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手冢治虫创办了虫制作株式会社,带领团队开始尝试将此前的漫画作品进行动画化。1963年的元旦,他们的首部作品一经播出就引发轰动,这部动画的名字叫做——《铁臂阿童木》。
一晃数十年,阿童木已经成为了几代人对AI、对机器人的启蒙之作。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人与机器如何共处的这一话题,就是在《阿童木》中,当时可能还没上小学。我们采访过一些校园机器人开发者团队,学生说自己是被阿童木指引选择这个方向,老师笑笑说我当年也是。
现在回想起来,阿童木的魅力就在于,他真的在讨论机器人与AI如何走进现实,如何为人类社会带来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长期以来,机器人都是校园开发者与校园科技领域的常驻嘉宾。但很多学生朋友都认为,校园机器人总是缺乏一种像阿童木那样的“真实感”。总是感觉自己开发的东西,更多是服务于竞赛和课题,难以在现实世界发光发热,难以接触到新锐前沿的科技体系。
最近,我们注意到一场比赛,正打算扎实破解这个难题。
4月23日,2023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普朗克计划”刚刚落下帷幕。这已经是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自2015开始举办的第九届赛事。所谓“普朗克计划”,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命名,以期待寻找像普朗克一样用技术推动世界进步的人。
而由华为云承办的本届挑战赛,赛题源自仓储机器人的真实业务。但其特殊之处在于,本次赛题超越了以往软件开发、机器人开发的赛题范畴,将产业中真实存在的难题与应用场景带到了高校赛事中。
(2023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冠亚军选手的对抗大战)
让技术照进现实,让高校开发者、云端的AI与软件能力、真实的产业应用交汇在一处。透过这场挑战赛,我们能看到智能时代所需要的开发者赋能方式。
机器人,是科技从业者永远不会忘记的梦境。
这个故事,从如何在仓库中唤醒阿童木说起。
仓库中的阿童木,成为产学之间的接驳点
《铁壁阿童木》中,机器人们最开始做的工作就是搬运。这件事非常容易理解,由于人的负重能力有限,因此在强度大、重复性高、环境恶劣的搬运场景中,用机器人替代人类是尚佳选择。
而在其中,物流仓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但传统意义上校园机器人赛事中的赛题与作品,其实很难适应真实的仓储场景。一般来说,这类比赛主要考验机器人进行不同方向移动,以及简单地抓取、放置等能力。然而在真实的仓储空间中,企业不可能只用一台机器人。当大量机器人开始协同工作时,如何调配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线,就成为了极大的难题。另一方面,真实的仓储场景环境复杂,人、货、环境障碍等因素众多。机器人需要进行有效识别与主动判断,才能精准完成工作。
为了让选手真正面对产业真实环境,让赛事更加务实求真。2023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赛题,完全抽象自华为云智能机器人的真实业务,以此来探索多厂家异构机器人融合调度的技术难题。赛题需要选手通过代码操控4个机器人完成物资递送任务,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且赛题中真实模拟了机器人的操作结构,通过物理引擎来模拟真实环境。也就是说,机器人在真实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如惯性、摩擦、碰撞等问题,都将成为选手的考验。
与以往机器人、软件类赛事相比,这样的赛题更加复杂、真实,同时对选手考验的侧重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华为云赛题组专家张元龙认为,本次赛题最核心的地方,是引入了很多的工程问题,并且尽可能去还原真实业务场景,而避免将比赛抽象成一个纯算法问题。
在这场足够有趣的比赛中,选手可能会面对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四台机器人之间自己会碰撞,甚至反弹,比如选手必须考虑仓储环境中的各种障碍物,这也就让地图技术与能力成为选手必须掌握的因素。
而到了决赛,挑战赛的难度又一次提升,加入了动态障碍这个难关。事实上,在真实的仓储场景中,由于人、车、货物的来回移动,就是会出现很多需要动态识别和避让的障碍物。更加真实的业务场景,也进一步考验着选手控制变量、应对意外的能力。
经过一轮轮精彩的比赛,成渝赛区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_______”队(“下划线队”)一举夺魁,独揽20万元奖金。不仅仅是冠军团队,相信所有参赛团队都会感知到,这次比赛相比其他活动,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一是其非常考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非常真实地挑战了选手的算法设计能力。
而这两者,恰恰也是机器人在云与智能的时代,完成产业落地中最关键的因素。在这次诚意满满的赛题设计背后,有专家组用大半年的时间精心完成的设计工作,更有华为云面向云+机器人领域的真实探索。
云中的机器人,成为行业智能新风向
透过2023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赛题设计与赛事历程,我们能看到远超过一次赛事的意义。这里的关键点在于,挑战赛展示了这样一个趋势:云与智能时代,机器人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甚至成为行业智能化的新抓手。
传统意义上,我们会认为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硬件产业。但就像信息科技中有句话,叫做“一切问题最终都是软件问题”,机器人也在这个时代中愈发展现出对云端算力、云端服务以及软件开发能力的强烈需求。软件驱动的机器人革新,既是大量行业急需的智能化能力,也是云计算产业新的业务机遇。
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成千上万台机器人投入到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成为这些行业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而在机器人达到一定规模后,如何规划机器人之间的协同秩序,如何从软件层面提升机器人的认知、理解、判断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不同厂商、不同型号机器人的统一管理,就将成为全新的产业需求。
就像挑战赛赛题所展示的那样,机器人不是能够移动就可以。它还需要协同、需要自主推理,需要能够真正融入到现实中的产业场景中。
这时候,云服务对机器人产业与场景的价值就突显了出来。云计算可以突破机器人单体算力与数据存储能力的限制,通过边云协同的方式,将海量算力、存储、AI算法、微服务等资源集成到机器人上,从而让机器人们拥有联接到一起,实现资源互通的“云大脑”。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机器人能够快节奏、高效率地持续升级,从而让今天还无法完成的任务,明天就可以完成。这也正是挑战赛选手们努力攻坚的方向。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机器人行业本身相对缺乏软件能力。因此其软件开发工具与软件工具栏比较单一、零散,而在云端可以为机器人提供更加丰富的开发工具与软件服务,将大数据处理能力、AI开发工具、软件开发工具等能力带到机器人当中,让机器人变成可以安装各种APP的“智能手机”,从而更加符合灵活、易用的产业化特征。
由此可见,云与机器人的邂逅,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机遇所在。为此,华为云非常果断地进行了“云+机器人”方面的一系列前沿化探索。这次赛题,也正是华为云希望将现实中遇到的挑战通过赛事呈现出来,与开发者们共同思考和应对。
据了解,华为云技术创新团队即将发布云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聚焦于探索云计算可以给当前机器人产业带来的增量价值,包括极速开发、敏捷交付、以云助端、数据驱动、终身学习、高效运维等。在机器人领域,华为云已经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长足探索。
比如说机器人的运行管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华为云机器人团队,已经在这个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微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将机器人更快、更好、更稳定接入云端,把机器人自身状态、环境感知等数据有效上传,并完成应用下发。在这一领域,华为云也推进了相关开源项目,与各界共同探索遇到的挑战。
而在上面我们提到的机器人导航问题中,华为云还探索了机器人与3D技术的结合。类似自动驾驶行业,机器人的开发、测试也高度依赖仿真环境,华为云以云助端,在低成本高精建图和数字孪生场景建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配合在云计算使能的仿真技术部分的积累,可以以云服务的形式,使能垂直领域场景生成、多模态感知数据生成、仿真-真实互迁移等关键特性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开发和使用。
在物流仓储等业务场景中,华为云联合公司制造部,探索多项多机器人关键技术。目前在制造部工厂,通过边云协同可以高效解决路径冲突问题,降低多机器人系统的总路径长度25%并降低任务的总执行时间30%,进而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运输效率,同时还能够支撑机器人与人在同一环境下协同工作,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助力形成业务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华为云还联合诺亚方舟实验室,基于AI基础研究,持续提升智能机器人的决策推理、语义感知等能力。
目前,华为云在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技术,已经可以为机器人递送、巡检等场景减少约66%的TTM和成本,并有望复制到电力、港口、煤矿等军团业务当中。
透过仓储机器人的赛题,我们看到的是率先看到机器人价值的华为云,看到的是行业智能化与机器人结合的暗潮汹涌。
先抵未来的华为云,成为少年之梦的新舞台
能够率先看到和抵达云、AI、机器人三者交汇点的华为云,可以率先看到趋势,看到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必然性与挑战。于是他们也更愿意将所见所感拿出来,变成学生与开发者平时不易找到的赛题、思考和技术参照系,通过挑战赛等舞台,为更多少年开发者架起桥梁。这一层意义的价值,或许又超越了云与机器人本身,指向智能时代一切发展动力的来源——人才。
与开发者生态、校园生态、产学研协作深度结合,已经成为了华为云的一大特色。秉承着一切皆服务战略,华为云希望让各行各业客户可通过云服务、软件技术获得巨大价值,让AI与行业深度结合,让基础软件能力能够共享、共赢。
这个目标是无法由华为云自己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去探索和尝试,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走向智能化浪潮。
因此,华为云非常重视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产业真实需求、开发者生态,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大量培养更多真实了解新锐技术,也真实洞察产业需求的开发者与人才,成为广义上的行业数字化使能器。
智能化就像其他变革一样,核心在于人才。提前布局,将真实产业带到挑战赛。背后是华为云希望提前为同学们打开云与智能时代的机遇,打开那扇未来之门。
本届挑战赛自3月1日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645所高校、23078名参赛者、3887支团队报名参赛,其中电子信息、软件、计算机三大专业领域占比超过半数,参赛高校遍布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
能够有效吸引到全球参赛选手的注意,其根源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华为本身长期坚持人才培养,建立产学合作的雄厚基础。为了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华为提出“让天才成群而来”,持续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及优秀人才。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排行中,华为连续三年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
从2008年开始,华为发起“未来种子”项目,帮助行业和公共部门的专业人才提升技能,培养领导力,激励高校学生和举办各类竞赛,并在全球各地多个社区提供基本数字技能培训。2021年7月,华为对这些人才教育项目进行了整合,正式发布“未来种子2.0”计划。截至2022年底,“未来种子2.0”计划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受益人数超过243万。
软件精英挑战赛,正是这一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自举办以来,这一赛事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1000多所高校、近20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超2000名软件精英通过大赛加入华为。
另一方面,是华为云坚持了重视生态建设、重视开发者赋能的战略。通过技术、服务、生态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华为云开发者生态得到了极速增长。2022年,华为云全球开发者数量从260万增长至超过400万,合作伙伴数量超过41000家。
作为大赛的承办方,华为云同步“加码”800多门高质量免费课程、30多个体系化免费学习路径、90多个真实云场景的免费沙箱实验等丰富的资源。对参赛选手来说,在冲刺决赛夺奖的同时,还能一路参与学习提升自我,可以说是一场收获满满的挑战“普朗克计划”实战之旅。
这届挑战赛中的赛题设置与背后的产业思考,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展示了先抵未来的华为,正在努力搭建一个又一个舞台,让更多开发者与同学来这里展现自己的才华。甚至华为云的技术、服务与生态,本身就在变成一个舞台,变成开发者在云与智能时代持续闪耀的舞台。
在今天,这些少年唤醒了仓库里的阿童木。明天,或许还是这些少年,会去唤醒一个智能时代。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