累计涉及634个SKU。”
“2020年,洋葱集团的平台上拥有活跃客户224万人,关键意见消费者共有69.1万人,总注册用户有1512万人。”
(数据摘自洋葱和云集财报)
3
从上述数据,大致可勾勒洋葱集团规模、营收和商业模式的基本情况,洋葱集团的优点在于,盈利能力强,2020年就盈利2亿多,比2019年翻了一倍,相应的营销支出增加了92%,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另外,洋葱在发展自有品牌方面,也比较迅速,自有品牌数量达到21个,虽然是跨境电商,但从2018年开始,就发力自有品牌,最高做到5000万营收,自有品牌是毛利比较高的。
洋葱集团广受诟病的一个是创始人曾卖假药被判刑10个月,缓期一年;另一个是2017年卖假化妆品,被罚款3000元。
剔除这些历史因素,能决定洋葱集团核心能力的是其KOC模式,60多万KOC一年贡献40亿GMV。
初看这个数据还不错,但细看就有问题了,这意味着平均每个KOC贡献六七千元的GMV,那KOC的销售能力也太差劲了,跟淘宝用户一年的消费额差不多,这样的KOC,只能当消费者用了。
不过,洋葱的KOC包含三个级别:进取店主、荣誉店主、会席服务商。如果想做店主,需要交纳1000元,会席服务商则需要交纳2万元。
这其实就是社交电商拉人头的模式,不少加盟商投诉希望要回加盟费,因为加盟之后发现,除了自己买,实在拉不来下家。
KOC模式或者社交电商模式,在资本市场越来越不被认可,调皮电商在2020年初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社交电商在2019遇到瓶颈》文章提到,社交电商作为平台日渐式微,但是作为私域流量的一支,却依然风头正劲,因为品牌方经营好私域之后,对社交电商平台的需求就没那么强烈了,用户的红利也消失了,能带货的KOC,就那么多,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最严重的是,KOC不是公司资产,不归公司管理,他们可以做洋葱,也可以做云集,还可以做别的分销平台,随时可以离开你。
云集也曾是KOC的明星企业,上市之后的两年,一直没有起来,也都是时代因素。
好在云集已经转型,开辟了第三方的商城业务,据云集2020年的财报,四季度云集GMV117亿,其中商城业务就占到了95亿,比去年增长90%,在平台GMV的占比扩大至81%,社交分销只占到了22亿。商城业务的增长势头很好,意味着社交分销业务在大幅度下滑。
不过云集转型还未成功,商业业务的收入相当低,不像分销业务可以赚差价,商城业务是赚服务费广告费等,去年四季度依然亏损2180万,而且,云集2019年GMV就已经352亿,2020年却只有359亿,几乎停滞。
4
现在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了,云集KOC分销业务在大溃败,全面转型商城和自有品牌(也在摸索直播业务),尚只能保住GMV,而靠KOC分销业务立足的洋葱集团才刚刚上市,云集两年前走过的路,洋葱刚刚走到这里,这是一个一眼就看到天花板的市场空间。昨天,云集在美股的交易规模才41万美元左右,资本市场似乎已经失去兴趣了。
洋葱的好处是,基数少,才40个亿,已经盈利了,但是增长空间,也几乎堵死。从财报看,2020年比2019年才增长了13%左右,还没赶上2020年全国实物网络零售的平均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
作为电商企业,在这个基数40亿,有这个增速13%,就太低太低了,阿里6.7万亿的规模,还能20%以上的增速,京东2.3万亿的规模,还能30%左右的增速,拼多多1.7万亿的规模,还能66%的增速。
洋葱的规模、模式、增速,并不亮眼,在资本市场不被看好是情理之中,何况还是去美国纽交所,这个体量的上市公司,太没有存在感了。
另外,跨境电商作为独立的电商模式,缺乏存在的必要,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是综合的,不一定非要进口商品,单独的进口商品在供应链上也缺乏优势,就算做出爆款,也会被大平台截胡。做自有品牌,算是一个有空间的出路。
前有云集,后有洋葱,社交电商平台模式,真的到头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