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巨变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变化本身,而是依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情。”
深以为然。如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科技公司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也对其战略规划、技术创新乃至商业模式提出全新挑战。
亚信科技无疑是近年来业务加速转型的代表。自从2019年提出“一巩固,三发展”战略,亚信科技在巩固BSS(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主业之余,积极拓展数智运营、垂直行业和企业上云、OSS(运营商网络支撑系统)三大新业务。
那么,亚信科技近年来业务转型成效如何?近日,亚信科技公布了2022财年业绩:2022年,亚信科技收入达人民币77.38亿元,同比上升12.2%。其中,三新业务收入达人民币25.73亿元,同比上升64.2%,营收占比达33.3%,多轮驱动的业务结构初步成形。
正如亚信科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高念书所言:“从新业务角度来看,亚信科技是一家成长型、高增长的公司,未来几年继续朝着‘2025 年业务规模超百亿、新业务占半壁江山’的战略目标努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业务不能一味求快,追求速度的同时也会关注质量。”
业务实现多点开花
从财报数据来看,亚信科技在2022财年做到了业务的多点开花。
在主业BSS(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方面,得益于在运营商领域多年深耕,亚信科技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绩。2022年度,BSS业务收入达到49.25亿元,同比增长0.2%。值得关注的是,亚信科技对于主业BSS依然在加大创新力度,像RPA、数字人、数字孪生等产品与方案满足了运营商的新需求。
更加出彩的是亚信科技三新业务:数智运营、垂直行业和企业上云、OSS(运营商网络支撑系统),均实现了大双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在数智运营业务方面,亚信科技有两大核心业务:智慧运营(DSaaS)+智能决策(DI)。得益国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数据二十条”政策出台,亚信科技数智运营业务迎来全面的爆发。2022年,数智运营业务收入达到达到11.5亿,同比增长57.6%,收入占比达到14.9%。
针对数智运营业务,亚信科技在2022年做了两件大事:其一、全资收购了艾瑞咨询,并与原有数据运营业务进行全方位整合成艾瑞数智;其二,增加了DI业务(智能决策),完善数智运营业务体系的布局。
高念书介绍:“数智运营除了运营商业务之外,会进一步聚焦数智TMT、数智政企、数智消费和数智车联网等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运营的数智方案和运营服务;智能决策业务则依托公司在运营商领域的积累与优势,获得了中国移动咪咕等战略咨询项目。”
在垂直行业和企业上云业务方面,亚信科技持续聚焦能源、交通、政务等五大行业,并且开始在多个行业建立纵深可持续发展模式。2022年垂直行业和企业上云业务的收入达7.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2%;其中,能源行业更是同比增长高达308%。
近年来,随着云战略成为企业数字化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石,各大行业的企业上云成为大势所趋。而亚信科技近年来则很好地抓住了企业上云而衍生出的各种业务需求,成功在多个行业取得重大突破。
例如,在能源行业,5G专网解决方案在核电、风电等行业具有明显优势,其中,中国核电项目涵盖四大核电基地,全面覆盖21台在运机组;完成国华投资公司和中广核下属数十个智慧风电场建设等。又如,亚信科技在交通行业形成成熟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为多个省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多个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再如,亚信科技在政企行业的大数据业务获得稳步提升,签单项目超过50个,涵盖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数据交易及城市智慧中枢等多个场景。
在OSS(运营商网络支撑系统)业务方面,OSS业务2022年收入达到6.66亿,同比增长61.3%,总体收入占比8.6%。近年来随着新基建战略、东数西算工程等相继出炉,运营商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亚信科技在算力网络产品、5G专网产品、网络智能化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则帮助自身在OSS业务方面奠定了增长的基础。
“亚信科技自身在算力网络等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围绕不同运营商、不同应用场景打造了多个成功的标杆案例。”高念书补充道。
双手沾泥、扎根场景
近年来,从新基建战略、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数据局成立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安全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系列政策法规,无不表明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数字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
对于亚信科技而言,这是巨大的机遇,也存在着各种潜在挑战。众所周知,多年在运营商市场耕耘,亚信科技在技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交付等方面练就了一身本领,但亚信科技所积累的经验与能力,能否放在其他垂直行业一样行之有效?
在笔者看来,亚信科技近年来之所以稳步实现业务转型,很关键的原因在于清晰地认识到在To B垂直行业的市场逻辑、商业模式与之前专注运营商领域完全不同,而亚信科技又愿意深入重点行业场景、扎根垂直行业用户需求,并且在产品、方案甚至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以产品为例,To B垂直行业对于产品有着较多差异化需求,对于科技公司的产品能力有着极大考验。对此,亚信科技的思路是先去大B行业企业沉淀标准化产品,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复用或者定制化开发。例如,亚信科技在能源等多个行业推行5G专网产品,就有多种产品与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组网需求。
高念书表示:“To B行业产品做到完全跨行业通用并不现实。亚信科技的思路并不是追求100%的复用,而是让一个产品能够在某个行业复用70%-80%就行,然后再决定后续的策略。”
又比如数智运营业务,涉及到大量注入大数据、业务模型、AI算法、中台等技术与产品,而且不同行业的业务属性差异极大,按照运营商传统业务领域的方式方法会遇到巨大挑战。
对此,高念书直言道:“过去的商业模式是把用户需要的功能实现即可;但数智运营业务则完全不一样,数据、工具、产品只是一个手段,必须懂业务场景,亚信科技数智运营业务的团队成员相当比例是业务专家,他们往往是与用户一起设计业务场景,帮助用户达到市场目标。”
数据库市场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由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数据爆炸性增长以及国内信创的需求,中国数据库市场近年来迎来高速增长。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将达到95.5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8%。
市场持续高增长的另一面,却有超过200家数据库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亚信科技2022年让数据库AntDB业务独立运营,并且在一年时间内拿下23个大客户,涵盖通信、交通、政务、医疗等多个行业;此外,数据库AntDB获得了Gartner、Forrester、墨天轮等机构的广泛认可。
AntDB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迅速打开局面,主要是因为亚信科技在数据库领域有着长达十五年的积累,AntDB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产品特性在运营商的海量并发业务场景中得到了充分考验,又有大量案例的交叉验证。更加重要的是,亚信科技对于应用场景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数据库跟应用其实是紧耦合的,数据库替代为什么很难,很重要一点就是牵一发动全身。亚信科技是做大型应用软件出身,优势在于除了数据库产品在电信级应用经过验证外,还懂应用、懂场景,对于数据库迁移等也有经验优势。”高念书直言道,“未来市场容不下上百家数据库公司,只有进入市场头部才能生存下来。跻身市场头部也是AntDB未来几年的目标。”
未来:追求高质量发展
从财务数据来看,随着三新业务近年来的持续增长和营收占比稳步提升,亚信科技的多轮业务并举的体系已经形成,转型获得初步成功。面向未来,亚信科技又会采取何种策略来持续深耕新旧业务?
从To B市场特点来看,它的采购决策流程长且复杂、生态体系繁杂、项目交付周期较长、长期服务重要等,与消费互联网有着本质区别,尤其考验着市场参与者的心态,一味求快和追求规模未必能够在市场中走长远,相反在产品、生态、服务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随着‘三新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快速发展与健康发展需要形成一种平衡。”高念书直言道,“过于追求速度,反而容易掉进坑里。有些垂直行业的钱未必好赚,如果做不好容易影响公司的回报、收入和利润。因此,亚信科技今后会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发展。”
因此,亚信科技从今年开始提出:创新固业提效能,稳健拓新谋发展。具体来看,在BSS领域等固有的优势领域方面,亚信科技通过云原生、云网融合等技术的持续创新,来满足运营商新的创新需求,更好地巩固优势领域;另外,对于三新业务,亚信科技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生态构建上持续深耕,推动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标准化产品方面,亚信科技正在持续推动如5G专网核心网、全域智能运维平台、数字孪生平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边缘AI、数据库等产品在行业中的应用;在技术研发层面,亚信科技对于6G OSS/BSS、6G专网、通算感一体等前瞻性技术也投入研究;在生态层面,亚信科技正在融入或建设AIGC、数据库等多种生态。
总体而言,在“一巩固,三发展”的战略加持下,亚信科技很好地抓住了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带来的市场机遇,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面向未来,亚信科技领先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垂直行业中得到应用。
“亚信科技将坚定不移地向‘2025年业务规模超百亿、新业务比重达到50%”’的目标推进,以数智化全栈能力助力用户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的建设。”高念书最后表示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