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碳发电,践行“双碳”之路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宋太祖赵匡胤这首《咏初日》,写出了阳光的雄浑与豪迈。在今天,在“千山万山”之间收集太阳之力,让赫赫阳光为人所用,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广泛部署的智能光伏,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都已经用上了太阳能发电。

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具有低碳环保的显著优势。而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同为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相比,太阳能发电又具备受环境影响较弱、能源生产澎湃稳定的优势。

光伏发电,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发展目标。光伏发电为代表的低碳发电方案,在践行“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甚至向我们展示了确定性的环境友好型未来。

本文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为何要实现,以及应该如何实现低碳发电之路。

实现“双碳”目标,焦点在于低碳发电

实现“双碳”目标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清楚我国的碳排放从何而来,以及是否有方案可以对目标的碳排放进行清洁化替代。

在2020年,我国GDP第一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大关。同时,这一年全国的碳排放达到了106亿吨,而在其中占据碳排放第一位的就是火力发电。在2020年,全国火力发电5.8万亿度,带来的碳排放超过46亿吨,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计算出,火力发电在全国碳排放占比中达到了45%左右。

想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发电带来的巨量碳排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电能正在日渐成为全社会用能的中心,因此在电能使用持续走高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聚焦于实现清洁、低碳的发电。

如前文所说,在诸多新能源发电方案中,太阳能发电具有环境限制弱、存量广泛和分布均匀的优势。水力、风力发电可能要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但太阳能却在祖国的大好山河间充分蕴藏,亟待启用。

仅仅从一项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太阳能的储备充沛程度。假如将新疆塔什拉玛干沙漠铺满光伏,那么其每年产生的电能可供4.5个中国使用。换言之,中国乃至世界都并不缺少能源,阳光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碳、清洁能源,只是如何收集、利用、转化它,是“双碳”之路上必须攻克的难题。

假如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50%,就可以每年减少50亿吨的碳排放,从而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要实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就需要在2060年实现新能源发电超过总发电量的80%。目前阶段,我国的化石能源发电依旧占据70%左右的份额,可以说距离低碳发电的“双碳”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电成本,能够持续下降吗?

提到光伏与太阳能发电,很多朋友都会想到两个问题:光伏发电成本会不会过高?其价格是否能与化石能源发电相媲美?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在智能光伏为代表的技术与产业探索中,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过去10年,随着智能光伏的技术进步与规模化使用,太阳能发电已经从10年前每度电2.6元,变为了今天仅仅有0.18元,下降比率达到了十数倍之多。

成本与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光伏发电,全面促进了各行业应用新能源。而面向未来,有理由相信光伏发电的度电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因为新兴技术依旧在这一领域散发着活力。

比如说,华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光伏的融合,找到了一系列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新方案。举个例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华为实现了让光伏如同向日葵那样主动跟随阳光照射方向,调整自身角度,从而有效提升了发电效率。再比如光伏电站需要进行频繁的检测,过去一个1GW的光伏电站有200万块组件,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人工检测,从而极大降低了发电效率,拉高了发电成本,而华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4小时内完成电站检测,极大提升了电站运行能力。

这些具体的能力与场景融合起来,就构成了大量帮助光伏发电降本、增效的可行性路径,最终可以确保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度电价格持续降低,继而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由化石能源发电向新能源发电过渡与转化。

低碳发电,一个确定性的美好未来

诚然,走向以智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可以看到走向低碳发电的趋势与方向是具有高度确定性的。太阳能充沛且分布广泛,智能光伏技术实现了对太阳能的有效采集与转化,以及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在“双碳”目标的整体背景下,以智能光伏驱动低碳发电已成定局。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产学研政各界同心协力,奋勇前行。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需要积极持续推动智能光伏电站建设,积极吸纳新锐、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降低光伏发电综合成本。

对于泛电力产业来说,可以积极推动智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并入电网,强化使用,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推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发电,驱动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转型。

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政府与产业组织而言,低碳发电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应该积极引导光伏发电产业落地,形成新的区域产业抓手与经济助推动力。

对于科研界来说,新能源发电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并网安全、光伏发电的持续智能化升级等等,应该有侧重、有目标地推进新能源发电的技术攻坚,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

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各界应该对低碳发电、新能源发电有共识,有信心,有责任。只有携手同心,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让低碳、绿色的电力畅行在大好河山。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1-29
聚焦低碳发电,践行“双碳”之路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宋太祖赵匡胤这首《咏初日》,写出了阳光的雄浑与豪迈。在今天,在“千山万山”之间收集太阳之力,...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